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新人選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3      字數:2137
  “此事姚大人勿要關心了,銀子給本侯,本侯會給出收據,現在就送往京師,絕對不會讓姚大人吃上半分虧。”陸繹急性子,心中一想,立馬就要去做的性子,哪裏浪費時間。

  “本侯現在就上書朝廷,請開錢莊溝通各地,免得陝西這種省份錢財外流,還需從他地運輸白銀,才能滿足陝西需求。”

  將陝西的白銀運到京師,在運輸回來,那純粹是為了證明真的收了這麽多稅罷了。

  以西北邊疆局勢,西安府每歲的稅收全部交給北庭軍,都不夠,還得從其他省份調集銀子,才能給北庭軍發放足額的俸祿。

  “侯爺,此言當真?真要是這般的話,以後陝西白銀不在外流,百姓也不會為了銀子,多費銅錢了。”姚繼可大喜過望,總算是聽到了一個好消息了。陝西內地現在銀貴銅賤,還沒有被西班牙流通而來的白銀衝擊太多。

  反而因為稅收為了方便運輸,張居正規定必須上交白銀。就導致陝西等地本就不多的白銀,還得運輸到的京師,換來的就是陝西白銀匱乏,銀子跟銅比值比沿海省份低了不少。

  “此事得從頭開始做,急不得。”陸繹搖頭不止,知易行難。越是看似簡單的事情,就越是麻煩。

  若是錢莊真的好做,大明的錢莊也不會大多局限於一地,或是臨近的幾個府了。

  即便是大明想要短時間內打造出完整的錢莊體係,都是天方夜譚。

  更別說這錢莊還將遍布大明每一個府。

  姚繼可會意,這才如夢初醒的連連稱讚:“侯爺說的極是,這等事情越是緊急,就越是不能著急,不然有了可乘之機,損害的還是我大明百姓的利益。”

  “侯爺深謀遠慮,下官佩服。”

  他真心敬佩能夠做事的人,眼看陸繹將要上書朝廷,書這一個善政,他便一陣感慨。

  大明諸多官員,治地一方,三五年之後,也無甚變化,府縣一潭死水。

  陸繹所想周密,又身受皇帝恩寵,與張居正關係又是極佳,還是勳貴。這一重重地身份疊加之下,讓姚繼可對陸繹的感官大為改善,再無之前的推脫。

  “銀子就在府庫當中,既然是侯爺亟需,下官也不為難侯爺了。駱小旗,我這便書寫一封手令,交給你。”

  姚繼可轉身走進書房,就著筆墨紙硯,刷刷便寫下一道手令,將西安府知府的印章蓋了上去。

  “姚大人,是個爺們。”陸繹咧嘴一笑,豎起大拇指,透露出一個深藏在心的消息。

  姚繼可沒有陸繹這樣樂觀,他在朝中無人,從七品的禦史開始幹,直到今日才是正四品的知府,其中冷暖自知。

  “我陸繹也就不瞞著你了。我本欲上書陛下,推薦海巡撫為北庭都督,今日到了西安城一看,才知道此事不妥。”

  “西域百廢待興,任選一個良臣便能讓西域百姓安居樂業。而要維持西域現狀,陝西至關重要。”

  說著,陸繹從茶杯蘸水,在紅木的桌麵上輕巧的畫出陝西,甘肅寧夏等地的地形圖,一一列舉道:“甘肅,寧夏撤鎮已成必然,此二鎮人口匱乏,土地卻十分廣袤。不出意外,朝廷會建立三四府,將其合成一省,統一管轄。”

  西北地廣人稀,甘肅寧夏作為省級行政單位的話,需要的官吏數目遠遠大雨這片土地的產出。

  在張居正的設想當中,設立三到四府後,合並成為一省最為合適。

  “眼下陝西往西,最匱乏的並非是資源糧秣,而是人口。而陝西也好,中原也好,自古便人口稠密。”

  “侯爺的意思是要加大移民?”姚繼可早有耳聞,但聽到陸繹說出口的規劃時,腦袋仍舊是昏沉沉的。

  西北邊患剛剛鏟除就要遷移百姓,這未免過於急切。

  “正是如此,我家侯爺一心想要將西域納入大明領土當中,如今首要任務便是遷移百姓,減輕駐軍花費。”因為姚繼可手令解了自己燃眉之急,趙凱對他的好感度蹭蹭上漲,說話也變得隨意起來。

  “侯爺,下官鬥膽一提。”姚繼可卻無半分輕鬆,他神情凝重,知道這件事情自己絕對阻止不了。

  “但說無妨。”

  “下官對侯爺移民邊疆以固國防並無異議,所憂愁的僅僅是小民拓邊,朝廷會給什麽襄助?又如何保證小民在一年之內衣食無憂,不至於客死他鄉。”

  “此事……我不知道。”

  姚繼可聞言,臉上苦澀更甚。

  “我陸繹曾經主持移民朝鮮,倭國,三佛齊宣撫司治下的南洋,然三地氣候不同,所遇的問題也大不一樣,不能一改論之。”

  “眼下姚大人所言的西北拓邊,大明要給出什麽樣的政策,需要問的並非是我陸繹,而是邊地的官吏才行。”

  “對,侯爺說的甚是,那朝鮮北麵多山地,南邊都是平原,物產極為有限,除蘿卜泡菜之外,也就認祖宗頗為擅長。”

  “倭國風氣與朝鮮又不一樣,其國在諸多島嶼之上,氣候一地一變。”

  “至於南洋,其土地一年可以三熟,氣候全年都如大明盛夏一般,跟西域又不一樣。”

  倒不是陸繹故意炫耀,而是征南軍軍官都明白他的性子,知道他向來不會插手自己不了解的事物。

  “時間,我陸繹眼下最欠缺的時間,不知道姚大人願不願意替在下補足?”

  陸繹誠心邀請,能夠做這件事情的人很多,但能夠有決斷力,願意跟征南軍合作的人就屈指可數了。

  朝廷當中不乏張居正手下的改革派,但那些改革派陸繹一個都不看不上,那些自稱是心學門徒的家夥,已經逐漸變成程朱理學之後,最大的學閥。

  “下官才疏學淺……”

  “姚大人,我陸繹明人不說暗話,今天邀請本就是臨時一提,姚大人不願意的話,大可當做今日之事不曾發生。我陸繹從來都不是一個強人所難的人,不會因為今日之事,便記恨上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