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孫浩的勢力(下)
作者:朱學長      更新:2021-05-04 04:03      字數:2454
  廬江郡向下,往南邊看去,

  就是豫章郡,

  豫章郡原本是由現吳郡郡守華歆統領,

  在江東一片混戰的時候,華歆選擇保境安民。

  劉繇被孫浩打敗,敗退到豫章的時候也是接納了劉繇,

  在孫浩一統江東後,劉繇也是舉豫章之眾向孫浩投降。

  孫浩感念劉繇的行為,本來是準備讓劉繇擔任豫章郡守,

  劉繇以重病纏身為由拒絕,孫浩也就安排程普擔任郡守。

  豫章郡是一個適合訓練水軍的地方,孫浩讓程普來做郡守,未嚐也不是想讓他執行一下水軍的訓練,畢竟想要縱橫長江沒有水軍哪行?

  ——

  從廬江郡向北,那就是曾經的袁術舊地九江郡,

  袁術同時遭到兒子袁耀和心腹大臣閻象的背叛,丟失了九江郡,

  九江也被孫浩和曹操一分為二,以據點合肥為界互相對峙,

  合肥這等緊要的地方,孫浩安排的人是周泰,蔣欽兩名大將,

  這兩個人起兵之時就跟從自己,功勳卓著,所以孫浩也能放心的交付重任,

  再加上合肥的身後就是廬江郡的太史慈,交相呼應,所以孫浩也並不擔心。

  ——

  徐州一郡,也就是廣陵郡,

  說來好笑,

  本來孫浩並沒有攻打廣陵郡的想法,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

  但是原廣陵郡守陳瑀就很不聰明,他竟然準備稱孫浩不在江東的時候打江東的主意,那結局自然就是被孫浩一陣胖揍,灰溜溜的滾回了廣陵,

  最後還要派遣使者向孫浩告罪。

  道歉是道歉了,但是恩怨可不是這麽就能消散的,

  曹操攻打徐州,準備剿滅呂布,孫浩也是磨刀霍霍向廣陵。

  然後廣陵陳家非常現實,他們直接向孫浩舉郡投降,陳瑀也被他們打發離開,北上投奔了袁紹。

  陳家這麽給麵子,孫浩也不能不投桃報李,他依舊讓陳家掌控廣陵的大權,

  隻不過在軍權之上分了一大部分出來,孫浩派了自己的心腹將領孫賁駐紮在廣陵,監視陳家。

  孫賁是孫浩的堂兄。

  ——

  揚州除了九江郡的一半在曹操手上,其餘的都已經在孫浩的掌控之下,

  野心勃勃的孫浩自然不會停歇,直接把魔手伸向了荊州,

  和劉磐的一番大戰,以及長沙郡守張羨的投誠,孫浩也是一舉拿下了荊南四郡,劉表也隻能龜縮著回去保守荊北。

  荊南四郡是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

  這四個郡因為長期被劉表剝削,所以非常的貧瘠,孫浩安排了郡守之後,也是盡快為民眾修養生息,力求早日恢複生機。

  長沙郡守為張羨,這是孫浩和他約定好的事情,張羨舉郡歸附但依然提領長沙,

  不過張羨也不是因為野心,他隻是想實現自己的治政目標。

  零陵桂陽兩郡則是分別由朱治,黃蓋擔任郡守,

  畢竟這兩個都是百廢待興的地方,必然是需要老成持重的臣子來治理,

  朱治和黃蓋都是老臣,孫浩自然也是信得過他們。

  武陵郡郡守則是周瑜,名義上周瑜隻是一郡郡守,但是實際上掌控的是四郡,

  荊南的所有事務,孫浩都給了周瑜便宜行事的權力,這就是義兄弟之間的信任。

  總而言之,這就是孫浩手下的十個半郡,郡守官員安排好了,但是士兵的多寡安排也是一個問題。

  孫浩當年起兵也不過三千精銳,一路拚殺至今,也是損耗了大半。

  好在如今坐擁這麽多地盤和人口,補充兵力自然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漢武大帝窮兵黷武的事情還曆曆在目,

  吸取前人的教訓,孫浩自然不可能征召太多的兵馬,

  混亂的時候需要不斷征兵保全自己,但是一旦稍微安定下來,太多的士兵就會拖垮財政,

  這也是孫浩學曹操屯田的原因。

  雖然孫浩從各地的世家豪紳手裏搶來不少田地,但是連年的戰亂你想把這些土地全部給人安排上,那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孫浩這學曹操屯田就很好的解決了問題,

  士兵的數量,孫浩是仔細控製的,孫浩的基數就是兩千人,一郡最起碼要有兩千人的士兵保護州郡,然後有一千人作為後勤,也就是備用的人馬,隻有在需要補充的時候才會頂上來,平時也是該幹嘛就幹嘛。

  重要的地方則是視情況增加數量,比如吳郡世家大族很多,而且可能還要麵對山越做亂的情況,兩千人則是增加為三千人。

  秣陵郡是孫浩的大本營,重中之重,更是一口氣從兩千人提高到八千人。

  其餘各處,會稽郡兩千人,廬江郡三千人,合肥三千人,豫章郡三千人,

  荊南四郡,周瑜的武陵郡士兵五千人之外,其餘三郡皆是隻有兩千人。

  這些士兵要麽是由郡守統領,要麽就是由安排的大將統領,

  正常來說如果郡守統郡,那麽他的職權未免有些過於龐大,畢竟軍政一手抓,這想怎麽樣不就怎麽樣嗎?

  不過享受這種待遇的也並不多,一般孫浩都是安排了大將掌控兵馬。

  比如豫章的兵馬是由甘寧蘇飛統領,吳郡的兵馬由淩操統領,會稽郡的兵馬由董襲統領,

  太史慈哪怕被孫浩看重,麾下也有一個徐盛單獨掌控一千兵馬,剩下兩千兵馬由太史慈掌控。

  合肥的三千兵馬,則是由周泰掌控兩千,蔣欽掌控一千。

  孫浩雖然相信眾將的忠心,但是也不會什麽措施都不安排,互相製衡那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唯一不受製衡的也就隻有朱治和黃蓋兩人,不過也是情況特殊。

  長沙的兵馬由黃忠黃敘父子統領,周瑜的麾下,孫浩也是安排了呂蒙孫權等人,不過這些人也隻是為了輔佐周瑜,倒也沒有什麽警惕的意思。

  孫浩在秣陵的八千人,也不是由孫浩一人掌控,韓當一人就執掌兩千人,

  魯肅事務繁忙,所以就不讓他掌管兵馬,

  較為清閑的劉曄也是一人提領了一千人馬,

  剩下的四千人則是完全由孫浩自己掌控,孫浩也是交給了自己現在的兩個親衛將軍,馬忠和宋謙,同時也把陸遜拉了進來,能者多勞,三個人一起訓練這隻軍隊。

  這還隻是平時的備戰情況,如果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候,那可就要真的是全民皆兵,步步為營了。

  ——

  孫浩大體上也就搞出了這麽多東西,畢竟如果一切都有章法可依,那麽行事也會非常方便,

  孫浩隱隱約約其實已經有了一些野心,畢竟一個手握小半個天下的人,難道還會在亂世去做什麽忠君愛國的臣子嗎?

  每一步都是一種嚐試,

  一步一步走上最高的頂峰。

  PS:明天恢複正常劇情流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