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天師道的由來一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更新:2022-02-14 09:27      字數:2184
  張安安不是古人,無法理解古人對於知識產權的看重,也就是張安安身份特殊,要是換個人來,小天師張繼先當你是瘋子,理都不會理你的。

  蔡京看出來了,向小天師張繼先表示,我等無意知道天師秘法如何施展,隻是事關重大,需要對天師秘法有些了解好決定一些事情。

  小天師張繼先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要自己的天師秘法,害得自己白擔心一場,胡謅了半天。

  在場的現在都知道地球祖星沒有靈氣,施展不了仙法,而且以宋徽宗趙佶、蔡京等人的身份,也不是能憑著天師秘法糊弄的,於是小天師張繼先娓娓道來。

  天師道又稱為五鬥米道,創始人張道陵乃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從其學者千餘人。但常歎息所讀之書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

  張道陵26歲時曾官拜江州(今重慶)令,但不久就辭官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今河南洛陽北)中,精思學道。漢章帝、漢和帝先後征召其為太傅、冀縣侯等職,均辭。之後張道陵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趙升一起渡江南下到了江西貴溪縣雲錦山。雲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三年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

  張安安又是嗤之以鼻:“地球祖星沒有靈氣,就算是小李子來了也煉不出神丹,說人話!”

  小天師張繼先嘿嘿一笑:這些說辭都是騙騙那些凡夫俗子的,自然瞞不過師祖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

  張道陵博學多才,精通醫術,在雲錦山隱居探尋長生之道的時候,從《黃帝內經》記載的祝由術中研究出了一門秘法。

  “祝由”一詞,見於《素問·移精變氣論》,雲:“黃帝問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祝由術在古代又被稱為巫術,是一項崇高的職業,它曾經是軒轅黃帝所賜的一個官名。當時能施行祝由之術的都是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術是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

  祝由術其實屬於古代醫術的一種,但是由於主要通過借助符咒禁禳的手段來治療疾病,甚至有些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古人迷信鬼神,因此祝由術在古代又被稱為巫術,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

  其實祝由術就是後世的心理療法,通過語言疏導解釋、解說病情等方法來改變消除、緩解調整病人的情緒和心理障礙。但是古人迷信鬼神,因此祝由術發展成了對善神(鬼)向其祈禱、求福祝願、祈求保佑;對惡鬼則用詛咒、謾罵、鞭撻、驅趕等手段;其實就是給病人強烈的心理暗示!

  張道陵從祝由術中得到啟發,研究出了一種秘術,經過幾次實驗後,開始築壇煉丹,並邀請了當地的一些社會名流前來觀看。

  丹成,雲從龍,風從虎,異象紛呈,社會名流哪裏見過這等場麵啊,紛紛頂禮膜拜,將張道陵視為神仙!

  其實這些社會名流看到的龍、虎都是假的,是張道陵借助煉丹營造了特定的氣氛,通過言語地引導,還有一點點張道陵特製的迷藥,產生了張道陵需要他們看到的幻象。

  社會名流們可不知道是假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現在都親眼見到了,那還能有假?於是回去之後,不免作為談資向別人誇耀!

  這些社會名流中不乏有一諾千金古大俠這樣的人物,說出來的話自然不會被人懷疑;其中有一兩個心誌堅定之輩,並沒有產生幻象,但是很快就淹沒在了眾人的口中之中。

  “小兒,老夫親眼所見,還能有假?”

  “那是你沒有仙緣?”

  。。。。。。

  張道陵60歲的時候,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其實就是人傻好騙),便移居蜀地(今四川)鶴鳴山。

  張道陵先居陽平山,後住鶴鳴山,還到了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湧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煉誌。永和六年(141年),張道陵著作道書24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

  這次張道陵要玩一把大的,開宗立派,要為子孫創下一片基業。

  張道陵精通醫術,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收攏民心。

  符水中加了強身健體的藥材,咒法給人強烈的心理暗示,雙管齊下,很快就聚攏了一大批的信徒,弟子戶達數萬。

  當然也有不見效果的,但是解釋權在張道陵手上,別人為什麽有效果而你沒有,那是你不夠虔誠。

  張道陵這麽一說,這些人更加虔誠了;基數大了,總有一些奇跡的,有那麽幾個原本得了重症,藥石無效之人居然就這麽好了,自然被張道陵極其弟子作為重點的宣傳對象;

  至於還是沒有效果的那些人,自然是被忽視了;實在要個解釋,那麽就是你雖然虔誠,但是沒有緣分;

  緣分這個東西很奇妙,什麽解釋不通的事都能往裏麵塞,偏偏百姓還就信這個。

  張道陵對信徒有個要求,奉其道者,須納五鬥米,時稱“五鬥米道”。

  漢安帝元年(142年)張道陵托言太上老君親降,授“三天正法”,命其為“天師”;同年又授“正一科術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經”,命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於漢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區機構):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囑天師張道陵奉行布化。

  於是張道陵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進而設立祭酒,分領其戶,有如宰守。從這時起,道教開始有了正規教團組織“正一盟威道”,後世也稱之為“天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