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大膽的姚繼可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4      字數:2179
  “有哱拜北送草原書信一封,被如蘭二弟如蕙截下,查看後自覺滋事甚大,不敢隱瞞,便星夜送到西安府,請侯爺決斷。”

  說著,蕭如蘭送上皺巴巴的書信。

  這書信雖然皺巴巴的,可上麵的內容依舊清晰。

  略去幾個看不懂的蒙文,剩下的都是大白話寫的。

  “吾兄乞慶哈親啟……弟哱拜寧夏書。”

  看到最後,陸繹呆了一呆,取下毛筆,寫下“哱拜”二字問道:“這哱拜二字,是否可這樣寫,姚知府?”

  “倒是有這種寫法,韃靼人的姓名在我大明都是音譯。”姚繼可接過書信也是一目十行的看完,對比陸繹寫的更為簡化哱拜二字,他放低了聲音:“侯爺,可是這個哱拜有問題?若是他有問題,不妨……”

  陸繹劈頭蓋臉的打斷了他的話:“什麽要有問題?他本來就有問題。”

  大明的文字跟後世不大一樣,一個是繁體字,一個是簡體字。其中最讓陸繹困擾的還是,一些詞匯的翻譯。

  哱拜二字是音譯,在沒有規範的翻譯當中,他這個詞匯比茴香豆的寫法更多。

  而同樣是音譯,讓陸繹也沒辦法判斷哱拜是否是自己知道的那個哱拜。

  萬曆一朝有三大征,其中第一征便是發生在十三年後,萬曆二十年的寧夏之役。

  叛亂的主謀並非是外寇,而是在嘉靖年間就內附大明的韃靼人哱拜,此人經營寧夏四十年,以寧夏副總兵的身份致仕,其子繼承職位。

  其人野心勃勃,對大明並無忠誠。

  “這哱拜之名早在去年本侯就在錦衣衛的奏報上見過,當時的哱拜二字便是我所書寫的。當時大明軍戶改製,他就頗有怨言……現在他勾結乞慶哈,無論是事情真假,直接拿下再說。”

  “若是哱拜並無二心,本侯便與他賠罪,與海巡撫一道表其功勳,叫他去京師養老。”

  陸繹迎著一眾人的目光,心中並無波瀾。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況哱拜哲等人本來就不幹淨。

  “隻是這個年,是過不好了。”陸繹淡淡一笑:“蕭參將聽令!”

  “末將在!”年不及三十蕭如蘭已經等了足足十年,才見到了曙光。

  “從西安府抽調一千騎兵,由你統帥,即刻趕往平羅城,援助蕭如蕙,堵住河西缺口!”

  “末將領命。”蕭如蘭胸膛有一團火在燃燒,他從入仕到現在,一直都在地方上兜兜轉轉,升任西安府參將之後,他更是兢兢業業,不斷訓練新兵,等一個能夠帶兵出征的機會。

  “駱秉良,你隨軍聯係地方,勿要讓大明九邊出現缺口。”

  陸繹囑咐,單單一個見到文官便矮上半級的參將無法調動地方實權派配合,駱秉良錦衣衛的身份正好作為補充。

  “記住,此次目的是防患於未然,在本侯到來之前,不要肆意妄為,切勿要逼反了哱拜。”

  “末將領命。”

  蕭如蘭重複,將話音說的斬釘截鐵。

  姚繼可仍舊在哪兒站著,他就那樣,大有深意的等著陸繹解釋。

  不要逼反了哱拜,那不就是要哱拜反叛大明的意思嗎?

  “侯爺,蕭如蘭年輕氣盛,您讓他去,隻怕他非要逼反哱拜不可。”姚繼可心中直犯嘀咕,先是方田,後是蕭如蘭。

  陸繹一反常態的舉動讓他摸不著頭腦,直覺卻又告訴他,陸繹沒有資敵,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姚大人,我倒是覺得蕭如蘭是陝西參將,比你我出麵更為合適。你我要是出現在哱拜麵前,他都是非反不可。”

  陸繹否認三連,他是不會承認自己不懷好心,想看看哱拜是不是已經無可救藥了。

  “侯爺,邊將若是還有路可走的話,沒人會反抗我大明的。”姚繼可放低聲音,直視陸繹:“您想要整頓邊務,準備找一個分量十足的人開刀。趁著冬天乞慶哈跟阿蒙汗無力南下,冒著風雪跟我大明軍隊死磕的時候,就安內。”

  “可哱拜是韃靼人,又是嘉靖朝內附的元老,如今已經是三朝元老。這樣的人,想殺他隻有他自尋死路才行。”

  “一封信想要殺一個身份特殊的邊將,海巡撫可做,侯爺卻不會做。”

  三言兩語,姚繼可便讓陸繹額頭冒汗。

  “侯爺是規矩的捍衛者,而不是破壞者。所以,侯爺想要哱拜心虛,跳出來送死。”

  “不過侯爺,您真的想要讓邊關肅清的話,下官還有一策,隻是不知道侯爺敢用還是不敢用!”

  姚繼可咄咄逼人,再無往日的隱忍。他是文官,自從土木堡之後,便壓在武將腦袋上。

  “你的主意用還是不用不是你說了算,是本侯說了算。”陸繹神色凝重,想到了一種可能。

  姚繼可莞爾,再無剛才的劍拔弩張:“既然侯爺想聽,下官便直言不諱了——哱拜是韃靼人,也是邊將。人皆有野心,他想要在我大明官場上往上爬,就得拿出本事來。”

  “這封書信由下官親手遞交到他手中,他便隻有一條路可走了。”

  “你是想要他以身為誘餌,引誘乞慶哈南下寧夏?還是以你為誘餌,引誘乞慶哈南下?”

  陸繹神色大定,這與他預想的內容相差無幾,卻又多了幾分冒險。

  旁的都在他的預想當中,唯獨超出他預計的是姚繼可想要親自前往。

  “兩者皆有。”姚繼可麵無懼色,坦然麵對陸繹:“侯爺,寧夏鎮我大明經營二百年,早就是銅牆鐵壁。那乞慶哈來與不來,我大明邊患都會告一段落。”

  “傳聞哱拜此人素來勇猛,對大明也十分忠誠。其人或許與乞慶哈有所聯係,卻也跟吃空餉,壓榨士卒,豢養家兵此類事情一樣,在大明邊疆屢見不鮮。”

  常在陝西的姚繼可對大明衛所同樣了解。如今大明衛所下的兵卒戰鬥力極其低下。逼得千戶百戶不得不將克扣兵卒本就不多的糧餉,豢養一支忠誠於自己的私軍,替朝廷打仗。

  山海關的吳三桂便是這樣繼承了關寧軍的指揮權,對京師裏麵的崇禎也是盡量忽悠,聽調不聽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