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偉大的南華鐵路事業(一)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21      字數:3121
  你能想像沒有鐵路的生活麽?

  “如果沒有城際鐵路,我想,沒人能舒適的靠在坐席裏,品一杯咖啡,看看雜誌,玩玩桔子公司最新的移動電話,兩個小時從天藍港去到新潞縣…… 我們不得不自己開車,勞心勞力的走過所謂的高速公路……我是指,如果還能叫做高速公路的話——按照共和國的汽車保有率,如果大家都開車走高速公路的話,在進入高速公路的入口的時候必然會堵成一團,然後不知道等多久才能進入,如果再一般的馬路上行駛能慢慢爬著前進就不錯了。即便是不堵車,也需要6個小時,如果堵車的話,誰知道是多少時間呢?也許是10個小時,也許是12個小時?我想,一定能看到蝸牛慢慢的超過我的汽車…… 我想,我一定會暴怒,狠狠的把他碾碎…… 嗬嗬” ——天藍港口市民何申林先生

  “如果沒有東海高速線,我從新大同市到首都的居庸區麵試,可就折騰了。是的,還可以共和國北方航空或者南方航空的客運飛機——事實上我之前也乘坐過,但是小東莊機場你懂的,飛機在機場多停了一個小時,進跑道之前轉了三大圈,然後又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於起飛了,在路上顛得就跟燉肉時候鍋裏的花椒似的,乘務員給我倒水的時候水都灑在自己衣襟上了——肌肉確實美型的說,不過高速鐵路上的乘務小哥也超可愛啊,就算打平了…… 啊,不好意思,回到剛才的話,好不容易到了首都的幾個飛機場,結果天氣又不行了,飛機掉頭又回去了…… 哎就因為飛機票價超低才坐的,結果在飛機上吃了三個高價盒飯,喝了5筒飲料,最後算下來比做高速鐵路還貴,真是虧大了"——南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沈臨賀小姐。

  ”如果沒有共和國鐵道的暢行悠遊,我們這些老幹部想要出門遊玩可是不容易。您說我們給首長和南華國人民服務了一輩子,總想看看共和國山河的壯麗,海疆的秀美不是?但一把老骨頭,不比年輕人,是經不起旅途勞頓了。不過好在共和國鐵道開了悠遊專列,您瞧這臥鋪,比五星級客棧可能比不上,比三星級客棧那是沒問題啊。我這到晚上就睡一覺,腰不酸,腿不疼,下了車一氣兒走半天,不費勁兒。真的太好了。這車上餐廳也地道,手抓羊肉、大盤雞、拌麵,刀削麵、蛋炒飯、魚香肉絲、麻辣豆腐等等真不比一般餐館做的差,當然美酒種類也不少。還有觀景車,一杯紅茶,坐在觀景窗前,田野山川盡收眼底,也是無比的享受啊,我們坐在觀景火車上看著風景,有著苦盡甘來的感覺”——新武威市(約翰內斯堡)退休幹部陳有望先生。

  “如果沒有共和國鐵道的電煤運輸,我們一定會完蛋的。支撐共和國電力係統的除了星羅棋布的發電所和超高壓互聯電網,鐵道的電煤運輸也是功不可沒。盡管我不是鐵道係統的,但是,必須公允的說,鐵路的電煤甚至比互聯電網更重要——煤炭運輸比長途跨區輸電損耗要小些,而且對保證電網的健壯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共和國的煤炭主要分布在新大同市地區,北部地區額有分部,而且往往遠離人口稠密的經濟中心,必須通過鐵路運輸,才能夠滿足需求。我去出差的時候,尤其是去中央通道、新台灣島通道(馬達加斯加島繞島鐵路)、西海通道(泛南美洲鐵路)等超級幹線,都喜歡站在天橋上看腳下10萬噸組合列車隆隆的開過…… 我要為每年運輸的30億噸電煤向鐵道的同仁致敬!我們電力是站在你們鐵道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現在的成績的!”——共和國能源部電力局局長楊琳諶先生

  “如果沒有共和國鐵道的保溫車快運,估計餐桌上的美食要少一半呢。紅油火鍋燙肥牛,金黃酥脆烤羊腿,保鮮的小龍蝦、基圍蝦、龍蝦、各種熱帶水果。你喜歡,我也喜歡,民以食為天麽。我們共和國新合作連鎖超市呢,現在最主要的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吃的需要。但是,共和國最好的牛羊在北方一望無際的草原,讓南方的廣大人民吃上,可不是容易的事兒。現在我們共和國新合作超市在北方牧區大量收購牛羊,然後統一宰殺分割,冷凍排酸,對,這就是我們最暢銷的冷鮮肉,然後,共和國鐵道的快速機械保溫車直接開進冷庫裝車,3日內可以到共和國任何主要城市,同樣直接進冷庫卸車——這就是我們為之驕傲的無縫冷鏈,百分百新鮮,鎖住營養。去年年前黃金周,僅僅在香港(納爾遜曼德拉灣),我們的銷售量就達到每天接近一萬噸。同樣,我們讓雲貴市(萊索托),吃到了新線的金槍魚和生蠔……另一方麵,我們也在冬季把南方的新鮮蔬菜坐著機械保溫車運輸到北方。在新武威、新敦煌每天都有數萬噸蔬菜調入,極大保證了市場供應…… 我想,這一方麵是我們合作社上上下下的努力,另一方麵,也必須真誠的感謝共和國鐵道填飽了我們的胃口呢”—— 共和國新合作超市物流總監申鶴臨女士。

  “如果沒有共和國鐵道燕平電鐵,還有幾個能正常生活的?我家裏邊有老人,當初買房子就買在環境比較好的青龍橋——當然,那邊房子也便宜,但是,後來我換了工作,去了集電社(世界最大的微處理器製造商)新密雲研發中心,工作地點很多人都知道,在三裏屯先進科技園,是個好地方,但是假如沒有電鐵上班就麻煩了,要開車走官道,單單想想那可怕的三環官道…… 但是我坐電鐵延武線(新居庸-新漁陽),再轉內藏線(沿三環),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車上還不算擠,而且有免費的無線局域網路接入,玩玩桔子手機是最方便的。要去逛商店更是很容易,去王府井大世界,或者國貿大世界之類,都在長安地下線上。我也去過不列顛的倫敦等,也坐過他們的電鐵,那坑爹的窄車廂,小編組,走死人的換乘……我南華和他相比,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要讚頌共和國鐵道事業的先驅者和繼承了先驅事業一輩輩幹下來的建設者們,你們建設的電鐵路網,正澤被後人,而我們也不會忘記你們的”——集電社高級工程師王合堔先生

  正如以上所言,各行各業的生產,天南海北的人民,乃至共和國本身,離不開鐵道。而共和國鐵道,也用每年200多億人次的旅客發送量,10萬億噸公裏的貨物周轉量,交上了一副滿意的答卷。這也就是說:共和國鐵道承擔了共和國境內50%的旅客運輸和76%的貨物運輸。而在全球範圍內的鐵路總運量,共和國鐵道的客貨運量均占到80%以上。共和國鐵道,是共和國的驕傲,也無愧於偉大。

  但是,正如共和國的前幾代領導集體所說:偉大來自於腳踏實地的平凡和不懈的努力。在南華的聖地博物館裏,還存留著南華鐵路最早的起點。可能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到,當今令環球各國豔羨的時速400寬體雙通道動車組和牽引10萬噸組合列車的超級拖曳火車頭,竟然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由蒸汽鍋駝機改裝成的小車頭,吃力的拉著30噸貨物,搖搖晃晃的以不到10公裏的時速走在熟鐵加原木鋪設的窄軌道上,那是怎樣的視覺刺激,我們的起點就如此破爛不堪。

  “鐵路來自於工業,服務於工業”。提到鐵路,很自然的就想像到南華博物館中的大同灣工業區和新潞縣工業區。事實上共和國的初代首長們建立國家後很快就製訂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決定在工業區鋪設簡易工礦鐵路係統,滿足物資進出和設備安裝的需要。甚至還有首長提出,以廠礦鐵路為基礎,建立一個涵蓋整個天藍市的主要農場、港口、河運碼頭,乃至各個車間、辦公樓、倉庫的一個客貨兼顧的城市軌道交通係統和大同灣連接到一塊。然而後來的建設當中發現,在有限的資源限定下,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事實上,壯誌淩雲的初代首長們經常會有一些偉大的設想,然而受製於國情又不得不腳踏實地,這一點在初代首長的回憶錄裏邊成為經常可見的吐槽點,感謝他們。

  共和國鐵路的第一批火車——盡管目前有的鐵路愛好者不願意將它納入火車的序列,而寧可叫他簡易自行軌道車,但主流觀點都是認可它作為火車的地位的——其名稱為“流行一號”。這一批火車頭在運行五到十年之後就逐漸報廢了,大部分被拆解用於其他動力,目前我們看到的展品是根據參與該項目的首長們強烈的要求下保留的幾台之一,專門放到博物館裏供後人瞻仰,讓後人知道前輩們在初期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