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力電廠大躍進(二)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4074
  翌日,張灰羽夾著公文包早早趕到了會議室,找到自己座位坐下來和周圍人閑聊了起來。原以為隻是電力口內部會議,沒想到其他相關專業人士也陸陸續續來了不少,雖然他們未必認識張灰羽,但是張灰羽倒是大部分都認識:“高思、王博、袁奮鬥、張祺...這還真是蘿卜開會啊。”此時大門又進來一人,張灰羽定睛一看,卻是康總理。他一邊和熟悉的人打著招呼,一邊健步走到楊天明的身邊空位坐下,兩人隨即談笑風生起來。“楊天明還真是找了位大神來為電廠建設保駕護航啊。”張灰羽雖然腹誹著,卻也不禁平添了幾分信心。

  隨著康總理的入座,會議便正式開始了,張灰羽自然是第一個上台的,把資料放在投影儀玻璃板上後,他便指著圖形和數據侃侃而談起來:“我們現在用的蘭開夏鍋爐和火管鍋爐的問題是:由於它們的工作原理,壓力最多隻能達到0.8Mpa,溫度隻能達到該壓力下的飽和溫度,單位工質所能攜帶的能量太少,而以我們現在的機械加工能力又不足以把鍋爐做大,想要增加鍋爐出力,就隻有提升鍋爐溫度壓力,采用水管鍋爐。”

  他隨即翻過一張資料,投影儀在布幕上投影出一個類似於幾字形的設備。“這是我參考原時空相關設備,重新設計的20T/H鏈條爐,幾字形布置,自然循環;過熱器,省煤器,空預器一應俱全。基於鋼廠提供的材料,把鍋爐的參數初步定為1.5Mpa,溫度250攝氏度,理論上可以輸出1000kw的功率,這隻是理論數據,實際發電量還要看沿途損失和汽機效率,大概能有500kw就不錯了。“聽到這個數據,下麵猶如炸開了馬蜂窩,嗡嗡聲一片過了好一會,才慢慢安靜下來。

  “之所以選鏈條爐是因為它調節範圍大,而且燃燒穩定,不易滅火,安全穩定,機械化程度高,需要勞動力少,一台鍋爐2到3個人左右就完成運行操作,4班3倒也隻需要10個人左右。時間有限,具體內部結構我就不一一詳細說明了,我的設計方案和原版相比改動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1.管道閥門用法蘭連接,比起鉚接來,法蘭安裝拆卸都很容易,便於維護,法蘭中間夾一層石墨墊圈——我們帶的物資夠,但南非和新夷洲島、莫桑比克都有石墨礦——密閉性也有很大提升。

  2.由於加工困難,汽包隻能改成兩個較小的並聯運行,中間用管道連接平衡壓力。

  3.為了節省材料,降低施工難度,改集中控製為分散控製,這樣管線就可以裁彎取直,也不用把表計管道拖的到處都是了。

  4.主汽溫度和壓力都有所下調,留出足夠的安全餘量。另外鍋爐用水都是需要專業處理的,光燒開作用有限,還需要化工口的人援助建立一套水處理係統,對生水進行成分分析、加藥和脫氧。”清了清嗓子之後,張灰羽接著比劃道:“現在還存在的難點是這些暫時都是紙上談兵,實際中出了偏差和問題,調整起來會很麻煩,希望諸位能保持耐心和理解。”

  張灰羽下場之後,王博和楊天明作為汽機和電氣的領軍人物也先後上台對自己專業的計劃做了相關說明,王博計劃上多級膨脹活塞式蒸汽機——由於初始溫度壓力的提高,蒸汽在高壓缸中膨脹做工完畢之後,依然有著很高溫度和壓力,還可以送進體積稍大的中壓缸繼續做工….直到蒸汽降低到繼續做工已不經濟時,才被當做尾氣排出,大部分用來預熱凝結水,之後送去凝汽器裏冷凝成水循環使用,少部分則送到木材廠、食堂、浴室等就近的用汽單位。而楊天明則打算以光明初號型發電機為基礎,建一台更大功率的發電機,至於是永磁體勵磁還是勵磁機,還要看實際中哪個方案更容易做出來了。

  會議的最後,自然是在場的最高領導上台發言。雖然康總不是那種“我隻講兩句”的舊時空領導,但冠冕堂皇的客套話卻也少不了,不知何時葉明、陳文輝、黃耀民等人也到了會議室,對著台上一頓猛拍。就在張灰羽幽怨的想著勞資在台上的時候你怎麽不拍的時候,隻聽康總理說道:“為統籌電廠的建設,在元老院的關懷指導下,經執委會討論研究決定,成立新大同火電站籌建委員會,楊天明任委員長,直接對總理負責。你們要盡快拿出整體方案,早日上馬項目。“

  送走各路神仙之後,楊天明又把委員會成員留下來開了個小會,“大家要各自對自己專業的事負責,歐捷達,你建過電廠還是個管理,居中調度的事要交給你了。大家缺什麽少什麽、有什麽困難和要求都可以和我講,我就是你們的運輸大隊長。但是,要是誰給勞資捅了簍子,那就嗬嗬嗬嗬了。“眾人自然滿口諾諾。

  張灰羽拿出最終方案,又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強度校核是委托基建口做的,倒沒出什麽問題,很順利的就通過了——他在大學裏應用力學和材料力學也都學過,在設計之初就盡量放寬設計——沒想到卻在鋼鐵廠的袁奮鬥那卡了殼:“你這管道一段排成S型,一段排成B型,叫我怎麽生產加工啊!”無奈之下,張灰羽隻能改變設計,三方反反複複的來回討論,三易其稿才算完成,嚴重拖慢了鍋爐的進程。此時,電廠建設工作已經全麵展開,梅晚都已經帶隊開始為鋼架結構挖地基了。無奈之下,張灰羽隻有畫好一張圖紙就給季無聲發過去一張,鋼鐵廠就生產一批,總算趕上了大家的進度。

  經過5個多月的奮戰,電站完整地矗立在新大同工業區內,這還是已經有了相類似的高爐施工經驗才能如此之快的。廠區內最引人注目就是活火山外形的冷水塔,不太了解的人多半會把它當做是煙囪。為了方便操作,整個機組都是建在室內的,就連煤場都有一部分立起了廠房——臨高雨水多,濕煤容易粘在設備上,堵塞卡死機械,對燃燒也很不利,廠房內設有加熱裝置,可以烘幹濕煤。張灰羽乘著最後全麵檢查的機會帶著有點潛力的學員參觀一遍,要是等機組運轉起來,很多東西就無緣得見了。

  “煤通過皮帶傳輸到這2個煤倉,一共兩條皮帶,互為備用。滿負荷下鍋爐一小時燒煤4噸,每個煤倉10噸的容量,這些數據你們都要牢記。煤倉裏的煤靠重力下落,鋪在鏈條上,通過電機調節轉速,鏈條轉動越快,進入爐膛的煤量就越多,我們進爐膛來看看。”鑽爐膛是乃是電廠運行人員一大痛苦,在爐膛裏又悶又熱,飛灰彌漫在整個空間中讓人窒息。張灰羽本以為已經告別這樣苦B的日子了,沒想到今天又要遭一遍罪。“你們看鏈條也是有2條,從左右兩側相對進煤,這是為了相互加熱和點燃。這四周就是水冷壁,汽包裏的水在這裏麵變成汽,再返回汽包。再往上看,吊在半空中的這個便是過熱器,還記得這個的作用嗎?”

  “汽包出來的飽和蒸汽再經過熱器二次加熱成過熱蒸汽,增加蒸汽做工能力。”回答的是朗肯,是眾多學員中最出色的一個,他這個名字也是張灰羽改的,為了紀念熱力學的一位大拿——雖然他本人並不清楚名字的來意,卻對改名沒什麽抵觸。歸化民中有流言,被元老改名就能改命,從此便可青雲直上。朗肯後來做到南華宋發電集團的總工程師,在熱動上多有建樹,這些是否與改名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隨後張灰羽又帶著他們檢查了尾部煙道、省煤器、空預器、減溫水、主蒸汽管道、吸送風機、給水泵和安全門等各個部件,同時還參觀了汽機、電氣、化學等其他專業的設備。用張灰羽的話來說,就是走馬觀花,不管朗肯們學的是好是壞,點爐就在眼前,隻能趕鴨子上架了。

  點火之前,還要進行烘爐和酸堿煮爐,這些活張灰羽也沒幹過,好在大圖書館中的運行手冊上都有詳細的說明和規定,照葫蘆畫瓢倒也不是什麽難事。這同時也是歸化民運行人員熟悉設備和操作的機會——結果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張灰羽也隻能天天泡在電廠值班室裏了。

  “溫度230℃。”“壓力1.4Mpa”“水位-10”“汽機運轉正常,大軸轉速到達125轉”“電氣正常,同期許可燈亮。“籌建委的人齊聚,把小小的控製室擠得滿滿當當,隨著歸化民運行人員的回報,張灰羽心裏確認了一下,隨即轉頭對莫方說道:“是時候了。”

  楊天明笑著說:“這可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呢。”

  這句玩笑話讓室內的凝重氣氛輕鬆了不少。他隨即拿起電話,撥通了電網調度中心:“喂,調度中心嗎?我是新大同火電站,已達到並網條件,申請並入電網。”“同意你方並網,請緩慢操作。“劉湯姆抬眼確認一下,自動同期櫃上”自動“的燈亮著,深吸了一口氣之後,按下了“同期請求”按鈕,緩了4,5秒之後,又按下“就地自動執行”按鈕。過了一會,隻聽哢的一聲響,自動執行的燈滅掉了,合閘的燈卻也沒有亮起來——同期斷路器沒有動作。

  楊天明歎了口氣,說道:“沒成功,還的再來一次。”隨即按下了複位按鈕。見大家有些沮喪,劉湯姆安慰道:“這沒什麽,等兩分鍾再來一次就行了,還好當初帶了這玩意,要是手動並網,兄弟現在多半已經交代在這了。”

  重新確認完運行狀況後,楊天明姆再次嚐試並網,這一次終於有驚無險的成功了。並網完成後,楊天明按下複位鍵。

  跨過並網這道坎,下麵的事就輕鬆許多了。莫方緩慢增加著勵磁機的電壓,逐步加大汽機的負荷,瓦特調速器由於汽機轉速的下降,在重錘離心力的作用下開大了進氣口,張灰羽則指導著鍋爐運行人員,調整對空排氣和爐排轉速,維持蒸汽壓力穩定的情況下逐步加大對汽機的供汽。隨著新大同火電站逐步加大負荷,整個電網的電壓也隨之提高。此時此刻,路上的行人,車間裏的工人,在家的孩童都或是驚奇,或是迷惑地看著比往日明亮許多的電燈,也不管喊著什麽,這正如電力之歌所唱到的一般:電力人,托起新世界(紀)燦爛的太陽。

  機組穩定運行3個月之後,張灰羽拒絕了電力口的挽留,回歸了陸軍。——用他的話說,就是勞資好不容易爬出來,再也不回這個火坑了——當然在未來發電集團5%份額的麵子上,他還是答應新項目依然回來幫忙。

  “《南華事業·電力卷·233章》這樣記載著:新大同火電站作為穿越者們第一座自行製造的現代化電站,在國家工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彌補了電力係統中發電這一薄弱環節,自此以後,電力係統的發展便進入了大躍進時代。從立項、建設到穩定運行的一年時間裏,電站共計消耗各類鋼材200餘噸,泵與風機13台,電動機24台,其他材料無數。設計、建築和運行人員投入大量汗水,心血,乃至於生命。在這一年裏,共有8人死亡,17人受傷。鮮血和汗水凝結出的是寶貴的經驗,在一期基礎上,隨後又上馬了3台同樣型號的LG-LT20-2.5/250-I型鍋爐及機組。突破了南華的電力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