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見荷蘭神父
作者:一萬年太少      更新:2021-05-04 02:02      字數:2301
  “王兄弟,劉鴻生現在在哪?你能聯係上他嗎?”

  找準了大金主,耿雲便問起了劉鴻生的聯係方式,眼下全國一片混亂,想找這位數一數二的大富豪可不容易。

  “去年的時候,我去上海執行任務,見過劉老板一麵,當時聽他說要去香港,不過後來又聽人說他回到了上海,住在上海的一位德國朋友家。”

  王秀河和劉鴻生,僅僅也隻是一麵之緣,話說的也比較含糊。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劉老板,眼下肯定不在北京,作為堅定的愛國人士,小日本可容不下他。

  想出手價值連城的古畫,還不能落到日本人手裏,看來並不像耿雲最開始想的那麽容易,隻能慢慢等機會,找合適的買家。

  時間已經臨近八月,白求恩醫生犧牲的日子是11月12日,耿雲決定,先把藥瓶給解決,然後再處理古董的事情。

  於是他就和冬子騎上馬,帶著黃金,從北京出發,去了唐山,找荷蘭神父。

  晚上的時候,找客棧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差不多下午一兩點,兩個人騎馬進了唐山城,這裏與他們上回來的時候,沒有太大的變化。

  兩個人牽著馬,直接去了草場街,耿雲戴上了一頂草帽,稍稍遮一下自己的臉,畢竟自己上一回,在市裏搞出了那麽大的動靜,保不準誰會對自己的長相,留下些印象。

  來到位於草場街的教堂,教堂的門開著,旁邊有幾個玩耍的中國孩子,教堂裏則是空空蕩蕩。

  讓冬子在門口等著,耿雲進了教堂,然後操起他的柏林嗆,喊起了神父。

  荷蘭神父其實就在教堂裏,一排排座椅邊上,有一個小小的懺悔室,荷蘭神父正坐在裏麵,接受信徒的懺悔。

  聽到耿雲的喊聲,懺悔室的簾子裏伸出來一隻手,輕輕的敲了兩下,示意耿雲稍等。

  過了大概三分鍾,一個金發碧眼的歐洲女人,從懺悔室一邊走了出來,荷蘭神父則是在另一頭的格子裏,也走了出來。

  看見來的是耿雲,荷蘭神父仿佛看到的是移動的黃金,熱情的打招呼道:“親愛的耿先生,歡迎你的再次到來。”

  “神父先生,我也很高興再次見到你,不知你現在有沒有時間,和我好好談一談。”

  荷蘭神父向耿雲微微點頭,然後轉向旁邊的歐洲女人,用德語說道:“可貝爾,這就是我和你說過的那位,會說德語的東方男子,你從上海運來的東西,全部都賣給他了。”

  耿雲沒想到,這個剛剛還懺悔的歐洲女人,居然是荷蘭神父的上遊供貨商,而荷蘭神父還毫不避諱的告訴我自己這一點,說明他很有把握,歐洲女人隻會和他交易,而不會和自己直接交易。

  “美麗的女士你好,感謝您為我們帶來的東西,它們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您有這樣的功德,將來天堂的大門,一定向您敞開。”

  耿雲朝歐洲女人,施了一個古典的歐洲紳士禮,雖然荷蘭神父在場,但和上遊供貨商搞好關係,總是沒錯的。

  “親愛的東方朋友你好,我叫科貝爾,我從上海帶來的東西,能幫助到你們,那最好不過。

  隻是很可惜,這估計是我最後一次送貨了,我和我的丈夫約翰拉貝,很快就要離開中國,回到德國去,以後恐怕也不會回來了。”

  約翰拉貝,耿雲又聽到一個耳熟的名字,叫這個名字的德國人,待在中國,恐怕跟耿雲想的絕對是一個人。

  1937年11月,日軍攻打南京城前夕,有一位叫拉貝的德國人,在南京四處奔走,帶領十幾個外國傳教士、醫生,建立了國際安全區,設立了許多避難所。

  在該死的小日本鬼子,屠殺南京軍民的時候,約翰拉貝的避難所裏,居住了大概三十萬中國百姓,其中有二十五萬,安全的活了下來。

  可以說,南京城裏幾乎所有存活下來的中國人,都是約翰拉貝帶著人救下來了,他為中國人民,為南京人民,做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當然,約翰拉貝之所以有這個能力,主要是因為他有一個身份,納粹黨南京分部副部長。

  這位德國納粹黨人,保護了二十多萬中國人,而二戰結束之後,他因為納粹罪,受到了審判,在牢裏度過了七年時光,最後生活潦倒、鬱鬱而終。

  耿雲穿越之前,看過一部叫做《拉貝日記》的電影,講的就是這個德國人的故事,所以印象十分深刻。

  耿雲沒想到,自己居然在這裏,遇到了約翰拉貝的妻子,而這對夫妻,正要從中國返回德國。

  想到二戰結束後,拉貝先生的遭遇,耿雲覺得應該為這位保衛中國人的英雄,做些什麽。

  而且約翰拉貝,如果能繼續留在中國,不僅可以繼續給荷蘭神父這裏提供藥品,還可以給中國人民,提供更多的幫助,耿雲要想辦法,讓這對夫妻留在中國。

  於是,耿雲開口說道:“科貝爾女士,在這裏我冒昧的問一句,不知道您和拉貝先生,為什麽要回到德國,難道就不能留在這裏嗎?”

  “我們也不想走,可是沒有辦法,拉貝他是西門子公司的員工,因為戰亂,西門子公司在中國已經沒有了生意,公司要把他調回德國去,我們不得不離開。”

  拉貝先生除了納粹身份之外,正常的工作是西門子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和妻子都是社會底層出身,沒有什麽積蓄,不可能為了留在中國,而放棄這份工作。

  至於販賣藥品的收入,這對夫妻基本上都用於幫助南京當地百姓,而且大頭都讓荷蘭神父給賺了,他們也沒能剩下什麽錢。

  聽到科貝爾的解釋,耿雲想說,自己可以資助他們,不過後來念頭一轉,一個更好的想法,蹦了出來。

  這個年代的西門子公司,主營業務是收音機、電視機、以及電子顯微鏡,眼下中國連電視台都沒有,電台隻有那麽幾個,老百姓連飯都吃不起,公司肯定沒有生意。

  不過,除了西門子公司的主營業務之外,這個年代的外國公司,都兼職做進出口生意,也就是說,耿雲可以通過約翰拉貝,買到德國其他公司的產品。

  耿雲想,看看能不能通過約翰拉貝,進口一套德國的高級車床,放到抗戰根據地,進行武器生產加工。

  這樣一來,既壯大了根據地的實力,又給拉貝先生帶來了生意,豈不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