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銅錢荒,李治鬥地主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5-07 08:49      字數:4437
  <b></b>李治看李世民疑惑不解,再不打啞語,道"天下最惡之事,不在於這個世上有世家豪族。

  古往今來,隻要有人,便不免會有窮富之別。

  父皇,不是要滅亡那五姓七望,最重要的是,讓他們乖乖將府庫的錢拿出來流通。"

  "流通?"

  李世民覺得這個詞與那個神嘛”宏觀調控”一樣,新鮮。

  "對。"

  李治道"就如同朝廷要修河堤,所以必須花費大量錢糧,雇傭大量勞力。

  如此一來,錢花出去了,河堤修成了,草根百姓,也多了一份口糧。

  錢堆在家裏,是死錢,隻能富裕某一家某一姓,若是這錢拿了出來流通,死錢就成了活錢,而這活錢才能給社會增加財富。

  比如,這錢拿去修宅院,便需要雇傭勞力和匠人,匠人和勞力得了這些錢,便會購置布匹和騾馬。

  布匹商人,又會拿這錢去教人種植桑樹,抽絲剝繭,又可以織成布,而這布,便可以拿去售賣。

  而在這個過程中,官府,還對這錢在流通中的每一個環節,課取稅賦。

  如此一來,布匹產量就增加了,新宅院也建起來,於是乎,許多人就有了餘錢。

  而官府也課到更多稅賦,便可以集中起來辦朝庭大事,比如兒臣早就說過的‘南水北運’;

  這豈不就是,解決世家大族、不肯花錢的最好辦法?"

  李世民聽著,不可思議,皺眉"這是你奶爸才教你的?"

  李治搖頭"不是,是早就教我了。"

  李世民何其聰明,他大致聽明白了。

  你可以富裕,但是你不可以私藏錢不花;

  你若是不肯花錢,這錢就是死錢,隻增加了你一家一姓的財富。

  隻有讓這錢在全社會上流動起來,世家大族的財富,才可以讓天下人都得利。

  李世民,若有所思,這話聽著,有幾分,道理啊!

  "這樣說來,隋煬帝錯了,錯就錯在他不該操之過急?"

  "當然要徐徐圖之。"

  李治笑嗬嗬道"所以對於父皇所言,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錢流起來、動起來,而這個舉動就叫宏觀調控。"

  李世民,來了精神、托著下頜、神情專注、看著李治"那麽,如何流通呢?"

  李治道"當下銅錢有一個問題,就是錢荒,也就是說我大唐缺銅,因為缺銅,所以銅錢永遠都價值不低。

  從秦漢至今,哪怕是秦朝所鑄的銅錢,到了我大唐,還是價值不低,不僅不低還在節節升高,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這片土地缺銅。

  而之所以出現錢荒的原因,是因為朝廷每年能開采出來的銅,永遠都無法滿足天下需求;還有,我大唐上下的冶銅成本過高,限製了銅的產量。

  因此,物以稀為貴,銅錢自然而然,也就永遠值錢。

  辣麽,兒臣敢問父皇,若是父皇手裏有一千個銅錢,這一千個銅錢現在可買一百斤米。

  而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後,這一千個銅錢,還可以購買一百斤米。

  甚至數十年之後,因為某種原因,這一千個銅錢,竟然可以買到一百二百斤米了,父皇會急著去買米嗎?"

  李世民搖頭"朕當然將這些錢存在家裏,等到需要時再去買米。"

  李治樂了"問題就在這,奶爸形容這現象,叫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情況之下,人們會自覺選擇將錢私藏在家裏。

  因為銅錢,無論在何時,都值錢,那麽誰存的錢越多,誰的家族就越加有保障,可以對付各種災難。

  兒臣就聽說許多世家大族府庫裏,還藏著漢朝時的五銖錢。"

  李世民忍不住大笑道"哈哈,你說的是孔家吧?不會是孔文秀給你說的吧?"

  "咳、咳。"

  李治便咳嗽掩蓋尷尬,道"父皇,這不是重點。兒臣的意思是朝廷隻有解決這問題,才可以繼而解決世族問題。

  而當我大唐解決了此錢荒的頑疾,大唐盛世才可真正來臨。"

  李世民似笑非笑"你說的也並非沒有道理,不過,你的意思是,讓朕印錢?可這也不是好的解決方法啊!"

  李治搖頭,李世民所謂印錢,其實和打印的印是一樣的。

  從東漢開始,東漢朝廷就曾想過兩種辦法來解決問題,一種是直接在銅錢上印上五十株或者五百株的大字,然後告訴大家,這不是一文錢了,而是五十文和五百文!

  這就叫印錢,顯然,這是耍流氓!

  結果呢,大家都不認可你這“神錢”,你要是拿出一枚上頭寫了五百株的銅錢出來,想去找人買貨物,人家還不得打死,你!

  還有一種,就是鑄造鐵錢,或者是含鐵量高的錢,而這效果也十分的差,因為大家隻認上好的紫銅錢,於是乎,就造成了劣幣淘汰良幣!

  於是,人們紛紛將上好紫銅錢藏在家裏,都拿那不值錢的劣幣去作交易,最後結果就是整個貨幣體係崩潰,反而那些家裏藏著上好紫銅錢的良幣的人家得了便宜。

  李治就道"有一種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多鑄,紫銅錢。"

  李世民總算明白了李治的意思,原來不是印錢,而是規規矩矩地鑄錢,不過……

  於是,李世民就提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多鑄,這紫銅從哪裏來?"

  鋪墊了這麽多,李治終於掀開底牌。

  "說來真是巧了。兒臣在未出征吐穀之前,恰好請人去鄠縣勘探。你說巧不巧,正好發現這鄠縣裏有大規模的銅礦和金銀礦,還有煤、鐵……"

  "鄠縣,哪一個鄠縣?"

  "就是父皇上次、賜予兒臣的、這長安西北的那塊封地啊。"

  李世民"……"

  這事,遲早會暴露,李治與其耍個小聰明暫時不被李世民發現,還不如李治自己老老實實說出來。

  也許,父皇會假裝不知道;

  也許,是因為他最近一直忙著關注吐穀渾的事,沒有注意到。

  但是也不可能呀,當時去了辣麽多紈絝、帶了辣麽多人去,又是鑿眼,又是放炮的,動靜辣麽大,怎麽可能沒有被百騎司發現呢?

  可看父皇這表情,又不像是早就知道,難道是因為那兒實在太窮,任你弄出天大動靜,百騎司也不會浪費精力關注嗎?

  極有,可能!

  李世民驚訝不已"你的意思是說……"

  "正是,"李治苦笑"若是父皇想要收回兒臣鄠縣封邑,兒臣絕無怨言。"

  李世民"……"

  隨意賜給李治一塊封邑,裏頭就有銅金煤鐵,瞧這李治高興的都掩飾不住了,估計這含量還不會,小了!

  也不對呀,為啥奶爸給的大唐礦藏資源地圖上就沒有呢?

  難道是奶爸故意隱去了這塊地方,專門留給小九的?

  是了,一定是了。

  臥槽,想到這裏,李世民心內一驚,難道是奶爸早就謀劃好的?

  這奶爸,果然恐怖!

  既然是奶爸有深意的舉動,於是,李世民也想看看這深意效果如何,沉默良久,他終究道"既是賜了你,朕何來收回之說,你以為朕會食言而肥?"

  "不,不。"李治撥浪鼓似搖頭"父皇言而有信,正是兒臣學習榜樣。"

  "原來你繞了這麽大的一個圈子,其實是想告訴朕,你要鑄錢?"

  李治笑言"兒臣繞了這麽大彎子,其實是想告訴父皇,兒臣是把這銅先賒帳給朝庭,由朝庭鑄造銅錢,等朝庭鑄出了銅錢,再還給我們銅錢加些許利息即可。

  父皇切記,鑄錢之權利,切切不可放於私人手裏,隻能歸於朝庭戶部,即使是兒臣也不可有例外。

  另外,父皇,鑄錢也是能賺錢的,銅錢不是純銅,裏麵要加上鉛、錫等金屬,所以,鑄錢也是能賺錢的。

  奶爸說,這樣的話,一年之內,就可以解決世家不肯花錢問題,三五年之內,就能夠大大削弱世家財富。"

  李世民震驚。

  一年?

  不肯花錢,這是世家頑疾,比牛皮癬還難治。

  曆朝曆代,不知多少王朝因為“錢荒”而焦頭爛額,更不知多少皇帝為此丟了江山!

  奶爸,你好大的,口氣!

  李世民困惑猜疑"若是無法根治呢?"

  李治便堅決道"若是無法根治,兒臣便退回鄠縣的封邑。"

  "好,朕準了。"

  雖然他覺得這事能成功的可能性較低;

  但,李世民看李治,胸有成竹;

  且還是奶爸早早就謀劃好的;

  他就很想開開眼界,看看奶爸又有了什麽,新門道!

  李世民遂笑言"既是一年為期,你也不要急,朕現在、隻心心念念的想著、你那五具氣球和瞧瞧月亮甚麽樣呢,定要親眼瞧瞧才好。"

  李治自信滿滿"父皇看過之後,一定會更念念不忘的。"

  李世民看著李治幼嫩小臉,因為自信而多了抹令人移不開目光的神采飛揚,李世民莫名感到心中的期待又多了幾分!

  李世民又說起另外一件事,"關於淵蓋蘇文,朕已命李格做了,他做的很好,不僅經常與淵蓋蘇文出入青樓,還把李績、程咬金、尉遲恭也拉去一起喝花酒。

  李績還出了一個鬼點子,說讓程處默和尉遲寶林出麵,在淵蓋蘇文回高句麗的時候,賣給他十門沒良心炮,以促使他在高句麗爬得更快些,但是火~藥隻給了200斤。

  他又不懂火~藥需要多少,也製不出火~藥,他也不敢打我大唐,肯定就得選百濟或者新羅下手,等他打得差不多時,火~藥也用光了,那沒良心炮也真成了大黑鍋了,隻能煮飯、煮菜用了。

  哈~哈~哈,朕準了。"

  "父皇你好奸詐啊,這麽損的主意居然都能想得出來,奶爸就沒想到,嗬嗬,所以,父皇你比我奶爸,更奸詐!"

  李世民大樂,"哈哈哈,朕是天可汗,怎麽能叫奸詐呢,這叫足智多謀!小屁孩用詞不當,哈~哈~哈。"

  長孫皇後目瞪口呆地看著,這對父子互捧誰更,奸詐!

  一直聽不懂、也不敢吱聲的高陽,佩服的五體投地!

  "唉,兒臣真為大唐操碎了心,父皇,兒臣建議對我大唐所有五品以上的大員,進行一次身體普查,既讓我大唐醫館中的那些弟子,得到了鍛煉;

  也讓大部分重臣的身體得到了檢查,以便於查出他們身體的隱患,這些重臣都是我大唐的寶貝,身體問題輕忽不得。"

  "準了,你奶爸能夠控製皇後的疾病不複發,連原來的孫神醫都無法控製的疾病,但是在孫神醫使用你奶爸的醫書和藥物之後,居然也能得到控製,就說明你奶爸的本事真的大。

  可見你奶爸那邊的醫療水平是遠高於孫神醫,如今再加上孫神醫的實踐經驗,一定能為大唐的保護好更多的大臣的身體做出新的貢獻。自然,朕也要親自去做體撿,朕也想多活幾年啊!"

  當然了,誰不想多活幾年!

  於是,隨著在李世民在第二天的一聲令下,諸多大唐高官們都去了大唐醫館去進行大唐第一次官員體檢。

  這一次體檢,許多大臣都查出了毛病,三高是最常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