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2      字數:3445
  張水生在省城找了一遭, 房子倒是有合適的,可這保安門衛不好找。

  這些布料什麽的可不便宜, 這保安門衛得是自己人, 知根知底的。

  最後兩人一商量,幹脆把幹活的地方放在張水生家裏。

  他家院子不少,空房子也有兩間, 正好幹活用。他又把自己的表哥找來, 給他幫忙看門。

  這房子定了下來,張水生繼續忙著去找燙衣服的機子, 劉大銀借了一輛板車, 和李三順把自己家的布料拉到張水生家裏。

  等到家裏騰出地方來, 劉大銀還要去第三紡織廠把剩下的布料運到家裏來。

  這三千塊錢她已經攢夠了, 就等著家裏騰地方了。

  布料搬了一半, 李三順在前麵騎著板車, 問坐在後麵的劉大銀:“你說咱們費這麽大的功夫把布料搬到小張家裏,幹嘛不直接把紡織廠剩下的布料運到這裏?等到這些布料用完,咱們還得再運一趟。”

  劉大銀在後麵一拍腦門, 說道:“我怎麽沒想到?咱們付了錢, 讓紡織廠直接把布料送到小張家裏多好, 這咱們不是白做了那麽多的工。”

  “這布料都運了一半了, 咱們還是運完吧。”

  劉大銀坐在板車上自己嘟囔:“真是明白人做懶工, 白白耽誤功夫了。”

  三天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劉大銀和張水生提著禮物再次去了鄭老師家裏。

  這鄭老師不僅設計出了西裝樣子, 還自己做好了一身,穿在了心上。

  這大熱的天,扇著扇子人們還恨不得少穿兩件衣服呢, 這鄭老師倒是好, 穿著一身厚厚的西裝,也不怕捂出痱子來。

  這話劉大銀也隻在心裏想了想,當然也不會問出口了。

  鄭老師看來很喜歡這套衣服,還在劉大銀和張水生麵前轉了個圈,好讓他們看個清楚,“這都多少年沒在國內穿過西裝了,我還以為這輩子再也穿不上西裝了呢,沒想到還有穿上的這一天。以後你們再弄來不一樣的料子,隻管來找我,我一定給你們設計出好看的衣服。”

  張水生和劉大銀對著鄭老師好一頓感謝,又留下了三百塊錢辛苦費。

  鄭老師是個能耐人,設計出的衣服都那麽好看,這關係可得維護好了。

  張水生和劉大銀在路上就說好了,等到西服賣出去,他們還要再來感謝鄭老師一回。

  要是沒有鄭老師,他們的皮衣也不能賣的這麽好,這次的西服,也一定能賣的很好。

  這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好了,就等著裁縫師傅到位了。

  這西服師傅還真的不怎麽好找,畢竟這國家都這麽多年不做西服了,真有那西服師傅,年紀一定都不小了。

  劉大銀和張水生一商量,反正鄭老師的樣子都出來了,幹脆就找普通的裁剪師傅,隻要能看得懂服裝裁剪圖就行。

  張水生找了兩個裁剪師傅,一個熨燙的工人,每天給他們三塊錢,劉大銀找了四個小姑娘,每天一塊錢,無論是裁剪師傅還是小姑娘,每天上八個小時的班,幹一天算一天的工錢。

  一個簡易的西裝加工作坊就這樣開始了。

  就連鞭炮都沒放一掛。

  劉大銀找好了外包的工人,都是她認識的,這做一件西服四毛錢,第一次隻能拿五件,還要交兩塊錢的押金。

  這工錢一次一算,押金要等到所有的西裝都做完了才給退。

  先來領活的隻有五個人,除了劉大銀找的三個人,剩下的都是那四個小姑娘的家屬。

  聽到還要交押金,她們還有些猶豫。

  劉大銀趕緊說道:“你看咱們都這麽熟了,按說不用交押金也行。可這買賣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有小張的一半。這幹什麽事都有一個章程,我倆商量好了,這來靈活的人必須得交押金,我也不好自己改了規矩。這做一套西服就四毛錢的加工費,就是手底下慢,兩天就能掙出來了。”

  幾個婦女被劉大銀說的心動,這一套西服的加工費是四毛錢,一天怎麽也得做上三套吧,這就是一塊兩毛錢,兩塊錢的押金的確兩天就出來了。

  她們做別的零活,一天也就幾毛錢的收入,還不到一毛錢呢。

  這在家裏做西服,晚上孩子們還能給幫忙釘釘扣子什麽的,說不定還能多做一套兩套的呢。

  幾個婦女一合計,這活兒還得領。

  她們留下兩個人領活,剩下的三個人回家拿錢了。

  回去的是三個人,回來的時候變成六個人了。

  “她們都是熟人,我們經常在一起做活的,聽說你這裏放活,就來問問。她們家裏都有縫紉機,手藝也不錯,能拿活兒嗎?”

  劉大銀笑道:“能,這熟人帶來的,都能拿活。你們也幫我宣傳宣傳,這有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家裏有縫紉機的,手藝好的,都能來拿活。”

  幾個婦女笑道:“那行,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大姐你放心吧。”

  劉大銀基本的字都能寫會認了,她把這幾個婦女的姓名,家庭住址,拿了多少件活兒都仔細的記下了。

  她坐在一旁記,房東家的小姑娘就站在一旁看,以後劉大銀不在的時候,這記賬的事就交給她了。

  小姑娘叫張水玲,今年十九歲了,是個挺機靈的小姑娘。

  這西服作坊剛剛開始,來領活的人不多,除了裁剪師傅,剩下的人都沒什麽活幹。

  熨燙工人姓趙,四十多歲了,大家都喊他老趙。張水玲的三個小姐妹分別叫周靜,徐琴,陳文蓮。裁剪師傅是一男一女,和老趙的歲數差不多,一個叫丁大海,一個叫王紅英。

  幾個小姑娘很有眼色,雖然沒什麽事,可也不會閑著,幫忙打掃,整理裁剪好的衣服。

  頭天上午拿的五件活兒,第二天下午就有兩個婦女來交了。

  劉大銀仔細檢查了一邊,確定沒有什麽瑕疵,把賬本拿過來,當場就給算了賬。

  她們做的活不錯,劉大銀這次讓他們拿了十件西服的活兒。

  這也是張水生和劉大銀商量好的,這一次或者拿五件,或者拿十件,不為別的,就因為好算賬啊。

  這沒有幾天,來領活的人就多了起來。

  這一台縫紉機一天能出七八件的西裝,加上釘扣子什麽的,兩天就能出十來件,一件四毛錢,十件就是四塊錢,一個月就是六十塊錢,這可比當工人賺的還要多啊。

  更何況這還活交上去就能領到工錢,不壓工資不拖欠工資呢。

  這西服一天就能出一百多套,等到出了五百套的時候,張水生和劉大銀一商量,應該去南方了。

  這麽多的衣服,要怎麽運到南方去?

  這坐火車的話,五百套西服兩個人根本就帶不了,還是坐汽車吧。

  這去南方的人還真有不少,張水生和好幾個人一起找了一輛卡車,拉上各自的貨物,一起去南方。

  這裏麵劉大銀的歲數最大,眾人“尊老愛幼”,讓她和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坐進了駕駛室。

  盡管坐的是駕駛室,這顛簸的,劉大銀差點把中午吃的飯都吐了出來。

  坐在後麵車廂裏的張水生他們,想必這會已經把午飯都吐出來了吧。

  卡車司機是個三十來歲的男人,胡子拉碴,麵容滄桑,要不是劉大銀和他聊天知道了他的年紀,還以為他四十多歲了呢。

  這中午出發,到了晚上,路程走了還沒一半呢。

  和劉大銀同在車廂的小夥子姓白,長得也白白淨淨的,說話斯斯文文的,劉大銀覺得他特別好玩,忍不住就逗了小孩幾句,小孩的臉立即就紅了。

  看來這小白不會開玩笑啊,劉大銀不逗這小孩了,要不一會兒小孩再受不住去了後麵,那多不好啊。

  這坐車就容易犯困,劉大銀在家裏的時候就睡得早,這坐車姨晃蕩,睡得就更早了。

  這剛九點,劉大銀就困了。

  “小白,我先睡一會兒,你盯著車吧。”

  小白看著窗外:“阿姨,你睡吧,我看著車就行。”

  這卡車是在省城找來的,得有人盯著司機,要不萬一司機走岔路呢。

  他們和司機說好的,晚上十點左右就會休息。

  這還有半個多小時就要到一個小縣城了,他們要在那個小縣城休息一晚,等到明天再繼續趕路。

  卡車的窗戶開著,外麵的風吹進來,駕駛室裏涼快極了,加上在車上晃蕩著,劉大銀很快就睡著了。

  劉大銀趕緊自己剛做水,就聽到小白在那裏喊:“你是怎麽回事,這路怎麽越走越偏了?”

  劉大銀一個精靈就醒來了,車窗外漆黑一片,勉強能辨認出高大的樹木。

  小白和司機之間隔著一個劉大銀,他伸過手來拉著司機的胳膊,喊道:“你這是走的什麽路,怎麽越來越偏了?”

  車廂裏也鬧騰起來,後麵的人紛紛喊道:“這路好像不對,怎麽拐上了小路了?”

  “司機是怎麽回事?難道我們遇到黑司機了?”

  “這個司機是我認識的一個人介紹的,他是國營廠的職工,這趟算是捎著咱們,他回來的時候才拉貨的。”

  “司機,你快停下。”

  劉大銀眼睛睜的老大,吩咐小白:“小白,把你那邊的車窗關上,車門鎖住。”

  小白下意識的把收回手,把自己這邊的車窗關上了。

  劉大銀也把司機這邊的車窗關上,哢噠一聲鎖上了車門。

  司機隻顧著開車,根本就沒阻止劉大銀和小白,好像他們無論怎麽做,都無濟於事的。

  那倒也是,這荒郊野外,毫無人煙的地方,司機開著卡車,可不是想帶車上的人去哪裏就去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