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查清了,李治被汙告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8-07 08:35      字數:4524
  隻見高延壽麵白如玉、身姿挺拔,高慧真身體發福卻也相貌堂堂,誰能想到,這樣相貌堂堂的兩個人卻是兩個窩囊貨,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進入大廳,高延壽和高慧真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罪人高延壽叩見皇帝陛下!"

  ??"罪人高慧真叩見皇帝陛下!"

  ??按說見到皇帝也不必行此大禮,不過兩人終究是降將、心中忐忑,為表誠意直接就行了下跪大禮。

  ??李世民笑言:"兩位將軍何必多禮,快請平身吧!"

  ??高延壽恭聲稟報:"罪臣有眼無珠,糊塗無知,居然領兵對抗天朝,實乃大錯特錯的逆天之行,如今終於幡然醒悟,特來拜見陛下,還望陛下贖罪!"

  ??高慧真也恭聲稟報:"罪臣自知有罪,願為陛下牽馬墜蹬,效犬馬之勞!"

  ??李世民大笑:"你們兩個有罪嗎?可李治卻一直說你們有大功呢!"

  ??高慧真和高延壽愣住了,他們兩個有大功,還是李治說的?

  ??他們兩個領兵抵抗大唐,怎麽可能有大功呢?

  ??兩人,不禁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禁不住懷疑對方是不是早就投效了大唐。

  ??高延壽連忙道:"這,這,不知道罪臣到底立下了甚麽功勞?"

  ??眾人一聽都笑了起來,李治笑言:"高將軍先是丟了遼東,現在兩位將軍又在烏骨城大敗,我們東征能如此順利,兩位將軍可是功不可沒啊!"

  ??高延壽和高慧真臉上火辣辣的,他們聽出來了,李治這是在譏諷他們草包呢!

  ??這簡直是作將軍的……恥辱啊!

  ??想他們兩人一直盡職盡責,自忖也是琴心劍膽、文武雙全,無論遼東失陷還是烏骨城南野戰戰敗,都不是他們的責任。

  ??而李治卻赤裸裸的譏諷、嘲弄他們!

  ??但是李治是誰?

  ??他是大唐九皇子,是大唐皇帝、皇後最寵愛的幼子,而他們如今卻成了大唐的降臣。

  ??這甚麽大~炮、小~炮、火~槍,還有那黑疙瘩,恐怕都是他搞出來的,這都是主宰戰場勝負的……大神器啊!

  ??別說李治譏諷他們,就算李治往他們臉上吐口唾沫他們也不敢擦,不但不敢擦,還得陪著笑臉呢。

  ??高延壽抱拳恭聲稟報:"多謝九皇子謬讚,罪臣帶兵對抗天朝乃是違背天意,當然功敗垂成,那都是臣自不量力啊!"

  ??雖然這倆跑跑將軍、屁大本事沒有,但是終究在高句麗位高權重,很有威望,李世民點頭道:"你們倆能棄暗投明,歸順我朝,朕心甚慰!

  ??李治說你們有功,那你們也算是朕東征的功臣,等攻下平壤城,朕一定會隆重的封賞你們二人!"

  ??高延壽和高慧真心中大喜,這就意味著他們兩人算是過了大唐皇帝陛下這一關了。

  ??兩人噗通一聲又跪倒在地,感激涕零道:"陛下寬宏待臣,臣等感激不盡,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李世民笑言:"行了行了,起來吧!高延壽啊,你可知道高句麗敗兵的去向?"

  ??高延壽急忙道:"啟稟陛下,罪臣兵敗之後就幡然醒悟,就想著來投效陛下,所以,臣也不知道敗軍的去向!"

  ??居然連高延壽,都不知道敗軍大部的去向?

  ??李世民略一思索,失笑言道:"哈哈,朕明白了,是你二人在軍中不能服眾,所以就沒敢回軍中吧?"

  ??高延壽和高慧真立馬尷尬,高慧真連忙解釋:"啟稟陛下,那支大軍的將領都被淵蓋蘇文拉攏了,淵蓋蘇文此人真是狼子野心,若非如此,臣一定勸說將領們一起棄暗投明!"

  ??高延壽連忙道:"不瞞陛下,臣二人家族在高句麗也算的上一等的世家大族,門生故舊無數,陛下大軍東進,臣二人可為陛下勸降守城的將領官員!"

  ??果然不愧是高級帶路黨,高延壽和高慧真惟恐皇帝陛下認為他倆是無用廢物,所以趕緊表現,馬上連家底都和盤托出。

  ??若想征服高句麗,當然就必須獲得一部分高句麗人的支持了,李世民笑著點頭道:"好,你們有心了,從今日始,你們就是朕的臣子,隻要立下功勳,朕絕不吝封賞,封侯封公皆可!"

  ??高延壽和高慧真喜出望外、笑容可掬,連忙道:"多謝陛下,罪臣多謝陛下,絕不負陛下的期望!"

  ??李世民問:"兩位將軍,你們覺得敗軍主力會去往何處?他們是要整軍再戰嗎?"

  ??高延壽沉吟道:"陛下可能不知,這些軍中將領都對淵蓋蘇文十分信服,此次兵敗,他們一定後撤,然後要挾王上,不是,要挾高建武,重新起用淵蓋蘇文為帥!"

  ??高慧真恭聲稟報:"以臣的愚見,如今敗軍是群蛇無首,而且大軍兵敗的消息出去之後,肯定到處都人心惶惶,陛下大軍趁此東進必能勢如破竹,一直打到平壤城下!況且,沒了統帥,這支敗軍肯定也無法整軍再戰了。"

  ??李世民頷首道:"好,朕原本就是想休整兩天之後繼續東進,這次朕要一口氣打到平壤城下!"

  ??長孫無忌、程大魔王、黑炭頭尉遲恭、李孝恭等將臣,齊聲回應道:"臣等領命!"

  ??李世民即讓高延壽和高慧真先退下,然後又宣進來本次出征的所有將領和大臣,李治明白,這是要宣布"汙告案"的最終結果了。

  ??開始之前,眾臣都隻是和李靖略打招呼,隻有李道宗、李孝恭,作為出征吐穀渾的兩位副手,走近和李靖說話兒。

  ??而李格、大唐小F4程處默、尉遲寶林、李業詡、李敬業,薛萬徹、王玄策、薛仁貴、歸海一刀、鄭仁泰都圍著李治說話。

  ??過了一會兒,姚公公大喊"肅靜!",大廳內安靜下來,將臣們在兩邊分班站列。

  ??李世民先開口說話:"諸位愛卿,年前出征吐穀渾的大軍班師回朝後,高甑生、唐奉義上奏、告李靖與李治謀反一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查探,已經有了結果,……。"

  ??李世民說著,示意姚公公念負責調查此事的房玄齡報來的奏疏。

  ??姚公公從袖中拿出一疊卷宗,先向李靖、李治行了禮,朗聲念起:"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的奏疏。

  ??陛下,前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及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告西海道行軍總管、特進李靖謀反案,經臣與刑部李尚書,帶領屬下諸人日夜詳查,共問詢出征的大小將領兩百餘人及部分相關人員,沒有發現李靖有任何謀反跡象,高甑生等人在奏中所列的證人證物皆是作假。

  ??後經過多日問詢高甑生及唐奉義等人,他們最後終於交待,是曾因受到李靖的處罰,而心生不滿。

  ??高甑生因恨於被判流放邊疆,因此教唆一些曾參與征戰吐穀渾的舊部下,串供並捏造證據,告李靖謀反……"

  ??其實,高甑生除了此次不尊軍令,以致於延誤行程,未能抵達目的地而受到李靖處罰外,還曾於前幾年征戰中因沒有執行李靖的軍令以而被處以三十軍棍的責罰。

  ??唐奉義與高甑生是摯友,唐奉義在貞觀初任廣州都督府長史,李靖率軍平定嶺南諸地時,曾受李靖節製,也因執行軍令不嚴,而受到李靖責罰,被免去都督府長史職,過了三年後,才官複原職。

  ??此次回京敘職時,與被禁足的高甑生取得聯係,兩人越聊越氣憤,才決定泡製這樣一份誣告李靖謀反的奏疏,並找到一些以前的部下,威逼利誘之下,一些跟隨李靖出征吐穀渾的原高甑生及唐奉義部下也一起策劃。

  ??姚公公看了看大廳中站著的眾將臣,停了一下,這才大聲說:"房公調查結果是,此乃誣告!高甑生與唐奉義,均已經被收監,等待陛下親自定罪。"

  ??姚公公念完,李世民站起了身,麵無表情地看了一遍大廳內的眾將臣,這才開口說:"原利州刺史高甑生,在出征吐穀渾時,作為鹽澤道行軍總管,置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的軍令不顧,延誤軍期,並造成其所領大軍重大損失。

  ??並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聯絡一些舊部下,捏造證物,誣告李靖和李治謀反,罪大之極。"

  ??李世民轉身問站在前麵的刑部尚書李道宗,"依大唐律該如何處置?"

  ??朝堂上眾人也都看著李道宗。

  ??李道宗雖然任刑部尚書多年,但對法律條文並不是很熟悉,他更多時候還是出征在外作戰為主,官拜這刑部尚書的職務,隻不過是皇帝對其戰功的一種獎賞,並不是讓其負責刑事。

  ??刑部的事務,很多都是刑部侍郎等其他官員主管。

  ??但不熟悉並不代表不知曉,很多人都知道,戰場上不執行主帥的軍令,還有誣告主將謀反,那罪名可是異常之重,且因李靖的案件,李道宗還特意去查詢了唐律裏麵相關的條文。

  ??李道宗不緊不地說:"陛下,依大唐律,大軍出征作戰時,部將不聽軍令,不服主帥節製,以謀反罪論處,主帥在戰場上即可依軍法處死,因此,罪當誅;

  ??而誣告朝中大臣謀反,罪行惡劣者,輕者除官,重者流放或者誅殺!

  ??如此數罪並處,此幾人罪及當誅!具體如何定罪,可交與大理寺審判!"

  ??李道宗所說的話讓整個大帳內彌漫著一股寒氣,縱觀貞觀一朝,可沒有當朝重臣被誅殺的先例。

  ??"朕也認為如此,作戰時高甑生不尊軍令,朕已經對其網開一麵,坐減死徙邊,可如此厚待、居然還敢誣告有功之臣,罪大惡極,實不可赦,依律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