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我心不安
作者:細柳蘭舟      更新:2021-04-28 12:13      字數:2178
  “可我也是勳貴,大明的忠誠伯,甚至我兒出生後,家裏將是一門兩伯,與過同戚……”陸繹眼神深邃幽暗,緩緩的說道:“而且我希望能夠一勞永逸,相信我今夏,我會在我兒出生前回來的。”

  陸繹看見袁今夏臉上仍舊有些愁緒,便笑著說道:“放心,你夫君我可是大小戰陣經曆無數的,至今可是百戰百勝,都當得起‘名將’的稱呼了。再說了安南人短見,不過是烏合之眾,你夫君我隻需帶著兩百名驍騎,便可殺個十來十回!”

  “噗嗤。”袁今夏被陸繹搞怪的語調給弄的笑出了聲,她伸出纖手點了點陸繹的額頭,沒好氣道:“就你還‘名將’。”

  不過也正是陸繹的搞怪,驅散了袁今夏心底的愁緒。

  “你去可以,但是不能親自衝殺,聽見沒有!”

  “是,夫人!”

  半個時辰後,張居正的案桌上便擺放著陸繹的書信。

  裏麵除了一開始的問候,其中大致的內容無非兩點,便是主動請纓同淩雲翼一起前往安南,討伐不臣。

  第二點則是提醒張居正,在泉州可是還有著近五千名新軍,完全可以將他們拉上戰場,磨練一番。

  畢竟隻有見血的軍人,才能百戰不殆。

  不得不說,這一刻的陸繹在張居正心中分量再次上升,竟一度讓他升起陸繹才配當錦衣衛都指揮使,而不是劉守有那個隻知道混吃等死的廢物。

  於是張居正沒有猶豫,在第二天朝會之上,便將陸繹請纓前去安南的想法,提了出來。

  一時間,朝堂之上再次炸開了鍋。

  不過大部分文官因為張居正的事先授意,雖然很不情願讓陸繹再次建功,但他們也不好阻止,隻好捏著鼻子認了。

  而很久之前與陸繹有嫌隙,前不久才回京述職,整頓軍營的山西總督王崇古卻持不同意見,他直接出列說道:“五軍都督府的李左都督,以及張都督僉事都在紛紛請纓,何須一名錦衣衛同知陸繹前去安南?”

  王崇古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瞧不上一個小小的錦衣衛。言下之意讓陸繹哪涼快哪呆著去,最好就一直待在京城,少作妖。

  張居正手指微動,他看向兵部給事中李岩,意思不言而喻。

  李岩心中一凜,旋即便準備出列朝王崇古開炮,卻不知淩雲翼向他一步出列,不鹹不淡的朝王崇古說道:“王大人,你或許總督山西事務太多,消息不太靈通,不知道近一年陸大人曾判定天津,泉州兩地的叛亂嗎?

  雖然淩雲翼很欣賞陸繹的品性與能耐,但真正讓淩雲翼替陸繹說話的關鍵因素,是因為陸繹的先父,陸炳。

  作為大明唯一位列三公與三孤的武官,陸炳有太多的傳奇讓陸繹向往。

  而能讓陸炳有這番作為的,恰恰是因為陸炳的品格。

  陸炳從世宗皇帝的兒時玩伴起步,依靠救世宗皇帝於火海的功勞得到世宗皇帝的恩寵,逐漸成為朝廷當中的大人物。

  陸炳曾勢傾天下,一人先後令內閣首輔夏言、勞苦功高的仇鸞兩人身首異處,其後又成功彈劾司禮監宦官李彬,可以說是除滅了世宗皇帝前期的諸多大人物,而世宗皇帝多次製造大案,陸炳又常保護一些人,折節對待士大夫,不曾陷害一人,因此朝中人士多稱讚他。

  最為關鍵的是,錦衣衛自成化年間沒落,被東廠穩壓一頭後,還是陸繹先父陸炳的橫空出世,這才重振當年錦衣衛的威風。

  而淩雲翼就曾經受過陸繹先父陸炳的照顧,這也是王崇古剛冒頭,淩雲翼就迫不及待的懟了回去的緣故。

  “你!”王崇古被淩雲翼給懟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紅,他還想反駁,卻恰好瞧見了張居正那淩厲的目光,頓時心中一驚。

  他雖然沒有張居正交手,但也知道張居正的能耐,畢竟能當上首輔是他畢生的夢想。

  在明朝,首輔的地位等同於宰相,可卻不是人人都能夠踏入首輔的階梯的。

  別說首輔,便是入閣的首要條件就會攔到無數進士。

  起初永樂年間內閣成員是品階為五品官,職位等用於成祖皇帝的秘書。

  仁宣兩朝以後,六部尚書開始兼任內閣學士,這變相的就將內閣的級別提高了,到了二品以上.

  以至於後來的內閣成員如果沒有經曆過尚書的位置,是不能入閣的,同樣的,當他們入閣之後,實職尚書會變成頭銜,並無實權,也不能再直接指揮六部。

  可即便如此,一個閣老想要對付一個卸職三省總督職務,回京整頓軍營的王崇古,簡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張居正僅僅隻是看了他一眼,就差不多讓王崇古少了一半的魂魄。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想到這,王崇古便緘口不言,任由淩雲翼發揮了。

  當王崇古終究是不了解張居正的為人與城府,他服軟了,卻不代表張居正不會乘勝追擊。

  如果不是這群一直與他唱反調的人層出不窮,他至於此事都未曾掃清吏治?

  於是張居正想也沒想,便出列朝龍椅上的萬曆小胖子說道:“雲南兩廣兩地瘴癘毒蟲層出不窮,往年選派官吏均是沒有人願意主動請纓前往……”

  張居正此言一處,在場包括譚綸與淩雲翼在內的所有官員皆是忍不住在心中嘀咕,心道張閣老你不會又開地圖炮,將與你政見不和的人給想方設法的調到邊陲去吧?

  大明早年官員都視邊陲之境為流放,所以管理那裏的官吏基本上都犯錯甚至犯了大罪的官吏,將其發配過去的,和前宋的處理方式如出一轍,現如今張居正突然這樣提起此事,豈不是表明……

  一時間,朝堂上的文官們人人自危,生怕張居正點他們的名。

  能在朝堂上矗立的就沒有年輕官員,他們大多數都年事已高,這要是被派過去,無疑是慢性死亡。

  而他們之中最擔心的就是王崇古了,畢竟他才剛剛唱完反調……

  張居正餘光瞥見滿殿文官人人自危的表情,心中不屑之意攀升到了極點,他沒有傻到再開黨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