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守城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4      字數:2176
  “大汗!”

  寧夏城寂靜無聲,城關上麵的韃靼人的戒備森嚴,卻沒有點亮多少火把,看到援軍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歡呼。

  兩軍一在城中,一在城外,涇渭分明。

  伴著“嘎吱”聲響起,乞慶哈右手一騎忽的上前,拱手道:“明軍就在城外,明日末將願意出城與之一戰!”

  “就你?”乞慶哈冷笑一聲:“信使之前來報,說城外明軍不肯出營。若是他們不出營與你一戰,你是在外麵等著他們出來?還是去強攻大營?”

  “這……”那韃靼人直接傻眼,從未想過還有這樣一個問題橫在自己麵前。

  他張張嘴,幾欲說話,卻又欲言又止。對此,他也沒什麽好的辦法。

  “這仗打不了!”乞慶哈喟然長歎,在固原州的時候,他就按兵不動,想要困死陸繹的時候,身後發生的事情讓他不得不抽身平穩後路。

  但鎮遠關,青銅峽先後失手,還是動搖了本就不算穩固的軍心。

  不幸當中的萬幸是,大軍深處大明腹地,任何逃離戰場的韃靼人都難以回到的草原。

  為了活著,騎兵隻能團結在乞慶哈的身邊。

  “大汗,難道寧夏城有攻城器械,也不行嗎?”那韃靼人將領忍不住發問。

  但這一次,乞慶哈並未直接作出回答。是啊,人力雖然攻不破陸繹的營地,但背靠寧夏城,他就不信陸繹還能反殺自己不成!

  坐擁城池,兵力優勢,這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入城,本汗這就去找哱拜商量!”乞慶哈目光灼灼,他的心已經動了。胸腔當中的戰意也變得濃鬱。

  “遵命!”

  城門大開,大隊的韃靼人在火把的映照下,不疾不徐的入城。

  寧夏城是大城,大明西北的重要軍事要塞,城中各項設施建立之初都是按照軍用的方式建造。

  單單是東西南北四處的四個軍營,便能夠容納六七萬人。寧夏鎮最巔峰時期的兵力,也僅僅是堪堪填滿這座要塞。

  乞慶哈所率領的,不足一萬五千的騎兵入城,全都被哱拜安排到了的城南的軍營。

  這裏與城外的大明營地隻有一牆之隔。

  冬日苦寒,護城河早就被凍上,抵禦遊牧民族的護城河變成坦途。

  哱拜躬身,他與乞慶哈名義上是合作關係。但無論是乞慶哈還是哱拜,都清楚這一關係是不能長時間存在的。

  草原上隻有一個大汗,草原上的部落要麽臣服於大汗,要麽滅亡。

  這個道理也是可以套用在哱拜身上的。不管哱拜的過去有多輝煌,但他隻要想在草原上居住,就得臣服於乞慶哈。

  “大汗。”他拱手,命人送上美人,美酒,美食,在寧夏鎮當中的一處行宮當中招待乞慶哈。

  “此處是當年大明人為了招待明成祖朱棣而修築的行宮,這一百餘年,不斷修繕,卻沒有大明的皇帝住進來。現在正好成為我們韃靼人大汗的居所。”

  乞慶哈微微頷首,此處建築的確華麗,比之內地行宮相差無幾。但眼下,他的心思全在城外的陸繹身上,吃喝玩樂並非他的本意,他自然不在乎。

  “城中守城的兵器還有哪些,有多少能用在野戰,攻城戰上?”不等酒過三巡,乞慶哈微醺的時候,便張嘴問道。

  哱拜揮手喝退一旁的侍女,仆人,猶豫道:“寧夏城兵力匱乏,早年雖有打造器械,但隨著大明兵部更改兵製,原本隸屬於寧夏鎮的工匠,也四散而去,大部分都去了西安府。”

  “如今寧夏城工匠至多不過百人,現存的器械更是少的可憐,隻有井欄,攻城車可用。其他都需要時日,才能打造出來。”

  “若是大汗有心攻陷明人的營地,不妨稍等數日,先行打造一些器械再說。”

  “需要多久?”乞慶哈的凝神,此事事關重大,他不敢托大,將事情全都交給哱拜處置。

  哱拜心中估算了一番,說出一個數字:“至少一旬。”

  “一旬?”乞慶哈嗬斥道:“三五日本汗還能等上一等,真要將大軍放在寧夏城中,呆呆等上十日,若那營地當中的大明將領,不是陸繹又如何?”

  “這……”哱拜必須為自己解釋,將乞慶哈拖在寧夏城中,與自己同生共死。

  此時此刻,趙佑卻是站了出來,他便用盡力氣說謊,以此挽救自己的性命說:“城外之軍是榆林軍,七八日前從榆林馳援固原州時,走了不過百餘裏,便打出平海侯的旗號,一路向西直抵這寧夏城。”

  “若是這一支明軍裏麵沒有陸繹的話,他們敢不足萬人,便下寨寧夏城,與我相持?趁著夜色警告大汗?”

  “明人除了陸繹,何人還有這等膽色?”

  趙佑色厲膽薄,朗聲說完這樣一番話之後,心中卻是冒著虛汗。無論是陸繹還是乞慶哈都是能夠一言便殺他全族的狠角色,麵對這兩個龐然大物,趙佑更相信的還是陸繹。

  “汝是?”

  “大明叛降趙佑。”趙佑昂起腦袋,聽著乞慶哈嘴裏麵不倫不類的大明話音,依舊麵無表情。

  他並無憤怒,也無高興,就像是尋常一樣:“大汗,此戰若是要勝,求得並非是殺敵,而是攻心。”

  他聲音冰冷,每一個字都是用牙縫擠出來的。

  “就算城外沒有陸繹,您也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陸繹就在城外,隻要擊潰城外的明軍,就能抓到陸繹,就能奠定西北戰局!”

  廳堂內燈火通明,十七八個人圍坐在一起,旁邊的美人早早的就被撤下,留下幾個軍士切肉斟酒。

  當趙佑將自己嘴裏麵的話說完之後,即便是對大明人最看不上的韃靼人,神色也緩和了許多。

  他們並非所有人都通曉大明的語言,但在翻譯之後,卻是無不叫好。

  他們雖然總結不出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話語。但也明白,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是打仗,而是安撫人心。

  這十七八個人當中,幾乎人人都知道這仗打不下去了,不想打仗的也占據多數。

  現在理由有了,隻看乞慶哈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