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兵臨寧夏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4      字數:2196
  青銅峽的森嚴戒備並未影響南麵韃靼人的撤軍速度。雙方雖然不曾實質性的交鋒,但從斥候傳遞的訊息當中,乞慶哈就斷定這一支擋在自己麵前的敵人數目不過二三千,以步兵為主,算不上大威脅。

  但想要短時間內攻陷青銅峽,這種賠本買賣,乞慶哈不會做。

  他隻是將自己的旗號留下,留下五千騎兵,便轉身再度殺向固原州。

  可惜的是,征南軍出身的趙凱知道什麽事情做得,什麽事情做不得。

  再沒有陸繹命令之前,他嚴格執行命令,一兵一卒也不派出固原,讓乞慶哈的謀劃落空。

  也讓默德大喜過望,他是想要立刻回到草原的人。見乞慶哈撲空了,他便再度勸說乞慶哈,想要立刻回到草原。

  “你在教我做事?”

  行軍路上,乞慶哈冷冷回了一眼,他對自己的判斷自信,知道陸繹絕對不會坐以待斃。

  何況就算吃不掉陸繹的征南軍,吃掉幾支撞到臉上的偏師,也能讓大明震動,讓自己的時間更長一些。

  在他眼中,穆德就是一隻聒噪的大老鼠,就算此人回到了草原之上,也無法整頓軍隊,與大明為敵。

  若不是此人對於葉爾羌汗國而言,頗有分量,日後用得上的話。現在他就想拔刀把這廝砍了。

  何況,他的目的從來都不是與大明為敵。

  “不敢,我隻是實話實說。這大明疆土當中跟大明交鋒,除非將這裏變成千裏赤地,讓大明在這裏也是去補給,不然的話,大明遲早有一天會卷土重來。”

  “不需要遲早,大明隨時都回來。”乞慶哈聲音冰冷,並不為所動。自從大明插足草原之後,韃靼人的汗國被強行一分為二,他就在等著大明的軍隊東萊,一決雌雄。

  “他們人多勢眾,我們拚湊出來得騎兵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

  “那是你們葉爾羌人的看法,我們韃靼人從不畏懼的跟大明交戰,我們才是黃金家族的繼承者。”

  乞慶哈不由自主的冷笑,眼神當中的鄙夷更甚。他最厭惡就是隻能提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的廢物。

  他當了這麽多年大大人的大汗,做了不少事情。唯獨對待大明的態度,他是一塵不變。

  隻有一個打字。

  這幾年他也看明白了,陸繹想要一步步蠶食草原,你退上一步,他就跟進一步。

  隻有打下去,一方徹底勝利,才會有所結果。

  除此之外,任何的法子都是苟延殘喘。

  “走吧!”

  寧夏鎮,哱拜臉色鐵青,他看著城外浩瀚無邊的旗幟,再看看自己身邊的小貓小狗三兩隻,已經膽寒。

  這是他造反的第三十七天,也是他造反之後,最心驚膽戰的一天。

  連戰連勝,從未有過敗績的平海侯陸繹神不知鬼不覺的就到了寧夏鎮下麵。這一點比鎮遠關的蕭家兄弟反叛,青銅峽再度被明軍奪下來更為駭人。

  青銅峽也好,鎮遠關也罷,都是能夠預想到的事情。唯獨陸繹為什麽會在這裏?

  “總兵,外麵的絕對不是陸繹。”哱拜的狗頭軍師卻無甚擔心:“這旗幟莫說是城外的明軍,就算是總兵想要打出來,也不是難事。”

  “況且就算是平海侯到了寧夏鎮,又能如何?隻要雪一天不化,乞慶哈的大軍還在,陸繹就是秋後的螞蚱!”

  “那要是城外的人就是陸繹呢的”哱拜問道。

  狗頭軍師一怔,這他倒是沒想過。

  “絕不可能!”他搖頭不已,之前陸繹還在固原州,一轉眼就能道寧夏城,繞過千軍萬馬到了自己麵前?

  這可能嗎?

  乞慶哈的騎兵他們是知道的,那是一人雙馬,對後勤要求極高,冬日作戰持續一個月,隊伍當中三分之一的戰馬就要被吃掉。

  “總兵,征南軍有多少人,您心裏麵一點數都沒有?”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哱拜自然是嘿嘿一笑,以掩飾心中的尷尬:“若是本將猜的不錯,外麵的說破大天也就是榆林軍,至於規模。以我對楊世才的了解,這一軍最多一萬。”

  都是邊軍,相隔又不遠。哱拜輕而易舉就能推測出榆林鎮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數目酒精有多少,甚至騎兵幾何,神機營幾何,這都是一個不會變化的數據。

  “一萬人,單憑咱們吃下去,倒是有些不足。”他琢磨著,倒也沒了懼怕。

  狗頭軍師卻是臉色一變,心中罵道:我是叫你不要怕了城外的明軍,安心構築城防,可沒讓你出去浪。

  可麵對的哱拜,他隻能耐心勸道:“總兵,這筆生意怎麽做都賠錢,咱們跟楊世才他們井水不犯河水,真要打起來,便宜的是乞慶哈。”

  “得想辦法讓乞慶哈知道陸繹就在寧夏鎮外,讓他來打,咱們輔助。”

  “咱們得等。”

  與此同時,陸繹也在眺望寧夏鎮。

  寧夏鎮的規模極大,後世寧夏蘭州便是在寧夏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無論是東邊的賀蘭山缺,還是西麵的沙漠,都是天然的屏障,守護著這一片塞上江南。

  但這也架不住大明正好遇到了小冰河時期。

  更北方的寧夏鎮十年九旱,日子也過得緊巴巴的。

  原本軍戶戰鬥力本就低下,吃不飽飯了,還有什麽心思打仗。

  現在朝廷改革,倒是讓哱拜長舒了一口氣,至少不用擔心被北麵的韃靼人攻破關隘,被朝廷治罪。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階層當中出現了一個叫做陸繹的叛徒。

  跟別人不一樣,陸繹是真的下狠手,清理起世襲的武勳,那叫一個狠。

  陸繹當然也沒想到,自己來了一次寧夏鎮,就能夠將日後綿延千裏的寧夏之役直接撲滅在萌芽當中。

  草原民族強橫在夏秋,冬天跟春天是他們的軟肋,哱拜在冬天選擇叛亂,就意味著他用自己的短處,撞上了大明的長處。

  何況此刻他隻是一個遊擊將軍,還不是日後的寧夏鎮副總兵,官職不夠,手下的士兵也從軍戶變成大明征募的兵。

  不幸當中的萬幸是,邊塞募兵不成熟,兵製隻是名義上改變了士卒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