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薛萬徹,求李治說項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7-11 08:37      字數:5099
  長安的小青年們聽到這消息都激動的很,他們沒能經曆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卻聽說過陛下領兵席卷天下,卻沒見識過。

  ??如今陛下要禦駕親征,那打遼東肯定能連戰連勝,打的高句麗落花流水、口服心服。

  ??小青年們甚至有從軍的衝動,想跟著皇帝一起東征,一起創造輝煌,當然,老人卻擔憂,因為,如今的太平日子得之不易啊。

  ??沒資格參加大朝會的朝中官員們,在知道了這個消息後,也是十分的驚訝。

  ??因為在大朝會之前,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眾多文官可都是摩拳擦掌,一副眾誌成城要阻止皇帝禦駕親征的架勢。

  ??怎麽大朝會才剛剛結束,皇帝禦駕親征的詔書就頌發下來了?

  ??有資格參加大朝會的朝臣們不免大力吹一下,雖然沒能阻止皇帝禦駕親征,但是他們卻逼迫皇帝給出了承諾,保證不披甲上陣,保證不帶著親衛刺探敵情。

  ??之所以不同意皇帝禦駕親征,不就是擔心皇帝安全嗎?

  ??天有不測風雲,一旦皇帝禦駕親征遇到不測,那將會帶來驚天巨變,也許這盛世光景就不複存在了。

  ??隻要皇帝不親身披甲上陣,不以親身犯險,即便戰事失利,皇帝也不會有危險。

  ??所以,這個結果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

  ??況且,現在不能接受也得接受了,因為皇帝禦駕親征的詔書都下了,而且還經過了大朝會,這事就已經定下來了。

  ??要說朝臣之中心情最激蕩的就屬武將們了,皇帝禦駕親征那肯定會帶上非常多的將領,也就是說大家隨軍出征的機會都大了很多!

  ??而且若是隨軍出征的話,那可就是當著皇帝的麵立下功勞,那與隨行軍大總管出征立下功勞能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啊,這可是當著皇帝的麵,所以,這是多麽難得的機會啊!

  ??當然,前提是,你必須能隨皇帝禦駕起出征。

  ??所以,怎麽樣才能跟隨皇帝禦駕親征呢?

  ??當然是走門路了!

  ??就算是朝中大將也不見得一定就有隨皇帝禦駕親征的機會,終究皇帝肯定還要留下信任的文臣武將坐鎮長安。

  ??但是有一個人,那是一定會隨軍出征的,就是李治。

  ??大家不止能確定李治能隨軍出征,而且還確定李治能在陛下麵前說的上話。

  ??開玩笑,李治怎麽可能說不上話?

  ??此次東征就幾乎是李治一言而決,皇帝要禦駕親征,朝野反對,又是李治提出了個建言,然後讓陛下和群臣各退一步,誰還敢說李治說不上話?

  ??如今的李治可不止是有聖眷的問題,而是在朝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李治離開皇宮之後就直奔李莊,既然皇帝禦駕親征的詔書都下了,那肯定很快就會出兵,所以李治準備回去多陪陪武媚娘她們。

  ??整個長安,所有出征的將士當中,李治和他的神策軍絕對是最從容的,因為老早就在準備了。

  ??所以,李治也沒去神策軍,因為如今的神策軍,可以說,隨時都能拔營出兵!

  ??李莊,一輛輛馬車正進入別院,李治見到很是稀奇,疑惑的問:"這是哪兒來的馬車?"

  ??"回小王爺,這是宮裏送來的!"

  ??門房一臉激動,這聖眷可是普天之下獨一份啊!

  ??怎麽從宮裏來了這麽多馬車,這裏麵都是甚麽?

  ??李治好奇的上前翻了翻,錦緞、瓷器、藥材,……,簡直應有盡有,而且還不是凡品,都是貢品。

  ??要知道,在古代,真正的好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甚至就算用錢買到了也不敢用,因為真正的好東西都是貢品。

  ??李治疑惑道:"年前宮裏不是剛送了十幾車嗎?怎麽又送了這麽多車來?"

  ??很不解,很疑惑,這過了年才多久啊,幹嘛宮裏又送這麽多車貢品來?

  ??難道,宮裏的貢品,都多到沒地方放了嗎?

  ??李治疑惑的回到了後院,疑惑的問:"怎麽宮裏又送來了這麽多車貢品?"

  ??武媚娘抿嘴笑言:"皇後娘娘說是要感謝你!"

  ??感謝,母後要感謝稚奴他?

  ??總不可能是感謝他鼓動父皇禦駕東征了吧?

  ??不會是讓他送給奶爸的吧?

  ??武媚娘認真道:"皇後娘娘是感謝你出的主意,讓陛下保證不披甲上陣,不帶著親衛去刺探敵情,這樣陛下就沒有危險了。

  ??若不是你的這個主意,陛下禦駕親征一定會親自披甲上陣的,那皇後娘娘得多擔憂啊!"

  ??李治笑言:"父皇是身老心不老啊,幽居深宮多年,養尊處優,政務繁忙,案牘勞形。雖然也時常打獵,但是騎射功夫已經落下了,誰又敢讓父皇再次披甲親自上陣?"

  ??武媚娘抬眼看著李治,一臉關切,輕聲問:"此次出征,我知道王爺一般都是呆在中軍陪伴皇上。但是戰場上刀槍無眼,王爺也要當心,切不可親自衝鋒陷陣。"

  ??悔教夫婿覓封侯啊!

  ??這還沒出兵呢,武媚娘就開始囑咐李治不要衝鋒陷陣,可見她心裏是多麽的擔憂關切。

  ??李治笑言:"你想多了,衝鋒陷陣根本還輪不到我,我還掄不動刀,也騎不了馬呢!"

  ??開甚麽玩笑,這可是禦駕親征,不說程大魔王等一眾功成名就的老臣,還不甘寂寞的想要上陣衝殺,還有一眾將領們搶著要在陛下麵前好好表現建功立業呢。

  ??而李治他是王爺呀,若是都輪到他去衝鋒陷陣,大唐沒有大將了?

  ??再則,他若都上陣了,他不就是去搶其他將領的立功機會,根本不需要嘛!

  ??到時候,人家即便當麵不敢說,背後也得嘀咕,小王爺都已經是立功無數了,還不給人家機會,你還讓人活不。

  ??而且,皇帝也不可能欽點李治衝鋒陷陣,因為李治從沒有衝鋒陷陣過,神策軍也不需要衝鋒陷陣。

  ??所以,這次出征,李治明白,自己也就隻能跟在後麵謀劃、謀劃、發發令、打打炮。

  ??武媚娘也鬆了一口氣,笑言:"皇後娘娘也想讓小王爺多陪在陛下的身邊,出征之後,也就指望小王爺能勸動陛下呢。"

  ??"放心吧!"李治自信笑言。

  ??倒不是對自己放心,而是對神策軍放心。

  ??既然不能披甲上陣,那皇帝好奇的肯定就是神策軍的戰力,所以皇帝就算賴也會賴在李治身邊啊。

  ??翠墨匆匆走來,福身道:"王爺,薛駙馬來了,急著要見小王爺呢!"

  ??李治笑言:"瞧,搶著要衝鋒陷陣的來了!"

  ??武媚娘笑言:"薛駙馬確實是當世猛將,連陛下都誇讚不已呢!"

  ??李治哭笑不得道:"這家夥這些天,都不知道跑來多少趟了,居然又來了!我去見見他!"

  ??薛萬徹正在廳前焦急的踱步,聽到陛下要禦駕親征,別說他著急的很,就連丹陽公主都著急的很,趕著他快點來找李治。

  ??正如丹陽公主所說,既然是皇帝禦駕親征,那整個長安所有的將領都會爭著搶著隨軍出征,若是遲了怕是就沒機會了!

  ??見到李治走來,薛萬徹連忙上前兩步,急聲道:"小王爺,聽說陛下已經決定禦駕親征?"

  ??李治點頭道:"是的,今天大朝會,陛下當著群臣的麵已經頒下了詔書,如今,新羅正在遭受高句麗的攻擊,陛下應當不日就會出兵。"

  ??這可是禦駕親征啊,薛萬徹興奮的右拳輕砸著左掌,看李治的眼神滿滿都是渴望。

  ??他很有自知之明,如果是一年多前,哪怕是知道了皇帝會禦駕親征,他也不會如此渴望,因為他根本就沒有資格跟別人競爭隨禦駕出征建功立業的機會。

  ??但是,現在不同了,因為有了李治這個大貴人賞識。

  ??其實他的建功立業之心已經淡薄了,他隻希望征戰沙場,令公主對他另眼相看。

  ??被薛萬徹那渴望的眼神不斷地看著,李治心裏發毛,沒好氣道:"行了行了,我知道,姑父你想出征,放心吧。"

  ??薛萬徹撓著頭、愁眉苦臉道:"今次不同往日,這次是皇帝禦駕親征,朝堂上的將領們肯定都爭著出征,競爭太激烈,我很難。"

  ??李治讚同的點頭,父皇禦駕東征雖然會帶著更多將領,但競爭肯定也會更激烈。

  ??如果是選李靖做行軍大總管,那從李孝恭、李績、程大魔王、黑炭頭尉遲恭等大將中,不過是再選一個做副總管罷了。

  ??可若是父皇禦駕東征,那這些朝中大將肯定都得跟著,要薛萬徹與程大魔王等人去競爭,怎麽能競爭得過他們?

  ??別說跟程大魔王等一眾國公,就算與牛進達等一眾郡公競爭,都不見得能競爭的過。

  ??李治寬慰道:"競爭確實激烈了些,我去探探陛下的口風,實在不行,就跟著神策軍出征也行。

  ??我神策軍還缺一個有經驗的騎兵統領呢,隻是我神策軍二師隻有四千騎兵,倒是委屈了姑父!"

  ??李治這話說倒也不假,雖然薛仁貴也是名將,但是現在終究還稚嫩,沒怎麽經曆過沙場曆練呢。

  ??至於新來的李雲飛那些騎兵營的小將們,甚至都沒真正上過戰場呢。

  ??薛萬徹就不一般了,他早已經是久曆沙場的萬人敵猛將。

  ??薛萬徹激動道:"談不上甚麽委屈不委屈的,隻要能打仗就行,就算是跟在你做你的親衛頭領都行。"

  ??李治咯咯笑言:"若是姑父跟在我身邊,怕是連衝鋒陷陣的機會都沒有了!"

  ??薛萬徹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是啊,神策軍的長處可不是衝鋒陷陣,皇帝怎麽舍得讓李治去衝鋒陷陣?

  ??他便幹笑了,如果李治有危險,那他沒的說的、肯定要跟在李治身邊、保護李治。

  ??可是李治又沒危險,那他跟在李治身邊看別人衝鋒陷陣,那還不跟看別人喝酒、自己卻在一邊幹咽口水一般?

  ??見薛萬徹這個萬人敵,居然紅著臉不知道說甚麽了,李治拍手笑言:"放心吧,一會兒我就入宮去探探父皇口風,再怎麽的也得讓姑父你帶著二師騎兵團出兵。"

  ??薛萬徹感激抱拳:"小王爺,別的話我就不說了,若有甚麽差事,小王爺盡管吩咐,刀山火海我眉頭都不帶皺一下!我回去報公主一聲!"

  ??他說這個公主是丹陽公主,太上皇李淵的第十五女,李世民的胞妹,所以,李治喊薛萬徹是叫姑父。

  ??薛萬徹樂嗬嗬的走了。

  ??新羅還在被高句麗攻打著呢,大唐的出兵一定十分快速,況且,李世民從去年冬天開始就一直在做準備,肯定心裏早有腹案。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