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金陵南京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8      字數:2201
  南京的雅稱是金陵。

  始於先秦時期,楚威王熊商在石頭城築造金陵邑。

  曆史上曾做過孫吳、東晉、前宋的國都,大明建國之初,也曾被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定位國都,可自打成祖永樂皇帝遷都北平,改為北京後,金陵就成為了許多官員的養老地,成為了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陪都,但即使是這樣,也比毫無存在感的中都鳳陽要高出一截。

  隻因南京雖然不再是大明的京師,但依舊保留著一整套的行政班子,諸如六部、大理寺、都查院等。

  當年於少保在英宗土木堡大敗被俘之時,曾一挽狂瀾的阻止了別人想要遷都南京,也正是因此,這才讓後世敬仰。

  於少保當時提出的最直觀的原因,就是擔心大明重蹈前宋的覆轍!

  南京雖然依舊留著六部、都查院、國子監、五軍都督府等機構,但職能與京師幾乎是天差地別。

  就好比京師的戶部掌控著大明兩京十三省的所有稅糧與戶籍,但南京的戶部卻隻能掌管南直隸包括江南的幾個布政使司這一畝三分田,而且還隻負責收斂,做決定的還是京師的戶部。

  而最氣人的是,南京六部行文時,都要在前麵署名南京二字。

  這一度讓南京的戶部尚書汪立朝鬱鬱寡歡,他覺得以自己的才能,不應該是被下放在這養老機構才對,他應該去京師,去在大明最高的政治舞台一展抱負。

  但很可惜,沒人能夠傾聽他的牢騷,換句話說,他在京師並沒有後台。

  就好像殷正茂,明明被下放南京兵部多年,可隨著他的同窗好友張居正成為大明首輔之後,非但離開了南京被掛名成了山東總督,更是隨著陸繹屁股後麵撿便宜,不禁暗地裏占領了朝鮮,還平滅了倭洲。

  當汪立朝得知此事時,氣得三天沒有食欲,吃不下飯!

  因為他始終覺得,殷正茂的那個位置,換誰都能輕而易舉的立功!

  隻需要任由那名朝野上下,名震大明的名將陸繹自由發揮,不就行了嗎?

  不過這種汪立朝的這種幽怨在旁人眼中,純粹就是沒事找事!

  你這個南京戶部尚書的位置不想要,有的是人要!

  打個最簡單的比喻,京師的六部堂官雖然權利巨大,但他們頭上有內閣大學士壓著不說,還要看宮中皇帝太後的臉色。

  可反觀南京呢?

  毫不誇張的說,他們六部尚書就是整個南直隸最大的存在,就連號稱半個金陵的魏國公府,都不會輕易得罪他們。

  “哎,無聊,這樣的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

  汪立朝站起身來,提著花灑來到了戶部衙門內的一間專門供給自己養花養草的磚房,準備按時前去澆花。

  多年的無趣,讓汪立朝漸漸發展了一種特別的愛好,那就是養花。

  而且他養的還不是一般的花。

  “部堂大人,戶部的右侍郎佟致用佟大人來了。”

  行進一半路時,有下屬過來稟報,汪立朝的腳步頓時一滯,麵露思索道:“他怎麽來了?”

  金陵官場上為了區分南北,對於尚書稱為了部堂,而凡事京師來的六部官員,前方都不會加綴。

  很快,汪立朝想起了前段時間京師下發的詔令,頓時有些驚慌起來:“王國光瘋了嗎?”

  當時他見王國光說要小部分地區推行白銀換寶鈔,試圖挽回官府的公信力,就如同商鞅變法時,曾在城門口徙木立信,賞一個金元寶一樣,他汪立朝還以為王國光隻是拋出的迷霧,現在卻沒曾想,他是來真的。

  “倭洲的白銀就算再多,也不夠他這樣玩的!走,我們去看看!”汪立朝當即折返,朝著南京戶部二堂走去。

  雖然永年皇帝五征漠北,派鄭和六下西洋,揚了大明國威,讓大明一度成為了遠邁漢唐、治隆唐宋的盛世帝國,但是給老百姓帶來的創傷也不比漢武帝時期少,就拿寶鈔來說,永樂初年一貫寶鈔還能兌換八百文銅錢,可到了永樂二十年,一貫寶鈔竟然隻能兌換一百文,甚至有段時間低到了八十文。

  現在一百五十多年過去了,市麵上的寶鈔幾乎沒有流通,到老百姓的手中,他們擦屁股都嫌棄硬。

  而你現在要推行白銀換寶鈔,甚至是在南京這座南方最繁華的都城進行,你有多少銀子都不夠啊!

  南方的富庶,豈是北方苦寒之地能夠明白的?

  佟致用櫛風沐雨的來到了南京戶部衙門前,看到汪立朝竟然親自迎接後,連忙作揖行禮道:“汪部堂親自迎接,下官惶恐,但事急從權,下官也就不和汪部堂寒暄了。”

  “想必下官來之前汪部堂就已經知道了下官此行的目的,這一次與下官一同到來的還有一船白銀停靠在龍潭碼頭上,還望汪部堂下令調協一二,下官感激不盡。”

  佟致用的姿態做的很足,畢竟汪立朝雖然是南京戶部尚書,但按照禮製,與他的頂頭上司王國光並無二樣,而且誰也不敢肯定,汪立朝會不會一朝被調至京師,在別人的地盤上,佟致用覺得低調一二並無不妥。

  “你們是認真的?”汪立朝有些瞠目結舌,他甚至忍不住當麵嘀咕道:“王國光到底在想些什麽?”

  “這說句不好聽的,你們帶的一船白銀指定不夠。一個不慎到引發了混亂,到時候可不一定能夠解決。”

  佟致用苦笑,他隱晦的指了指旁邊,汪立朝便微微頷首,待二人走到角落,佟致用這才低聲說道:“汪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尚書大人曾告訴下官,這種事情就必須要快刀斬亂麻,目的就是為了殺某些人一個措手不及,如果待事情慢慢發酵,意外的事情將會數不勝數,那才悔之晚矣。”

  “哎,雖然本部堂也不得不承認,王尚書對於治國理財方麵,比之前宋的計相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也正如先賢所言,治大國如烹小鮮,萬不可急切,本部堂甚至已經看見了金陵沸騰之景。”汪立朝歎息道。

  “不過這般急切之事,怎麽看也不像是出自他的手筆?難不成操控此事之人,是……元輔?”汪立朝好似想起了什麽,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