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魯人
作者:小山之土      更新:2021-04-25 15:19      字數:971
  南非誇祖魯/納塔爾(Ku)的一支,與史瓦濟人(Swazi)和科薩人(Xhosa)有種族、語言和文化上的密切關係。祖魯人是南非境內單一最大的黑色種族集團,20世紀晚期約有900萬人。

  傳統上為糧農,也在樹木稀少的草原上牧養大群的牛,主要靠搶劫鄰族來擴大畜群。經19世紀連年戰爭,歐洲殖民者奪走了祖魯人的牧場和水源,家產盡失的現代祖魯人多半依靠在白人農場做工或在南非城市裏工作謀生。

  祖魯人係東南班圖恩古尼人北支的後裔。東南班圖人早在公元2~3世紀就已出現在林波波河沿岸;到5世紀已進入南非德蘭士瓦高地,並與遊牧的霍屯督人發生混血;到10世紀已擴展到納塔爾德班附近;到15世紀末進而分布於奧蘭治中部、納塔爾南部和開普東部地區。其中北恩古尼人基本上已定居下來,並於16世紀後從東海岸引進玉米,發展牧農混合經濟;煉鐵、鍛鐵、冶銅和製陶等手工業也得到發展,並出現專門從事交換的商人,與鄰族之間的貿易往來相當活躍。到18世紀末,開始形成部落聯盟,姆特特瓦部落首領丁吉斯瓦約聯合北恩古尼人約30個部落,組成軍事聯盟。祖魯部落即其中之一,當時隻有幾千人。1817年,丁吉斯瓦約兵敗身死,祖魯酋長恰卡充當聯盟首領,對班圖人的傳統軍事組織進行改革,把所有具有戰鬥力的男子從各部落中抽調出來,按年齡等級組成“同齡兵團”,每600~1000人組成一個團,規定所有戰士必須講祖魯語。通過10多年的征戰,恰卡征服了100多個部落,權力遍及20多萬平方公裏,並在這一地域內形成了祖魯民族。1837年,從開普殖民地遷出的布爾人占領了德拉肯斯山以西的祖魯地區,並侵入納塔爾。1838年祖魯人與布爾人戰於恩康姆河河套,祖魯人戰敗,傷亡3000人,鮮血染紅了河水,從此恩康姆河被稱為“血河”。1879年祖魯人反抗英國殖民者,又被殖民軍打敗,從此遭受英國殖民統治。1906年,祖魯酋長班巴塔發動反對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被鎮壓。

  祖魯人從事農牧混合經濟,男子放牧,婦女耕種。父權製大家族(見父係氏族製)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家庭居住在一組名為“克拉爾”(Kraal)的茅屋中。克拉爾中心是圓形的牲畜柵欄,周圍建造若幹茅屋,茅屋以外是圓形的外圍柵欄。與同一男性祖先有關的成員認為自己屬於同一氏族。現在眾多的祖魯人在白人的工礦企業中做工,部分人仍保持著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