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作者:薛定諤家裏的貓      更新:2021-04-26 02:12      字數:3318
  劉大銀笑著點點頭。

  不等劉大銀說什麽, 張水生拿著報紙在原地轉了兩圈又站定,“劉姨, 不說別的地方, 咱們省城可是一個穿西裝的都沒有啊,這西裝要是做出來,好賣嗎?”

  張水生的額語氣是疑問的, 可臉上的表情是躍躍欲試的。

  劉大銀重新坐到板凳上, 先喝了一碗茶水,“小張啊, 這大道理我也不懂, 但有一個道理我懂, 這上麵的人時興什麽, 咱們這些老百姓中間就時興什麽。”

  李大銀沒上過學, 她要是有文化, 就不會說這麽多字,隻會說一個成語,上行下效。

  張水生想了想, 還是問道:“劉姨, 這種布料你有多少?”

  劉大銀笑了一笑, 伸出六個手指頭來。

  張水生試探地說道:“六千米。”

  劉大銀搖搖頭。

  “六萬米?”張水生拔高聲音道。

  劉大銀點點頭:“六萬米。家裏現在有三萬米, 還有三萬米在某個紡織廠的倉庫裏。”

  張水生被嚇到了, 這個劉姨, 是在哪裏弄來這麽多的布料, 六萬米不了得多少錢?

  這種布料除了做西裝,做別的衣服都不大合適,這劉姨難道長著前後眼, 知道國家領導人會穿上西裝, 所以特意屯了這麽多的布料。

  張水生搖搖頭,把這個好笑的想法從腦袋裏甩了出去。

  這劉姨要是有前後眼,那成了什麽了,未卜先知的神仙嗎?

  劉大銀接著說道:“小張,這做西裝除了這種布料,還得有內襯,我實在是沒錢了,咱們要是真的做西裝,這內襯可得你去搞來。”

  “劉姨,我還沒決定到底做不做西裝呢。”張水生說完這句話,喝了一口茶,又說道:“劉姨,這要是做西裝,咱們得去哪裏找樣子,找裁縫師傅啊。”

  “這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咱們要是真的想做,就能有法子。小張,你這意思,是想好要做了?”

  張水生摸摸腦袋,低下頭:“劉姨,你再讓我考慮考慮,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我得好好想想。”

  “那劉姨給你三天的時間,你要是不想做的話,我再找別人。”

  “劉姨,不用三天,我明天給你答複。”張水生手裏扯著那塊布料都快變了形,重新訂了他要思考的時間。

  劉大銀爽快道:“那行,明天就明天。你想好了就到我家的燒雞店來找我。”

  李三順在張家就像個“隱形人”,除了剛進張家的時候跟張爺爺打了個招呼,其餘的時間一句話也沒說。

  出了張家,李三順忽然道:“這個小張啊,我看他的心裏明明都答應了。”

  張家胡同裏是沒有路燈的,但天上有月亮,這胡同裏也不算黑,李三順每走幾步就提醒劉大銀幾句:“這裏有塊石頭,小心腳下。”

  第二天一大早,張水生就來到李家的燒雞店。

  他頂著兩個熊貓眼,一看就知道一晚上沒睡。

  劉大銀正收拾燒雞呢,見他來了,把手在圍裙上一擦,“小張,咱們去屋裏說。”

  張水生:“劉姨,你先帶我去看看布料。”

  劉大銀把張水生領到了西屋,兩大間屋子裏堆滿了布料,看著頗為壯觀。

  張水生看了看,心裏最後一絲猶疑放了下來,他對劉大銀說了五個字:“劉姨,咱們幹。”

  這說幹就幹,劉大銀和張水生好好說了一番,立下了合同。

  張水生和劉大銀做生意不是一次兩次了,如此鄭重其事,還是第一次。

  合同上寫了,做西裝所得的收入,刨除所有的成本以後,劉大銀和張水生平分。

  合同一式兩份,張水生和劉大銀分別簽字畫押,一人一份。

  收好合同,兩個人合計這西裝怎麽做,找誰做。

  “小張,這西裝咱們以前也沒接觸過,咱們也沒個衣裳樣子,”劉大銀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如再找鄭老師設計一個西裝樣子,這有樣子跟沒有樣子,做出來的衣服可大不一樣。”

  劉大銀邊說張水生邊點頭:“劉姨,我也是這樣想的,咱們下午就去學校找鄭老師,他要是肯幫忙是最好的,他要是不願意的話,咱們就找一個以前做過西裝的老師傅,請老師傅做個樣子。”

  “這西裝布料有了,內襯,扣子什麽的,還得小張你去找。”

  張水生拍著胸脯:“這事包在我的身上。”

  說幹就幹,張水生站起來,“劉姨,我現在就去找扣子和內襯,咱們下午三點在工業大學門口碰頭,去找鄭老師。”

  “那好,你先去忙,咱們下午再碰頭。”

  這扣子好找,內襯恐怕要費些功夫。

  張水生把可能有這些貨的人在心裏過了一個遍,騎上自行車,朝一個方向飛馳而去。

  這鄭老師喜歡布料,劉大銀除了禮物,還帶了二十多米她買的布料。

  張水生也帶了禮物,兩人在門口碰頭,相視一笑。

  “劉姨,待會見到鄭老師,別人要是問起來,你就說是鄭老師的親戚。”

  “行,我知道了。”

  見到了鄭老師,張水生把自己的請求說了,鄭老師摸了摸布料,展開看了看,把整塊布料往自己身上一披,左看看右看看。

  這大學老師不都是沉穩內斂的嗎?怎麽這個鄭老師的性子像個小孩子一樣呢。

  鄭老師欣賞了一會兒布料,把布料疊好放在桌子上,說道:“你們的活我接下了,今天是星期二,星期六你們來我這裏拿樣子吧。”

  這麽快,劉大銀和張水生趕緊給鄭老師道謝。

  現在是大學放假期間,大學校園裏並沒有多少人。

  大太陽照在地上,劉大銀和張水生挨著牆根走,邊走邊說話。

  “劉姨,那扣子我已經找好了,圓的方的都有,就是內襯,可能還要再等幾天。”

  “小張,等鄭老師的樣子出來,咱們找誰做?”劉大銀不是第一次來這所大學,可每次來,她都跟沒見過這裏似的,忍不住左右張望。

  這可是大學啊,以前劉大銀想也不敢想能來的地方。

  “這麽多的布料,衣服得做兩三萬件,咱們得找多少人呢?”劉大銀問張水生。

  “劉姨,這個問題我想過了,等鄭老師的樣子出來,咱們先找人在省城做。我在省城也認識幾個做衣服的裁縫,咱們請他們先裁剪好了,再分包給家裏有縫紉機的婦女,一台縫紉機一天怎麽也能做三四件衣服,咱們多找幾個人,一天怎麽也能出一百多件。畢竟這省城有縫紉機的人家不少。”

  劉大銀想了想,又問:“這西裝做好了,用燙嗎,咱們是不是還得找一台專門燙衣服的機子。”

  張水生一拍腦袋:“劉姨,這個我倒是忘了,是得找一台專門燙衣服的機子,這個包在我的身上。劉姨,我是這麽想的,咱們租一個大院子,把所有的裁縫師傅都請到一起,裁剪好了咱們就往外包,來領活兒的必須是熟人帶熟人,生人咱們不要。西服做好了咱們收上來還要找一個專門的人來檢查一遍,檢查沒問題了咱們就給工錢。”

  “這租的房子必須得可靠,還得找幾個保安,畢竟咱們這布料什麽的也挺值錢的。小張,找人的事就交給你來做,你在省城比我熟。”

  他們已經出了工業大學的門口,公交車就停在不遠處,可劉大銀和張水生誰也沒提上車的事,在這七月的太陽底下慢慢走著。

  “行,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我在省城也認識好幾個沒工作的婦女,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的,家裏也都有縫紉機,我去問問她們,願不願意在家裏做活。”劉大銀說道。

  她以前租房子的時候,院裏就有兩個婦女,平日裏找些零活幹,掙點錢補貼家用。

  “小張,你說咱們這做一件西服給多少工錢?”

  張水生也犯了難,這工錢給少了人家不願意幹,給多了自己就賺的少了。

  “劉姨,這到裁縫鋪找人做一身衣裳是八毛錢,咱們外包的西裝不用自己裁剪,不如就四毛錢一套,你說怎麽樣?”

  劉大銀在心裏想了一下,這一台縫紉機一天怎麽也能做四五件衣服吧,加上釘扣子的功夫,按四件算好了,四毛錢一件就是一塊六毛錢,一個月也四十多塊錢呢,價格不低了。

  劉大銀同意了這個價格,“行,就按你說的辦。還有一樣,這第一次給咱們做活的人,得收一點押金,這一次也不能拿太多。”

  “行,劉姨,就按你說的辦。”

  兩人又商量了一回雇人的工資,就分開了。

  張水生要繼續去找內襯,劉大銀要去她以前的房東那裏雇人。

  房東的女兒曾經給劉大銀發過傳單,劉大銀挺喜歡那個小姑娘的,落落大方,性格開朗。

  劉大銀想雇她檢查做好的衣服,一個月給她三十塊錢。

  還有她的幾個小姐妹,劉大銀也想雇了來,這衣服裁剪好了得收拾歸置起來吧,這要是有人來領活得有人放活吧,熨燙好了的衣服得疊好吧,這要的人可不少。

  剛才她就跟張水生說好了,雇上幾個工人。工錢先不說明白了,反正一個月二十多到三十塊錢,一天上八個小時的班,要是加班,再另外給加班費。

  等到開始幹活,再把工資給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