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小朝會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5      字數:2147
  如果陸繹現在是錦衣衛都指揮使也就罷了,畢竟上下一心的錦衣衛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力量,可偏偏那個現任的錦衣衛大都督是個占著茅坑不拉屎,還喜歡挑釁自家大人的廢物。

  想到這,鍾辰飛挺為自家大人不忿,以自家大人近期的功績,居然還不能將劉守有給踢走,這也太寒有功之士的心了吧?

  陛下與太後究竟是怎麽想的?

  沒來由的,鍾辰飛想起了前陣子與陸繹的談話。

  莫非……這就是說為的帝王之術——平衡麽?

  就在這時,恰好有太監前來傳訊,說陛下太後有令,讓陸繹參加早朝。

  陸繹心思一動,喚來鍾辰飛在他耳邊述說了幾句,惹得後者眼神十分怪異,卻還是點頭應道。

  陸繹拍了拍他的肩膀,便隨著傳令的太監入宮了。

  隻是待陸繹隨著太監入宮後,令他錯愕的是,那位太監並沒有將其領到奉天殿,而是來到了乾清宮。

  萬曆小胖子的寢宮偏殿。

  參加這個小朝會的人不多,但大多都是朝中的肱骨之臣,如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以及內閣輔臣等等,就連被恩賜休息的呂調陽也來了。

  坐在首位的,自然是萬曆小胖子與兩宮太後。

  萬曆小胖子頭戴烏絲翼善冠,身著朝服正襟危坐,看見陸繹進來後還很調皮的朝他眨了眨眼睛。

  至於陸繹有沒有看見,這就不是萬曆小胖子所在意的事情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家對於陸繹的參與,皆感覺有些意外,唯有張居正和呂調陽以及時任吏部左侍郎的張四維心有所感。

  “既然人到齊了,考慮到戶部庫銀可以跑耗子了,朕欲改製鹽引,那諸位愛卿就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吧。”萬曆小胖子正襟危坐道。

  眾朝臣聞言,紛紛將目光不著痕跡的看向萬曆小胖子身後的李太後,不用猜也能明白,萬曆小胖子的注意,多半是出自這位之手。

  雖然李太後出身微末,但沒有任何人幹小覷她,前宋臨朝稱製的劉蛾章獻明肅皇後,前唐臨朝稱製,甚至自立門戶稱帝的武則天,不也都是出身於微末嗎?

  “陛下,開中法與折色法都有其缺點,老臣以為必須先找到更好的方法,才可以取消開中法,不然又會重蹈弘治年間的覆轍。使我大明朝遍地都是貪官。”作為曆任三朝,今年已經六十有六的吏部尚書楊博率先說道。

  這話不可謂不老成,畢竟說了等於沒說。

  說得好像開中法與則色法繼續使用,大明朝的貪官就會減少一樣。陸繹看著楊博的背影,腹誹道。

  他可是清楚的知道,眼前的山西籍天官楊博,就是當初在山西阻礙自己辦案的絆腳石中的一塊,所以陸繹對他並沒有多少好感。

  甚至陸繹懷疑楊博在嘉靖三十五年,受命總督宣府、大同和山西軍務,造偏箱、修守備,屢受嘉獎是不是真的,他總感覺這楊博就是在欺騙世宗皇帝。

  雖然陸繹覺得世宗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一心修道有些咎由自取,怪不得底下的貪官汙吏媚上欺下,可說到底世宗皇帝真的將自己當做了侄子看待,自己說什麽也要替大明掃清汙濁,才不枉世宗皇帝的照顧。

  萬曆小胖子似懂非懂,但他又不好隨意開口,隻能再次見目光巡視下去。

  而這次開口的,則是兵部尚書譚綸。隻見他出列說道:“陛下、太後,現在九邊重鎮多有糜爛,當年太祖的軍屯之策到現在已經所剩無幾,而邊境的運糧大多數都是依靠的鹽商將糧食運抵九邊,如果少了這一步驟,重不重蹈弘治年間的覆轍,老臣不敢妄言,但邊軍的壓力肯定暴增,要是俺答趁機南下……”

  譚綸的話點到為止,畢竟他一個即將致仕的老頭,不想讓萬曆小胖子厭煩。

  但在場的皆是大明的頂尖人精,自然聽得出譚綸的話中之意,那就是不管鹽引如何去改,九邊的糧食不能耽誤!

  而卻邊軍尚且如此糜爛,關內的軍所更是可想而知,軍改也必須提前了!

  聽完譚綸的話,張居正的目光下意識的看向了陸繹,隻不過陸繹正在琢磨心事,並沒有注意到張居正的目光。

  但好巧不巧的是,站在吏部尚書楊博身後的張四維注意到了,他的視線隱晦的在張居正與陸繹身上跳動,若有所思。

  也就在這時,戶部尚書王國光出列道:“陛下、太後,近兩年因為黃河改道一事,導致運河堵塞,漕運艱難,再加上民間呼籲海貿海運的聲音越來越到,堵不如疏,既然寧願冒著生命危險都要走私,那我們何必不直接再多設幾處港口,讓他們光明正大的運輸糧食、鹽。”

  王國光此言一處,不少朝臣看向他的眼神都變了。

  戶部究竟是有多缺錢?竟然都逼的王國光不惜得罪那些參與走私的權貴,都要與民爭利?

  一時間,不少朝臣陷入了沉默之中,他們在思量,這究竟是王國光的意思,還是龍椅上那幾位的意思,又或者說……

  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眾朝臣最前方,那位身著大紅蟒袍,俊秀神目的張居正。

  察覺到眾朝臣的目光齊聚自己老師身上,在李太後的授意下,萬曆小胖子緩緩說道:“張愛卿,依你之見,該如何為之?”

  “回陛下、太後。”張居正出列作揖道:“鹽引製度的改製已經刻不容緩,不能再像某些不作為的官員一樣,任由事態發展下去,這樣拖下去隻會富了那些奸商,以及觸手很長的貪官汙吏,讓朝廷以及陛下深受損失。”

  這是表態,也是給到底鹽引製度該不該革定下格調。

  楊博悻悻的看向張居正,有些不爽。這不就是擺明了在暗示自己不作為,隻知道推卸責任嗎?

  萬曆小胖子點點頭,雖然他沒怎麽聽懂張居正的話中之意,但並不妨礙他不明覺厲。

  “我兒,去問問陸繹的看法。”

  就在這時,李太後再次輕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