第414章 天師道的由來二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更新:2022-02-14 09:27      字數:2320
  教派創立了,信徒也有了,那麽教義也得跟上啊,張道陵尊老子為道祖,奉《老子五千文》為最高經典,並自編《老子想爾注》發揮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為最高信仰,將“道”和老子相提並論,宣稱即“道”是“一”,“一散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想爾注》為張道陵所著對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是道教早期教派正一盟威道的一部哲學兼丹經的經典著作。

  《想爾注》的思想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關於守道誡。《想爾注》認為“道”是專一、真誠、清靜自然、好生樂善的,隻要人們謹守道誡,就可以延年增壽,除災得福。

  二是關於長生之法。《想爾注》認為善保精氣就可以實現仙壽,主張和五髒五行之氣,“和則相生,戰則相克”。闡述房中術要領:“精結為神,欲令神不死,當結精自守”,認為得此要領,也可長生不死。為了自守,要做到無思欲、無為無名、不貪榮求寵、不爭強好勝、不為惡事等。

  三是關於帝王行道問題。《想爾注》認為,行道不隻是道士的事,帝王也應行之,“道之為化,自高而降,指謂王者,故貴一人,製無二君,是以君王常當行道,然後乃及吏民,非獨道士可行,王者棄捐也”。而且上聖君王都是師道行道,用以教化天下,故能實現太平之治,後世帝王漸漸失道,君臣行道,太平之世可以實現,民眾安順。這裏的“道”,指生道,也就是清靜寡欲,樂善好生之道;而戰爭是殺生的,故“兵不合道”,帝王應守生道,少起戰事。

  為了發展信徒,張道陵決定玩一把更大的,於是聲稱不久之後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就要來危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

  太上老君不忍人間生靈塗炭,於是降臨在張道陵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蜀地(今四川)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帥。

  精修千日,張道陵終於練成了太上老君傳授的種種降魔的法術,於是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鍾扣磬,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

  張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

  鬼眾又放火來燒,張道陵用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

  鬼帥一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張道陵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紛紛叩頭求饒。

  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回去後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領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

  張道陵神閑氣定,不為所動,隻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隻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來,隻好叩頭求饒。

  張道陵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被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裏麵,動彈不得,於是魔王隻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那些圍觀的人,原本有些對張道陵還有質疑之人,此時親眼所見張道陵大戰鬼王,哪裏還敢再有質疑,頓時化身為張道陵狂熱的信徒,為張道陵大肆揚名。

  這些人原本眾所周知都是質疑張道陵的,那麽說出來話自然可信度杠杠的了,於是張道陵信徒大增!

  其實這一切都是幻象,張道陵的秘法經過這麽多年來的研究改良,日趨成熟,這也是張道陵敢在眾人麵前設下道壇大戰鬼王的底氣所在。

  張道陵在設下道壇的時候,就已經在四周布滿了自己特製的能令人製幻的迷藥,又通過布景營造了特定的氣氛,將自己置於舞台中央,通過特定的動作和言語引導人們產生自己想要人們看到的幻覺!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型的催眠現場,所有人都被張道陵催眠了。

  張道陵創下這麽大的基業可不是為了他人作嫁衣的,是要傳給子孫後代的,於是在漢桓帝永壽元年(公元155年),張道陵自知大限將至,便於下會這一天,召集各治祭酒和要職人員,於鹿堂治(今四川綿陽縣)開會,囑咐身後之事。

  張道陵當眾宣布,其天師之位,由弟子張衡承繼,特別強調說明:“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就這樣正式規定了曆代天師之位,一定要有張家宗親來繼承的傳承關係。

  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在眾多信徒的眾目睽睽之下,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飛升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個子嗣來繼承他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

  此時的張道陵年事已高,已經一百二十三歲了,哪裏還有體力做法,這一切都是繼承了張道陵衣缽的大兒子張衡所為。

  還是老三樣,提前布置好場景,灑下能令人製幻的迷藥,通過特定的動作和言語引導眾人產生幻覺。

  張道陵創下這麽大的一片基業,信徒中隻知天師不知皇帝的比比皆是,於是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三代天師張魯相繼襲殺漢中太守蘇固、別部司馬張修後割據漢中,並自稱“師君”。

  張魯雄據漢中近三十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建安二十年(215年),騰出手來的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想要投降曹操。但是張魯弟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

  張魯聞訊,想磕頭稱降。閻圃又獻計說:“如今您被迫謁見,肯定得不到曹公的重用,不如先到樸胡去抵抗,然後再向他獻禮稱臣,這樣才會得到曹公的重用。”

  張魯於是率軍前往巴中。臨行前,左右的人想將倉庫裏的寶物全部焚毀,張魯說:“我已有歸順朝廷的意願,一直未嚐如願。今天我們離開,不過是避開鋒芒,並沒有別的意圖。寶貨倉庫,應歸國家所有。”於是將寶物都妥善藏好才離去。

  曹操到達南鄭後,對張魯的行為深加讚許,又因張魯早有歸順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問。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太祖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萬戶。曹操將他和家屬帶回鄴城。封張魯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替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後世道教徒稱張魯為“張鎮南”。

  三代天師張魯暴露了野心,在漢中建立了****的政權,被曹操所滅,四川這個根據地是回不去了,於是張魯的兒子張盛,即第四代天師奉張魯之命南遷,同歸龍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