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沸騰的朝堂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6      字數:2144
  而山西地震與白蓮教起義雖然耗費了諸多糧食軍餉,以及人員的調動,但招安白蓮教叛軍後,他們在山西平陽府劫掠的那些晉商的財產,毫無疑問的全部充公,殷實了戶部國庫,讓王國光的臉上都紅潤了許多。

  當然,大頭最多的,還是揚州、蘇杭兩地鹽商的家產的貢獻,那足足堪比萬曆二年三倍賦稅的收入,差點沒讓六部九卿,各個朝廷職要部門,為了資金問題,在朝堂之上上演全武行。

  按照王國光的說法,那就是這樣的好事多來幾次,他折壽十年都願意。

  而大明的財神爺腰杆足了,那大明的天家,萬曆小胖子與李太後就更加舒服了。

  至少不用擔心其餘五部以及五城都督府的人哭喪著臉來到他們的麵前,祈求戶部撥點款項給他們了。

  “陛下、太後,今日有遼東傳來的奏折,似乎是錦衣衛陸大人所奏,和他一同遞上來的還有出使朝鮮的禮部右侍郎趙秉忠的奏折。”

  望塑朝前的一段時間,萬曆小胖子正與兩宮太後,以及弟弟潞王、妹妹永寧公主食用早膳,貼身太監李雲借此機會,向正在安穩吃食的萬曆小胖子和李太後小聲說道。

  萬曆小胖子點點頭,他吃完之後用紋繡著五爪金龍的絲綢手帕擦了擦嘴,先是看了李太後一眼,待她默默頷首之後,這才認真的說道:“大伴,傳令下去,上朝吧。”

  隨著唱禮的落下,李雲那尖嗓子開始念道近期奏章內容:

  “臣陸繹剛到撫順寬甸六堡,便發現北山女真野人繞道進攻阿剌山千戶所,所幸臣趕到及時,成功打散俘虜了數百女真野人,挽救了阿剌山千戶所的軍民的遭遇……”

  “其中有一點可疑,那些女真野人所使用的弓箭乃是朝鮮所用的製式小鞘弓……”

  “臣剛準備整頓寬甸六堡軍衛所,卻得知指揮使拱兔與指揮使同知洪圖魯受到王杲的暗中蠱惑,臨時起義造反,幸得臣看透了二人的異動,完美的鎮壓了這次暴亂,俘虜了反叛的四千餘名將士,不日就會扭送進京……”

  “臣本意攻打王杲所在的古勒寨,卻意外得知朝鮮在其中供給女真族糧食……臣朝鮮蛇鼠兩端資敵行為,在加上新仇舊恨,臣欲開拔不日攻打朝鮮,替陛下、太後取回時隔多年的奴兒幹都司領土!”

  這奏章是陸繹寫的?

  剛一上朝,萬曆小胖子就扔下了一顆炸彈,讓殿內有些沒有睡醒的文武百官雷的外焦裏嫩。

  我們特麽沒聽錯吧?陸繹居然要攻打朝鮮?

  這不是違背祖製是什麽?誰給陸繹的膽子?

  兵部尚書譚綸微微皺眉,忍不住出列問道道:“陛下、太後,攻打朝鮮是不是有些冒失了?先不說朝鮮乃是太祖欽定的十五個不征國之一,就單單是陸同知的那兩個罪證,是不是引得其他臣屬國口舌?”

  譚綸不是針對陸繹,而是單純覺得這次進攻有些利大於弊。

  萬曆小胖子沒有說話,而偷偷瞥了身後的李太後一眼,見對方默許後,便示意李雲將一份“狀子”一樣的紙張傳遞了下去。

  譚綸接過看了一眼,臉色突然大變,有些陰晴不定。

  他身後的兵部左侍郎淩雲翼有些好奇,悄悄的問道:“老譚,這紙張寫著什麽?”

  譚綸默不作聲,而是將這張紙遞給了淩雲翼。

  淩雲翼悄悄翻開,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咬牙切齒道:“朝鮮膽大,居然真敢做出這樣的事情?老夫可是聽說了,他們朝鮮在我大明的使臣,可是到處再找達官貴人,尋求幫助,在他們的慶尚南道,可是有著暫時統一倭國北方,有著大將軍稱號的織田信長的精兵,陳兵一萬有餘,時刻威脅著他們朝鮮國內的慶尚南道。”

  “這種關頭居然還想著招惹我們大明,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該被陸繹那小子反攻。”

  這張紙上沒有什麽秘密,全是阿剌山千戶所的軍卒漢民,共同的手印口供,給陸繹查出那些女真所用的製式長弓為朝鮮國所製,做出有力證據。

  “老淩,你這般肯定那位陸同知能夠打怕打服朝鮮?”譚綸見淩雲翼對陸繹這般盲目自信,忍不住訝然道。

  他可是知道自己這位下屬脾氣有多麽古怪了,居然看錦衣衛出身的陸繹這般順眼?

  不過譚綸轉念一想,很快又釋然了,他似乎記得,淩雲翼當年受過陸繹的父親陸炳的幫助。

  “老譚,老夫可不是因為恩情而愛屋及烏啊。”淩雲翼撇了撇嘴,隨後老懷欣慰道:“不瞞你說,這陸繹破對我胃口,而且他的戰陣眼光並不比你我二人要差。”

  “要知道你我二人都是文官出身,兵家寶書不知道讀過多少,可陸繹那小子可沒有正兒八經讀過書。”

  譚綸暗自點頭,不得不說,陸繹近期的數場大勝,確實讓譚綸對他有些另眼相看了。

  這邊兩位兵部巨頭正說著悄悄話,另一邊對陸繹擅自行動攻打朝鮮感到不滿的大有人在,隻見一位禦史出列說道:“陛下、太後,朝鮮曆來謙恭有序,是不是西海女真或者韃靼之人在陷害朝鮮,試圖挑起我們宗主國對臣屬國的猜忌,以及離心離德啊?”

  這位禦史不敢說有可能是陸繹擅自專權,隻能怪外抹角的提醒萬曆小胖子與李太後。

  “孫禦史所言極是,陛下、太後,我大明終究要有天朝上國的體麵,不能因為一家之言就妄下結論,寒了餘下所有臣屬國的心。”

  “陛下、太後。臣認為當機立斷,應該召回陸同知,避免他做出損害我大明宗主國的名聲。”

  “名聲?體麵?都是大明的好臣子啊,第一時間不是想著這件事可不可行,能不能辦到,反而是想著如何阻攔!”

  一直閉上雙眼,默默轉動著手中精致佛珠的李太後突然睜開了美眸,聲音冷澈無比,讓整個奉天殿的氣溫都下降了不少。

  “李雲,將禮部右侍郎趙秉忠上奏的奏章念給他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