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有機化學的開端(二)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2989
  科技部特批了機械攪拌器,旋轉蒸發儀,冷阱還有油泵,這令向知雅很感動,帶來的幾個玻璃旋蒸頭終於不是擺設了。用水泵降壓給旋轉蒸發儀降壓,冷阱提供-10℃的冷乙醇,這樣一般沸點100℃以下的溶劑很快就能蒸幹,並且轉移到回收瓶了。而用油泵代替水泵,沸點140度的溶劑也可以很簡單的拿下,此時加熱溫度甚至隻需要60度左右。這台冷阱比較普通,也是利用氟利昂來製冷乙醇,最低可以達到零下50度。

  新大同市煤化工出產的粗苯和甲苯都經過了堿洗和酸洗,堿洗是分離出苯酚類化合物,被兵器組的徐營捷林深河拿去了。酸洗是洗去堿性的吡啶之類的物質。。向知雅對吡啶這類東西也有點興趣,也可以做一些染料之類的,可惜手下都是男的,於是讓他們存著。由於有生殖毒性,有機化學有“男不用吡啶,女不用呋喃”的說法。

  純的苯或者甲苯應該是無色透明,但是拿回來的原料是有顏色的。蒸餾對於有機化學來說是非常基礎的操作,向知雅打算帶三個助手學一下。可是她去穿白大褂回來,實驗室就聞到一股輕飄飄甜甜的味道,這是苯的味道,詔示著危險,隻要聞過這種特殊的甜味都會對它印象極為深刻。把待處理的苯弄灑了?向知雅一邊觀察裝原料的瓷罐,一邊讓開窗換空氣。瓷瓶蓋子扣的好好的,然後向知雅發現一位助手身上有額外重的苯味,便詢問了一下。這一下可差點把她氣壞了.

  “我剛才嚐了一下。”

  “你TM不要命了!"

  另一個助手趕緊打圓場:”沒啥大不了,就手指蘸了點。“

  ”這個液體有毒。“向知雅對他們的不以為然感到震驚。

  ”……不會吧,昨天那茶精我們嚐了嚐一點事都沒有,您還說可以拿去配茶飲料什麽的。“

  ”送這個傻瓜去醫院,來不及了,去醫院得半天!你先扣著喉嚨吐,MD,老子從來沒見過這麽簡單直接的作死方式。”

  於是他出去對著草叢,扣著喉嚨幹嘔了半天,說吐不出來。向知雅讓助手給他灌了一大瓶鹽水,然後威脅再吐不出來就都要上糞便催吐,這下把他嚇壞了,連著鹽水吐出來了。又反複灌了些鹽水讓他去吐,才讓人送去醫院讓專業人士給他洗胃。

  這下手邊的助手隻有一個了,向知雅覺得應該退貨或者去申請死亡名額。精餾相比這些讓人跪的事情更簡單,單口的圓底燒瓶裏裝著半瓶苯,上麵插著被封為克萊爾接頭的支管,直的那根主管裏插著攪拌杆,用機械攪拌的方法來防止暴沸,用軟橡膠密封,側麵分出的向上支管接口上麵的是一根向內突出很多尖刺的中空玻璃管——分餾柱,向知雅把這根管子用棉花又裹了一圈,用繩子五花大綁的固定在管子上。分餾柱頂端是一根Y型管,名字這麽叫,其實性狀更像漢字”卜“,最上端插了根溫度計,側邊的口接著直形冷凝管,以冷阱裏的乙醇在0度冷卻,冷凝管尾部接著燕尾管,燕尾管的三個出口全部接著燒瓶。燕尾管有抽氣口,用橡膠管連了一個緩衝瓶直接接到水泵上。

  其實按照從左到右,從下往上的原則,這個裝置搭起來很快,給每個磨口塗抹凡士林,固定調整好鐵架的位置。向知雅打開水泵,讓減壓能力達到最大,讀取大致的壓力讀數,因為水泵的壓力表並不是那麽精確的東西,至少相對於真正的壓力計而言。然後在壓力-沸點圖上估算苯在這個條件下的沸點,這個溫度是主要餾分蒸餾出來時,塔頂溫度計應該達到的溫度。打開加熱開關和磁力攪拌器,不到半個小時就有餾分出來,塔頂溫度隻有40多度,離估算的沸點還遠著呢,肯定不是要的,餾分被分進第一個玻璃瓶中。過了一會,塔頂溫度果然掉回了室溫。過了1個小時也沒有東西出來,向知雅摸了下分餾柱和燒瓶的溫度,分餾柱的棉花不熱,燒瓶很熱,給燒瓶上半部分裹了一些棉花,稍微提高一些加熱溫度。繼續等待,和唯一剩下的助手輪流去休息室吃過飯,終於又有新餾分出來了,塔頂溫度比估算的接近一些,收集了一些後,塔頂溫度又掉了,等到下午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主餾分終於出來了,兩個人等到它出盡,天已經全黑了。向知雅感到精疲力盡,於是讓助手回去,她實在不放心這個新手打掃實驗室。

  (六)

  向知雅把“作死的人類”退了貨,重新打報告申請人力資源,答應兼做南華綜合學府的化學實習基地自己當化學老師後,上麵一下派來了五個初等師範畢業的學生(有點化學天賦的那種,僅僅是有點),沒有色弱和嗅覺失靈的。而兩位原助手被降職成為了搬運工,向思雅稱之為初級助理。

  雖然沒有什麽有機化學實驗經驗,但他們都學過很長時間的數理化知識,至少知道那些東西有毒,應該好好防護。她花了一天時間來進行安全培訓,教他們如何標準的寫實驗記錄“不,不要寫像清水一樣,而是寫無色透明液體,透明和渾濁的鑒別標準是這樣的……你的記錄要詳實有可操作性,另一個人看了能夠按照你的記錄做實驗,不能隱瞞藏私”,又教他們使用實驗室常規的儀器設備。這些農民出身的學生裏基本上沒有笨拙不會幹活的,又在芳草地的圖書館裏看了很多東西,眼界也寬闊的多,基本上一天的時間,他們就能幹一些簡單的活了。

  在他們的努力下,起早抹黑的用用最大的10L燒瓶把所有的苯和甲苯都純化好,這樣的燒瓶裝了半瓶溶液得通宵才能蒸完。這樣一來,向知雅的溶劑又多了兩種,至於純度如何要問問科技部有什麽樣的化學分析手段,有沒有色譜,或者做元素分析看。實在不行就這樣直接用了,化學分析手段還很原始的時候,就是看沸點,熔點,熔程這樣的指標,至少這些東西蒸餾的時候,塔頂溫度很穩定。一般來說,純的化合物熔程都很短,混合物就會一邊熔化一邊升溫。除了共沸物,沸程也有類似的特點,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範圍很小。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製造的六六六了,這是南華現有的原料條件下,最有可能製造的農藥。將氯氣通入苯中,然後在光照條件下,氯加成到苯環上,形成六個碳六個氫六個氯的六元環結構。六六六有很多異構體,其中隻有丙體是有活性的。根據大圖書館的資料,光源在反應釜裏生產時使用的是碘化鉈燈,有的文獻提出實驗室級可以用一般的熒光燈,而一些土法生產使用的幹脆是直接用的日光,向知雅想低壓汞燈也許也可以。另一個問題是氯氣源,氯氣的運輸現在還是個問題,曾經考慮過在戰場上的應用,然而現在也沒有辦法,也許最後生產的時候要和電解廠當鄰居。實驗室製法可以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然後經過幹燥的氯化鈣除去水分後通入反應液。

  最後還是決定用太陽光了,合成方法是經過無數人驗證過的就不需要驗證了,人工光源在放大後肯定要碰上“沒有”這個問題,自然光不穩定肯定要碰到重現性這個問題,另外也不知道它能支持多大的規模,以及產率問題。這是接下來的實驗要回答的問題。向知雅默默的記了一筆,回去查資料,看看低壓汞燈能不能搞出來。

  回到好久沒來的大圖書館,上網發了個帖子:誰會做燈泡?正文貼了個低壓汞燈的圖片,寫到,汞燈一定要用石英管嗎?

  從21世紀過來的時候儲備了大量的油料,向知雅立刻找喬淡客申請一些,幾百斤就夠了,她自己製取石油醚擴充溶劑種類,餾分采集完了就打算扔了剩下的部分。石油醚可以從直餾汽油中蒸餾出來,經常用於色譜層析,而直餾汽油又是原油直接蒸餾的,自己的五個助手也許別的陌生,蒸餾已經很熟練了。順便在陶瓷廠定一些罐子,去了趟玻璃廠定玻璃儀器,五個助手摔了不少玻璃瓶,這是難免的培養成本,向知雅把完好的磨口部分都帶了回來,以免玻璃廠的人造不出來標準尺寸的圓形玻璃磨口。最後去機械廠,王博對著她設計的玻璃上蓋反應釜忍不住笑出來,於是向知雅隻好沮喪的放棄這個腦洞大開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