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邊鎮問題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23      字數:2177
  “大人,隻怕朝廷非議,等討論下來,不知何年何月了。”駱秉良倒吸一口涼氣,眼睛當中盡是不解。他不明白自家侯爺腦袋裏麵裝的是什麽?這西北一片荒涼,韃靼人認慫之後,還有誰是大明的對手?

  數萬大軍可不單單需要供養,他們還要糧餉,還要配套的戰甲,馬匹,火器,這一來一回便是一個天文數字。

  整個大明,除了皇帝,也就平海侯敢說這樣的話!

  “怎麽?不行?”陸繹斜睨一眼,頗為不滿道。他當然知道這件事情頗為不易,大明上上下下多少人看著募兵這件事情,想方設法也要參與進來。

  “大明多少軍戶變成民戶,本侯現在做的不過是把他們缺額都給補進來。至於養兵,那是陛下內庫的事兒,閣老管不著。”

  大明強不強,陸繹門清兒。守護這樣一個強大的大明,需要用多少士卒才能維護他的尊嚴,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至少,明麵上的百萬大軍是不夠的,就算是一百萬征南軍,也做不到碾壓四方。

  早在萬曆三年,陸繹就估算過維護大明一個體麵就得百萬守備軍,分布在邊境線,內地。

  除此之外還要有二三十萬征南軍這樣的精銳野戰軍才能在某一個區域獲得戰略優勢。

  真要多線作戰,就算一百萬的野戰軍都不嫌多。

  現在大明最大的問題不是沒人,而是養不起這樣多的精銳,也不可能將這樣多的錢財花在養兵上麵。

  除非江南的士紳老爺們需要大明幫他們打出一個偌大的市場,不然的話誰也想不起軍隊的好,也不會將自己的錢財投入軍事當中。

  說白了就是當士紳們需要市場,自己的一套規則無法在世界推行的時候,他們才會想到大明的好,才會積極支持大明擴張,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在那之前,士紳就是大明的毒duff,他們越強大帶來的壞處便越多,大明也就越虛弱。

  反之亦然。

  隻有集權統一的大明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巔。

  或者走大不列顛的道路,士紳們團結起來把國王吊死,自己掌控局勢,才能換來更長久的明天。

  “大人,屬下不敢。屬下隻是覺得倉促之下,單單西安延安二府,難以招募如此多的軍士。”

  “那便從漢中府,興安府招募。再不行就從蜀中招募。我還不信了,大明現在還有能天天吃飽飯,衣食無憂的小民!”

  西北也好,巴蜀也好都有過天府之國的稱呼。可越是富庶的地方,越是容易出現士紳階級,小民越是沒有活路。

  像山東廣東,江浙一帶,往年無地的小民可以做佃戶,打零工過活。現在他們更是可以下南洋,或是前往倭國,活路不缺的。

  即便如此,在江浙還是有義烏這樣一個地方存在,此刻的義烏不是後世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而是江浙一帶募兵的首選之地。

  而在內地當中,同樣不缺好的兵源,這裏缺的是戰爭機會。

  陸繹真就不信裁撤的衛所士卒,無地小民會放過眼前的機會,繼續為了鬥升而過活。

  駱秉良還是有點不死心,看到了義正辭嚴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繹。

  陸繹並無太多情緒,他隻是陳述一個事實。大明已經安定百餘年,除了北方還有軍事行動之外,整個南方都處在歌舞升平當中。

  但這安定是北方人用鮮血換來的,是一代一代的軍士拚搏出來的。

  “不必多說,西北一地的兵馬這一次增補之後,你便書寫一封信件,叫京師錦衣衛派人下來探查,若是有缺額,貪汙,一律嚴懲。這件事情,海巡撫知道該如何做。”

  “未來數年西北都不會動刀兵,這些軍士三分之一都會開赴草原,到時候用得上他們。”陸繹解釋的清清楚楚,他不單單是是為了鞏固西北募兵,更是為了整個草原。

  而這,還不算遼東,大同兩鎮增補的兵馬數目,真要計算起來,自從改變軍製後,誌願兵模式已經開啟。

  隨著這一代軍戶的老去,軍戶一詞也隻會存在於曆史當中。

  “此外就是,你替我轉告海巡撫,此戰之後可撤除大同鎮,寧夏鎮。”

  這才是陸繹真正想說的東西,韃靼人勢力不斷收縮,空出來的大片草原將會成為新的緩衝區。

  原本的邊鎮不再適用,理所當然的變成州府,交給文官治理。

  而且,這一看似合理的需求還得快刀斬亂麻,不然等下麵的邊塞明軍中層軍官回過味來,天知道他們敢不敢叛亂。

  某種意義上,陸繹新募集的軍隊也是用來鎮壓這些可能叛亂的邊軍的。

  說到底,邊軍是換湯不換藥,改革兵製,兵戶全部變成民戶之後。邊軍也還是以前的老樣子,隻是做的沒那麽露骨,稍微收斂了一些。

  等到新的邊鎮建設完畢,邊軍也遷移到河套,官山附近的時候,小卒倒是無所謂,但軍官失去的就不單單是土皇帝的位置,還有土地,安全。

  大明中後期,真正阻止改革的全是地方實權派,這些人要麽是商賈,要麽是士紳,要麽就是邊軍。

  也就陸繹喂飽了南方士紳,又跟張居正為首的文官,跟皇帝幕後交易之後,才能攜著大勝之威說服勳貴,開始軍戶改革。

  這一次乞慶哈南下,最高興的便是陸繹為首的改革派,他們就等這樣一個機會,名正言順的調集大軍,接管地方軍務之後,強行推行改革,再殺一批邊軍軍官。

  不管是寧夏還是大同,邊軍軍官都占據了可耕種土地一半以上,一旦東窗事發,這些邊軍軍官不是砍掉腦袋,就是全族流放三千裏。

  “具體書信,我會手書與你,你且去歇息。”

  話音落下,陸繹開始趕人。

  他到不擔心自己的話被駱秉良散播出去。

  錦衣衛的規定極多,駱秉良這樣的人也十分清楚自己該做什麽,該說什麽。

  哪怕他心中就算是有驚濤駭浪,那也得憋著,誰也不能說。

  “大人,若是邊鎮反了又如何?”駱秉良身子發顫,忍不住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