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荊州內部的爭論
作者:朱學長      更新:2021-05-04 04:03      字數:2940
  荊北五郡即將麵對孫浩的侵攻,

  江夏郡的壓力是最重的,

  它的位置處於最東邊,也是和孫浩靠的最近的位置。

  孫浩想要攻打荊州,有兩個進攻的方向,

  一個是江夏郡,一個是南郡,

  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南郡的江陵是荊州的府庫要地,

  如果打下南郡,劉表可以說就是廢了,

  可是孫浩卻優先要對江夏動手,正是因為忌憚江夏的位置,

  江夏的位置不止是一個簡單的屏障你,它的位置特殊是因為他也控製了一部分的長江水路,

  孫浩如果選擇優先進攻南郡,那麽他在長江上就不得不要考慮來自江夏的騷擾,

  如果進攻江夏,南郡想要派兵增援就有些麻煩,

  所以想要成就大事,必然就要先掃除敵人的羽翼。

  孫浩明白的道理,被攻打的一方自然也不會不明白,

  劉表的對策就是派了一個蔡瑁帶了一部分兵馬支援江夏,

  但是目前情況有了一部分轉機。

  因為曹操那邊來了一封信,不是什麽朝廷的文書,

  隻是一封看起來像是敘舊的信。

  信上曹操跟劉表聊了聊當今的局勢 ,說了說中土的人情,

  最後才說到了重點,他想和劉表維持好關係。

  乍一看,曹操現在是和袁紹鏖戰,害怕劉表從背後偷襲,

  可是仔細一分析,劉表現在被孫浩盯著,哪裏敢出兵偷曹操的屁股?

  所以劉表很快就領悟了另一層意思,

  曹操也擔心孫浩的發展太快,所以向自己示好,願意和平相處。

  其中內在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劉表和我曹操就不要互相提防了,我要全力對付袁紹,那你也全力對付孫浩吧。

  這並不是什麽虛言,確實符合如今的形勢,

  劉表在北邊的新野布置的兵馬其實防禦的是宛城,

  因為張繡這個本來的同盟竟然向曹操投降了。

  然後根據最新的情報,張繡一投降,曹操就把他拉到了官渡,宛城其實也並沒有多少人馬,這也是讓劉表相信了曹操的來意。

  不過曹操下詔讓孫浩討伐自己這件事情,劉表自然不會忘記,不過現在也不是計較這些恩怨的時候,對付孫浩才是第一要務。

  趁著這個冬天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

  劉表和手下的謀士商量了一番,最後把新野的文聘招了回來,讓他帶著本部人馬三千人前去江夏駐紮。

  能用的牌全部打了出來,接下來的情況如何也隻能再看手下將領具體的表現。

  ——

  哪怕劉表做了很多的準備,但是陰雲也是一直漂浮在荊州的天空,

  荊南四郡丟失之後,荊州的風向其實已經有些變化,一些有識之士已經感覺劉表對荊州的掌控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

  有一些人甚至已經在考慮孫浩到了荊州該如何自處,但是有些人就是堅決反對孫浩的到來。

  簡而言之,有人願意讓孫浩替代劉表,有些人不願意接受孫浩。

  這種兩極分化的情況自然是來源於孫浩的名聲。

  孫浩的名聲其實也是一個兩極分化,

  孫浩開展屯田, 給民眾分發土地,在秣陵建設學舍,

  整頓吏治,政治清明,

  這些行為為孫浩吸引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但是另一方麵,孫浩對世家大族,豪紳巨賈非常的不友好。

  聽話的倒是相安無事,挺多扒你層皮,

  不聽話的,大多數都已經身處黃泉,向著閻羅王哭訴,說孫浩是個混蛋。

  這些事情隱藏不住的,自然讓人心裏擔心,很多人的下場也是讓人看在眼裏。

  和孫浩合作的陸家如今儼然是江東第一世家,隻要老實本分不出格,孫浩對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合作的世家,那也隻能舉許貢的例子,他的屍骨都不知道被孫浩丟到哪裏去了。

  士人之中為此議論紛紛,但是大部分人都在等三個人的意見,

  這三人就是荊州士林的執牛耳者——荊州三賢。

  ——

  黃承彥府邸,

  侍女將酒水送上,同時也抬頭偷看了一下大廳中的幾人,

  這就是和老爺齊名荊州三賢嗎?看起來也沒什麽特殊之處啊。

  小侍女自然不會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但是一名陪同在旁的俊秀少年倒是吸引了侍女的目光,

  好看的男子如同女子一般自然會吸引別人的目光。

  侍女看了幾眼,然後就退了下去,心裏也是有些小開心,

  晚上回去又有了和姐妹們聊天的談資了。

  “諸葛賢侄一如既往引人注目啊。”

  龐德公哈哈大笑,圓圓的肚子也是鼓動了起來:“我覺得他做你黃承彥的女婿實在是可惜啊。”

  “那你拿去做女婿啊。”

  黃承彥抬起手:“哎呀,忘記你生的都是兒子了。”

  “不要開孔明的玩笑了,他臉皮薄的很。”

  司馬徽也是笑了起來,身邊的諸葛亮也是有點不好意思。

  “此次前來是商量大事的,就先不要插科打諢了。”

  “什麽大事,不過是把我們推出來罷了。”

  龐德公聽了司馬徽的話則是有些不屑一顧:“怎麽對待孫策,我們說了就一定是對的?”、

  “龐兄這話說得在理。說白了,他們也不過是想讓我我們做個領頭人,無論是迎接孫策還是抵抗孫策。”

  黃承彥點點頭:“不過關於此事我還是想聽一聽二位兄長的意見。”

  “我見過孫策,所以我的觀感還可以吧,起碼比劉表這個虛偽的家夥好。”

  龐德公笑了笑:“不過具體的情況還要看他怎麽治理荊州啊。”

  “那龐兄跟我是一樣的看法。”

  司馬徽點點頭:“這大勢所趨,荊州遲早為孫策所得,那麽他會如何治理荊州那就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啊。”

  “看來二位兄長都看衰劉表啊,雖然我也是這麽想的啊。隻是這連番征戰,必然導致荊州陷入戰火……”

  黃承彥話說一半,

  司馬徽和龐德公二人的表情也是有些玩味,黃承彥才繼續說了下去。

  “如何才能避免戰火呢?”

  “賢弟的想法很好,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劉表不是束手待斃的人,而且他一定會和孫策死磕到底。”

  司馬徽搖了搖頭:“想讓他交出荊州,隻怕是難上加難。”

  “其實也不難。”

  龐德公則是開了口:“說服幾個人就可以了。”

  “孔明我現在考考你。”

  黃承彥則是突然看向了諸葛亮:“你也聽到龐德公大人說的話了,你有什麽想法?”

  諸葛亮看了一眼司馬徽,司馬徽點點頭,

  諸葛亮才開口:

  “龐德公大人所說之事是可行的,說服幾個重要的人,劉表大人就不得不放棄荊州。”

  “那你說,應該去說服哪些人?”

  “最重要的兩個不是人,而是世家,一個是蒯家,一個是蔡家。這兩家是劉表的左膀右臂,蔡家和劉表又有姻親。倘若這兩家都棄劉表而去,那麽劉表不過也是孤家寡人。”

  龐德公點點頭:“但是如你所說,這兩家既然如此重要,他們為什麽會背棄劉表?”

  “大勢所趨,為求自保做什麽都不稀奇。”

  諸葛亮平靜開口,言語柔和:“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如果能許諾他們一定的條件,他們一定會背棄劉表。世家大族,向來如此,他們為的是利益,而不是忠心。”

  “你這弟子真的有點意思啊。”

  龐德公哈哈大笑:“不過這種事情終究還沒有到謀劃的時候,小子,如果以後有機會,這事情我就讓你去做!你幹嘛?”

  “小子有何不敢?不過若是出了什麽事情,幾位一定要保住在下的性命啊。”

  諸葛亮這一開口,讓司馬徽三人也是哈哈大笑起來。

  “今日之事,就先到此為止,我們好好飲酒消遣一番。”

  黃承彥開口:“這些破事,等孫策真的打到這裏再考慮,現在就暫時放到一邊吧!”

  三人共同舉杯,

  諸葛亮則是在一旁正襟危坐,眼裏則是充滿光彩,

  他以後一定也要像這三人一樣名士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