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孫浩的勢力(上)
作者:朱學長      更新:2021-05-04 04:03      字數:2833
  尚書台始設於東漢光武帝,負責綜理政務,

  出現的原因也是光武帝不滿意三公的職權太大,所以想慢慢的把權力收回來。

  尚書的官署在宮禁內而稱為台閣,故有尚書台之稱。

  當然,現在孫浩的將軍府也算得上是孫浩的宮殿,那麽在將軍府內的尚書官署,自然也就是尚書台。

  尚書台的主要職位是兩人,尚書令以及尚書仆射。

  畢竟是協助孫浩處理政務,所以尚書令是由魯肅擔任,而尚書仆射是由張昭擔任,仆射其實也就是所謂的副手,可以理解為軍中的副將。

  尚書令畢竟事務繁忙,所以孫浩才會選擇精於治政的張昭輔佐魯肅。

  在二人之下,就是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

  左丞由顧雍擔任,右丞是由張紘擔任,

  左丞負責的是處理官吏民眾的奏章以及管理貴人的車駕,右丞負責處理印綬問題,以及隨時清點紙筆墨諸財用庫藏。

  顧雍是世家出身,但是又負責過分配田地,將從世家沒收的土地,依法分配給民眾,

  所以這個傾聽百姓和官吏奏章的事情交給他完全沒有問題。

  張紘的的能力本來就和他的兄弟張昭不相上下,並且對孫浩忠心耿耿,曾經拒絕過曹操的招攬,所以孫浩也是將此等重任交付與他,畢竟管理府庫之事自然是信任之人才能處理。

  孫浩設立尚書台延的是東漢舊治,但是自然不能一一照搬,畢竟現在可不能讓人看到野心,

  除了這四個主要職位,其餘的職位都是空出不用,

  隻在這四人之下設立了十二名侍郎的官職,作為輔佐之用,大多挑選年輕有為的士人,

  陸遜就是這十二人之一。

  尚書令設置完成,孫浩的下一步就是建設中書台,

  中書台的老大是中書令,中書令是幹嘛的,是負責處理一些直接向皇帝匯報的密事,

  畢竟不是什麽事情,皇帝都希望在自己的手下繞一圈再到手上,因為誰知道信息會不會有所變動。

  中書令由劉曄擔當,也是孫浩早就謀劃的事情,畢竟劉曄本來就是負責消息情報的事情,讓他做這個主管定然也是沒有問題,

  作為副手的中書仆射則是由呂範擔任,劉曄未來到之前,呂範則是孫浩最大的情報頭子,這兩人合作自然沒有問題。

  中書台暫時來說隻是一個收集情報的部門,所以也沒有更多的下屬官員,隻安排了六名侍郎作為輔佐。

  把尚書台和中書台兩個比較重要的安排好了,孫浩腦海裏突然就想起了穿越前看過的那些史書,禦史們把皇帝鬧得頭疼不已的故事。

  於是孫浩設立了禦史台,不過這個禦史台可不是讓禦史們彈劾主君的,孫浩可不想找那種罪受,

  這個禦史台所做的事情是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而且每年的考核官員功績的事情也要交給他們來幹,

  這種得罪人的差事,孫浩還真的有一個好人選,那就是禰衡,

  禰衡本來隻是前來江東講學,但是鬼使神差的幫助孫浩查出來一次內政的大問題之後,

  孫浩就想盡法子把他留了下來,讓他幫忙四處巡視,

  如今給了他一個確切的職務也是讓禰衡更好的發揮能力,

  這種得罪人的差事如果隻讓一個人幹很容易出問題,所以孫浩給禰衡安排了一個副手——諸葛瑾。

  為什麽要安排諸葛瑾?

  因為諸葛瑾會做人,會說話,受人敬重,

  他和禰衡一個紅臉,一個白臉,那麽任何問題應該都不難解決。

  這個也是和中書台一樣,隻設六名侍郎輔佐。

  但是禦史台看起來是苦差事,其實也是最關鍵的部門,

  畢竟考核官員功績對於任何人都很重要,

  亂世時還能不拘一格用人才,但是一旦漸漸安定,像孫浩曹操袁紹這般已經有了穩固的據點,難道還能不拘一格?

  那就必須要有一套正確的官員升遷降職的章法,

  如果不給予動力和壓力,官員怎麽能認真做事?如果一個個都渾水摸魚,那這世道還怎麽發展的起來?

  所以選擇禰衡,孫浩也有他另一方麵的考慮,禰衡憤世嫉俗,鐵麵無私,所以他一定會公平公正,

  這對於孫浩來說,自然是一大利好,因為前期的吏治一定要清明,孫浩是絕不允許出現什麽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

  曾經發生的地契案就是給孫浩的當頭一棒,所以他對這些事情也是格外注意。

  主要的職務安排完畢,接下來的就是孫浩手下各地的封疆大吏,

  其實也就是各地的郡縣太守,

  孫浩如今雄踞東南,手下一共擁有揚州五郡,徐州一郡,荊南四郡,以及半個九江。

  交州的士燮也是答應歸附,依附於孫浩,

  如今的孫浩說是如日中天,都有些謙虛,其實就是勢不可擋!

  揚州五郡分別是廬江郡,豫章郡,秣陵郡,吳郡,會稽郡,加上半個九江郡,其實應該算是五個半郡,

  這揚州五郡,都是下江東之時,孫浩和手下的將領拚死作戰打下來的基業,

  劉繇,許貢,嚴白虎,王朗,劉勳,於吉等群雄伏首,孫浩才占據了這揚州五郡。

  這都是緊要之地,所以郡守的選擇也是不可疏忽大意,

  秣陵郡現在儼然是孫浩的大本營,可以說就是孫浩的洛陽長安,

  經過一係列的人事調動,最後擔任郡守的是孫浩的舅父吳景,畢竟也算是“土皇帝”腳下,自然要讓信任的人擔任郡守。

  吳郡曾經是山越最為猖獗的地方, 經過一次次的征戰,殺的殺,降的降,

  最終不聽話的都搞定了,剩下的有的人心裏不服,但自然也不敢再造次。

  戰爭已經成為了過去,那麽剩下的安排就應該是文治,

  擔任吳郡郡守的是江東有名的士人華歆,孫浩任用他,就是希望華歆可以教化山越,讓山越更多的漢化,對孫浩政權產生歸順之心,而不是隻是因為恐懼所以臣服。

  任用華歆其實也是又有收攏人心的目的,吳郡多世家大族,任用名士當政也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畢竟孫浩初入江東殺的人著實不少,這也算是一個補救的措施。

  世家固然惹人厭惡, 但是他們不可或缺。

  會稽郡則又是一個,曾經事故頻發的地方,

  吳郡是山越的騷亂,而會稽郡就是太平道起事,

  太平道聲勢之浩大曾經逼著曾經的郡守黃蓋隻能閉城自守,

  後來孫浩親征,將太平道擊敗,

  於吉也被華佗親手毒殺,太平道從此也是一蹶不振。

  現如今擔任會稽郡守的則是在對抗太平道一戰裏立了大功的賀齊,他原本是會稽郡的騎都尉,王朗的舊部,

  孫浩任命他算是破格提拔,因為此人確實很有能力。

  不過,孫浩此舉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他想用賀齊的事情告訴自己領土內的官員,隻要你有能力,破格提拔也是有可能的。

  這是江東三郡,若是從江東往西邊而去,就是廬江郡和豫章郡,

  廬江郡說起來和孫浩才是真正的不解之緣,孫浩穿越過來之後,第一個攻打的郡縣就是此處,

  那時的孫浩依附袁術,袁術曾經許諾,如果孫浩攻下廬江,就讓孫浩擔任廬江太守,

  不過後來袁術變卦,讓手下大將劉勳擔任廬江太守,也是間接把孫浩逼上了下江東之路,

  後來孫浩派周瑜擊敗劉勳,一舉拿下廬江,並派遣太史慈擔任郡守。

  太史慈本是劉繇手下大將,跟孫浩在秣陵大戰一場後,讓孫浩頗為欣賞。

  太史慈歸降之後,孫浩額也是立刻委以重任,讓太史慈也是頗為感動。

  太史慈和孫浩意氣相投,所以也算是孫浩的心腹大將,

  廬江郡這種重要的交通樞紐交給太史慈,孫浩自然也是非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