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勸降吳芮
作者:倚夜聽雨      更新:2021-09-03 17:49      字數:2132
  說實話,蘭明乎沒想要對付大漢,畢竟現在的大漢與匈奴之間勉強還算得上是蜜月期。

  尤其是那座貿易城建設起來後,匈奴與大漢間有著大量的貿易交易。

  像大漢的布匹、陶瓷、食鹽和茶葉在貿易城中跟匈奴人各種生畜以及野獸製品進行交易。

  對匈奴來說,這座貿易城是相當重要的交易城市,所以匈奴不會輕易跟大漢交惡。

  但身為一個大國的智慧人物,蘭明乎也本能的會去想著製衡大漢這個龐大勢力。

  因為在看了大漢閱兵儀式展露出來的二十萬甲士後,蘭明乎不得不承認大漢太強大了。

  而這樣一個強大勢力待在匈奴身邊,對任何大國來說,都會產生不安。

  所以出於本能的,蘭明乎想去找諸侯王使者去切身了解他們與大漢的具體關係,甚至如果有可能,他們匈奴也會在暗中支持他們繼續與李適抗衡。

  但現在的隨著諸侯使者們離開,蘭明乎隻能先行回匈奴向冒頓匯報。

  畢竟二十萬甲士的軍事實力,讓蘭明乎感到相當大壓力。

  匈奴在統一草原過程中肯定產生了相當多一天賦水準的戰士,甚至絕大多數還是騎兵。

  但這些騎兵擁有二十萬精鐵煉製的利刃嗎,蘭明乎不由憂心忡忡,因為有很多匈奴騎兵手中都還是拿著石刀骨槍的。

  當然,因為精氣天賦的充裕,石刀骨槍什麽的溫養溫養也絕對不會遜色一般鋼鐵太多。

  但等到這二十萬甲士的鋼鐵也溫養起來,蘭明乎不知道匈奴應該怎麽樣與之抗衡。

  所以,這消息必須要告訴冒頓,需要讓冒頓去做準備。

  而蘭明乎確認諸侯國的使者離開後,便也馬上提交了回國的書信,=。

  而叔孫通雖然疑惑蘭明乎這些匈奴人為什麽走的這麽著急,但因為匈奴與大漢在這個時候也算是蜜月期,所以叔孫通並沒有為難蘭明乎。

  稟報李適後,便給蘭明乎的匈奴使團開具了路引,送其離去。

  這時候的李適也沒把心思在匈奴人身上,因為這時候,李適在張良引薦下正在與吳芮會麵,討論關於衡山歸附的問題。

  吳芮實際上是在楚漢爭霸時期一直都被忽略的能人。

  不說其他的,大澤鄉起義時,他是第一個響應農民起義的秦吏,而且自己還拉起了一支不弱的軍隊,便可見他的眼觀與魄力。

  其次,單是他在劉邦與呂雉手下作為唯一活到善終的異性王,就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

  而李適所見,吳芮一個看起來儒雅卻不失英武的青年男子。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那種走武裝路線的儒士,隱藏在他們衣服下的卻是鼓鼓的塊狀肌肉,讓男人見了流口水的那種。

  “在下吳芮,見過漢王!”吳芮看著李適恭敬道。

  “衡山王,我可等得你好久!”李適從容道,“且先入座,有什麽事情再細談。”

  聽到李適這般說話,吳芮倒自然坐下來,張良作為雙方的熟人在這時候站出來緩和氣氛,道:“漢王一直欲見衡山王,這不立國大典才結束,便來見你了!”

  雖然吳芮是衡山王,但實際上他跟張良是朋友,也正因為有這層關係,吳芮才被張良給拉攏過來,不得不說,張良的交友能力那是真強。

  此刻,張良話語中,既有李適對吳芮的重視,也有對吳芮的提醒。

  至少一提到立國大典,幾乎每個參觀過的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二十萬的甲士,以及隴西騎兵的威懾,也正是在這樣的強悍實力麵前,吳芮選擇了歸降,而不是選擇繼續抗爭。

  而李適聽到張良的話,順勢道:“衡山王還有和顧慮,我們都可以開門見山的說清楚,今日與你相見,本就是要消除我們雙方隔閡,勠力同心,使得天下重歸太平,免受刀兵之苦!”

  聽到李適的誠懇的話語,吳芮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不知道歸降後,漢王會如何安排我治下百姓,如何安排我麾下官吏,以及如何安排我!”

  李適有些意外吳芮的決斷,但也認真的回答道,“對於百姓,我會遵照關中治理的方案,派出農家、墨家、法家等學子在基層結社,又有屯田兵在附近屯田,之後以秦吏對這些地方進行管轄,確保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至於衡山王與麾下官吏……這就要看衡山王你自己的抉擇了!”

  聽到李適的話,吳芮倒有幾分意外,問道:“何為自己的抉擇?”

  李適道:“你若隻想做富家翁,我便為你在鹹陽購置田地千畝,足夠你世代傳承,隻要我大漢不滅,那自然同享榮華。

  至於你麾下官吏與將領,將他們打散後編入各個郡縣與城市,使之不成動亂,以後依功拔升,相信他們若有才華,定能脫穎而出。”

  李適說到這裏,微微一頓,繼續道:

  “若你想繼續做諸侯王,我願意封你為嶺南王,你麾下將領,官吏成員,一律繼續歸屬你統治,甚至我也會給與你相應支持。

  但你要自己想辦法打敗趙佗,奪下這一片原本就屬於我華夏的土地。”

  李適看著吳芮,補充說道:“我絕不允許,有任何分裂我華夏的勢力。”

  “這……”吳芮聽到李適的話有些意外,沒想到李適會給自己這般抉擇。

  但是吳芮怕李適給得是一個陷阱,自己隻要一腳踩進去,然後就沒了。

  張良見到吳芮有些遲疑,說道:“嬴子嬰的使者李由近日還在鹹陽中,衡山王可以與其谘詢大秦現狀。

  畢竟歸附之事關乎衡山安寧,若倉促行之,反而危機全局。

  衡山王可以多思考一會兒,大王並不是急切之人,會給與衡山王足夠考慮時間的。”

  很顯然,有了嬴子嬰這塊牌子,對於歸附的諸侯國的國君來說,的確是最好的標準。

  李適連大秦的嬴子嬰都放過了,怎麽可能不放過他們。

  吳芮聽到張良的話,也想到了嬴子嬰。

  既然嬴子嬰能去西域重封為秦王,那李適也沒有理由容不下自己一個南嶺王。

  想到這裏,吳芮果斷道:“我吳芮願意歸降大漢,為王前驅,征討趙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