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建立貿易城
作者:倚夜聽雨      更新:2021-08-28 00:31      字數:2151
  這一個月時間,蘭明乎與摩爾斯等人在鹹陽中閑逛。

  李適派遣了專門的向導,也就是陸賈帶領他們在鹹陽城中旅遊。

  之所以換了陸賈,而不是讓隨何負責帶著蘭明乎與摩爾斯,是因為陸賈更靠近儒家思想,在待人接物,以及執行李適接下來的計劃會更加順利。

  李適告訴陸賈,自己希望嚐試用儒家的教化能力去教化番邦傳播我華夏文化。

  而匈奴便是一次嚐試,不知道陸賈有沒有興趣做這個先驅。

  聽到這話,原本真不知道應該怎麽樣提升儒家地位的陸賈,頓時來了精神。

  在陸賈看來,這是李適要提高儒家地位的姿態。

  更重要的是,李適的根基到底是農家、醫家、墨家和法家。

  尤其是墨家與法家兩者在政治上都有著自己的訴求,在政壇上各有代表,就算還有些位子,也基本上已經被黃老道家的人做占領。

  儒家代表叔孫通,也隻能做個幾乎沒有什麽影響力的典客,以及兼職草擬文稿。

  而現在,李適也許為了扶植儒家對抗其他幾門學派,但又不好直接在內部提升地位,便讓儒家現在番邦傳播,讓儒家在外交事宜上占一點點先手。

  所以,對比起略顯高傲的隨何,陸賈在與蘭明乎與摩爾斯的交流上顯得更平等。

  而鹹陽的繁華也超過了摩爾斯等人的想象,他們作為匈奴派遣到漢朝的使者,就個人來說,手上的金銀是不少的,但即使如此,他們卻也深刻的感受到,自己的錢真的不夠用。

  尤其去看了李適一手打造的期貨市場,看著上麵不斷跳動的數字,以及那進進出出數額都大得難以想象的銀票,這簡直出乎了蘭明乎的想象。

  尤其當蘭明乎第一次知道,紙張居然能當做貨幣使用,那一張張紙張能輕鬆購買下一個大牧場的牛馬,更是目瞪口呆。

  可以說,當時的蘭明乎充滿了難以置信,但在這個文明世界,仿佛這是理所當然的。

  李適並沒有特意的去推廣銀票,而是把貨幣進行了分層處理。

  依舊秉承著刀幣,金銀,以及銀票,使用銀票的重要原因,便為了打破商品交易的規模上限,否則在大宗商品貿易時需要拉一輛車錢過來,怕櫃台的櫃員一天都要在數錢中度過了。

  但李適並沒有取消刀幣與金銀作為貨幣,而選擇發行小麵值的紙幣,因為不適合。

  如果自己發紙鈔的話,就算自己也未必能抵擋住印鈔票的衝動。

  畢竟隻要印鈔就能來錢,實在太方便了,為了避免以後禍國殃民,這條路線最好就別走.

  頂多就是在大規模商品中用銀票來結算,而且保證每張銀票的背後有著各個家族壓下的足夠保證金,從而避免形成所謂的金融風暴。

  畢竟,就算自己比這個時代的人懂一些金融知識,但不代表自己能夠亂搞啊。

  到時候別說是出現金融危機,就算是出現個金融風暴,李適感覺自己怕就要頭皮發麻。

  除了期貨市場,蘭明乎還去了圖書館,在那裏他看到的是學子們在圖書館中安靜看書。

  此時隻剩下沙沙的翻書之聲,雖然隻是擁有戶籍的流派士子和在戰場上的有功之臣能享受到在這裏免費看書的待遇,但對比起匈奴知識傳承的坎坷,蘭明乎不免感覺幾分黯然。

  而另外則是距離圖書館不遠的靖靈殿,不過還沒走進去,蘭明乎與摩爾斯便停下腳步。

  因為他們清晰的感受到靖靈殿的裏麵傳來的敵意,雖然還沒有進去,但蘭明乎有種感覺,自己若進去,很可能會受到攻擊,這點摩爾斯的感受更深!

  “陸天使,請問這裏是?”蘭明乎指著靖靈殿道。

  “這裏是我們大漢的將士們死後的魂歸之處。”陸賈道,“埋葬著位大漢付出生命的將士,而他們的則是會享受到我們整個國家的祭祀與香火,地位與君王相同。”

  “原來如此!”蘭明乎也不再多說什麽,隻是遙遙的看了看,不再靠近。

  白起看著蘭明乎離開,默默閉上了眼睛,白起身為靖靈殿的祭祀,在享受到靖靈殿香火的同時,同樣也與靖靈殿之內的英靈溝通。

  所以有一部分死在了河套的英靈,表露出了說對匈奴的敵意。

  那白起會把這股敵意展露出來,如果匈奴人進入其中,自然而然會受到靖靈殿的的壓力,甚至會受到靖靈殿英魂的主動進攻。

  蘭明乎一路看了過來,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並提出想要去阿房宮裏的太學看看。

  不過李適沒同意,自然是不希望匈奴接大漢的觸核心機密,便以雙方文化不同,溝通起來實在是太費力氣了,拒絕了蘭明乎的建議。

  但李適則順勢提出願意在長城外建立一座雙方相互交易的城池,在裏麵自己這邊會專門派出儒家老師去教育匈奴學子,幫助他們掌握匈奴人漢家文化。

  其中的佼佼者自己倒願意把名額給這些學子,讓他們進入大學學習。

  麵對李適提出的這一個要求,蘭明乎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在通過飛鷹與匈奴王庭,取得聯係後,得到冒頓授權,可以跟李適談判在超遠建立雙方貿易城的事情。

  而雙方便是打算在陰山長城以北,大約未來受降城的位置建立城市。

  這座城市的歸屬權屬於大漢,同時大漢與匈奴之間的交易,會隻會在這城市與匈奴地區進行交易,同時雙方人員想要到各自地界都需要在這這裏先拿到路引,否則視為偷渡或者奸細,以視對雙方重視。

  原本李適想要這一座城市隻租不賣,但在蘭明乎的寸土不讓下,還是選擇的允許買賣。

  但房主名字必須要是這城市登記在冊的豪商,以確交易所帶來的印花稅。

  不過,李適則在這時候,提出自己會派遣儒家學子在這裏教授漢字,以盡可能的確保雙方在合同簽訂過程中造成的不必要誤會。

  蘭明乎倒沒感覺這有什麽問題,反而感謝了李適體貼的舉措。

  而隨著細節部分的被陸賈與蘭明乎不斷的完善,在陰山長城以外建立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交易點,自然也就成為了大勢所趨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