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阻攔者殺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8      字數:2157
  聽完陶朗先的話,方逢時的神色瞬間陰沉了下來,他端起一旁案桌上的茗茶正準備揭開茶蓋小抿,也不知道是不是氣不順,他又放棄了喝茶,將茶盞重重的拍在了案桌上,緩緩說道:“今日本官在此,我看誰敢械鬥,陶大人你馬上下令開倉放糧,不可遲疑!”

  陶朗先見說服不了方逢時,隻能苦笑兩聲,抱拳下去安排了。

  出了戶房內,陶朗先的眼神突然變得深邃,他招來心腹,竊竊私語了一番,最終回頭望了一下身後衙門,冷笑著離去。

  午飯時,方逢時正在吃著粗茶淡飯,這是他特意吩咐的,畢竟眼下山東百姓缺糧少食就差沒易子相食了,他也是在不好鋪張浪費。

  隻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上午陶朗先才說出的擔憂,這還沒過去半天,就發生了。

  整個濟南城有八個城門,其中五個城門開倉放糧,這本是一個善事,卻不曾想有四個城門發生了爭鬥,甚至還有幾人被打死。

  濟南府陳府台急忙帶著捕快衙役去平息,待事情稍微有所好轉,天又黑了,五個城門一起糧食也才發出去十幾石。

  方逢時撫摸著長須,眼神頓時淩冽起來。

  第二天,一如既往的又發生了械鬥,城外十個村莊為了爭搶官府下發的鋤頭,甚至大打出手,也發生了命案。

  陶朗先苦笑不已,向方逢時請令說自己親自前往城外坐鎮,看看誰敢放肆,方逢時卻搖搖頭,略有深意的盯著他,說道:“你就在城中督促放糧一時,其餘的讓手下東昌縣的主簿去處理。”

  陶朗先心中一懸,略顯無奈的點頭道:“是,那欽差大人靜坐,本官前去城門巡視,帶人去看護百姓避免他們發生矛盾,產生械鬥。”

  方逢時撫須點頭,說道:“陶大人要是覺得人手不足,本欽差還有隨行的一千驍騎皆可帶去。”

  “看看誰還敢唯恐天下不亂!”

  陶朗先聞言,麵色頓時一僵,可隨後臉色一變,滿懷欣喜的說道:“那本官就先謝過欽差大人了。”

  說完轉身離開時,腳步居然還有些輕快。

  隻是方逢時望著陶朗先的背影暗自皺眉,腹誹道:“這時候還笑的出來,是真不知道本官的用意,還是本就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害怕呢?”

  糧食如期發放,可當方逢時聽見手下嘀咕,說陶朗先大公無私,竟然讓自己的家眷也拋頭露麵,前往城門處協助時,他頓時騰身而起,勃然大怒道:“來人,快來人!給我抓住陶朗先。”

  家眷都出動了,豈不是要跑?

  不得不說方逢時不愧是文武兼備的人才,第一時間就猜到了陶朗先的意圖,後者也確實如同方逢時預料的那般,在對方步步緊逼非要他放糧後,陶朗先就已經明白,自己要是再不逃,那就真的逃不了了!

  “糧食!”

  “糧食怎麽就沒了!”

  “才發了這麽一點!糧食呢?”

  圍聚在城門處的百姓們愕然的發現,那些運送糧食的官吏僅僅隻是運送了幾車,就沒有了動靜,這讓前麵領到的百姓慶幸,後麵還沒領到的百姓瞬間惱怒起來,擠擠攘攘之下,竟然有人攥住了一名東昌縣戶房司吏的衣領。

  這名戶房司吏也有些納悶,他身旁的下屬擔心上峰會遭遇不測,於是連忙勸慰道:“鄉親們都放心,糧食會有的,常平倉距離東城門並不近,是需要時間的。”

  鼓噪的百姓們瞬間消停了一大半,因為他們也不相信官府會無故放矢,既然你已經發了糧食,就不可能半途而廢吧?

  不然圍在東城門這裏近乎一萬的百姓,可不會答應!

  可左等右等,一直等了小半個時辰,百姓們依舊沒有等來糧食,而唯一出現的,隻有方逢時及時派出追討陶朗先的驍騎。

  “糧食呢?大人!糧食呢?”

  “我的乖孫還等著喝粥續命呢!”

  一名骨瘦嶙峋的老嫗擠在了最前麵,微張著嘴,露出岐黃的牙齒,喃喃道:“大人,草民能死,我的孫子不能死啊!”

  這一幕觸及人心,有些小吏鬥膽上前詢問騎兵的用意,卻被為首的百戶官冷顏暴喝道:“快讓開!本官受命前去追討陶朗先這等罪官,耽誤了要事我怕你們有糧食接濟,卻沒命吃!”

  方逢時下了死命令,要他們務必追回陶朗先,必要時刻,死活不論!方逢時這等大人的命令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另類聖旨,他們自然不敢怠慢。

  可讓這名百戶官沒想到的是,那名老嫗不依不饒,竟然妄圖伸手觸碰他的馬鞭。

  這名老嫗淒慘,眼中透露死誌的模樣感染了周圍早已忍受多時饑餓百姓們的憤怒,於是他們擁擠上前,試圖將百戶官從戰馬上拽下。

  這還忍得?百戶官眼中發狠,竟然直接拔刀喝道:“刁民,趕緊閃開!”

  “糧食……”

  “糧……食啊!”

  老嫗哀嚎,身後的百姓步步緊逼,百戶官一顆心沉入穀底,他的腦海沒有憐憫,隻有放跑陶朗先的後果……

  想到這,百戶官高舉長刀,喝道:“眾將士聽令!膽敢攔路者,殺……”

  “老子先殺了你。”

  一道大喝同時傳來,百戶官漲紅著臉,喝道:“誰?誰在大放厥詞?”

  麵對突然暴喝,百姓們也嚇得呆滯在了原地,畢竟他們也隻敢逼迫百戶官,萬萬不敢說出殺官造反的事情。

  不然就山東這片三年幹旱民不聊生之景,再加上明教其中蠱惑,為何沒有發生山西舊事?

  誠然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百姓們活不下去,被迫成為了響馬,打劫行商,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因為齊魯之地的百姓,盡皆好客,心存良善。

  “是老子。”

  這道不可一世的聲音再次傳出,眾人詢聲望去,便見一名身著大紅魚鱗甲,頭戴盔纓,胸有護胸鏡,肩有凜冽護肩的男子站在城頭上,正臉色陰沉,大踏步而來。

  而在其身後,正有雲雲不斷的征南軍將士,趴著雲梯,從城牆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