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先回師,李治歸長安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5-06 12:39      字數:3523
  李靖很悠閑地在伏俟城外軍營中呆著,趁著空,帶著李治縱馬在草原上奔馳打獵。

  慕容順則三天兩頭上門來拜訪,谘以一些事務,也繞著彎兒探詢有沒有皇帝的旨意到達。

  一個月後,李大亮和執失思力都已經完成作戰任務,回到伏俟城。

  這時李靖也終於收到長安來的旨意,一份是給慕容順的詔書,一份是給李靖的密旨。

  李靖在看了密旨後沉默良久。

  "靖爺爺。"李治在一旁開口想問!

  "皇上讓吐穀渾複國了!"

  "靖爺爺,小治想不明白,為何還要讓慕容順複其國?"李治傻眼。

  李靖不是一直和他講,已經和李世民討論過了如何治理吐穀渾這塊地方了?

  為何還要複吐穀渾國?

  難道他們沒有采納自己的意見,占其地而治之?

  "你應該知道。前些日子李大亮和執失思力清剿殘部的消息吧。"

  李靖臉色平靜地說,"吐穀渾族人在李大亮及執失思力派人說明慕容伏允已經自殺,慕容順率部投降。

  但那些部落的頭領還是不願降服,為何?就是吐穀渾的一些部落頭人不願置於我大唐的治理之下。

  除了那些戰俘,這些族人我們不可能全部帶回長安去。幾十萬族人,如何安置還不好說。

  但把所有的吐穀渾族人都帶走了,此地那不是就沒有人了?

  所以,這些族人還是要讓他們生活在這裏,讓他們當然而然地接受我們的管轄。

  若強行去其國,必定會激起吐穀渾的進一步反抗,帶來動亂。

  雖然我們有強大的軍力,但總不能把所有的吐穀渾族人都殺光吧?

  而且我們要在此地站穩腳跟的話。更不能如此?

  而且,朝中沒有人支持除掉吐穀渾國。"

  "靖爺爺,治知道了。但皇上讓吐穀渾複國的聖旨已經下了。那不是沒有餘地了?"

  李治明白,朝中大臣們都反對,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嗬嗬,小九子。你會明白的,凡事不能急,我們等著看好戲,吐穀渾軍隊會幫我們解決的。"

  李靖成竹在胸,"皇上還有另外吩咐,你別擔心。皇上讓你隻帶著四千神策軍精騎,速速回長安。"

  李靖讓李治令王玄策率領神策軍大部去休整,隻是讓其不得懈怠,保持戰備狀態,李治自己則帶著四千神策軍精騎,返回長安。

  臨別之時,老李靖再次與小李治依依話別。

  "老夫估計是娘娘太想你了,去吧,神策軍大部老夫會安排好的。

  吐穀渾會按照我們原先想法安排的,皇上都安排好了,一定要把吐穀渾掌握在我們手裏。

  去吧,去吧,一路走好,回到長安替老夫向皇上、皇後娘娘問好。"

  "靖爺爺,小治走了,請保重身體,長安見。"

  ……

  李治走了。

  李治吼著,"車轔轔、馬嘯嘯,路上行人各帶刀。長安,哥回來了,狼回來了!"

  就這樣走了。

  李治先去了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離伏俟城很近,且茶卡鹽極易開采,人們隻需要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麵撈取天然的結晶鹽。

  所以,李治與薜仁貴帶著四千神策軍精騎,還有四十輛四輪馬車貨車。

  在茶卡鹽湖呆了一天,挖了三十車湖鹽。

  趁著夜色向鄯州開拔而去,歸心似箭啊!

  不止一日,李治率領神策軍騎兵到達鄯州。

  鄯州刺史李玄運率鄯州大小官員迎出城二十裏,歡迎凱旋的九皇子李治歸來。

  鄯州百姓幾乎是傾城而出,迎接凱旋的九皇子,鄯州幾近空城。

  在鄯州百姓夾道的歡迎中,李治率騎兵在鄯州官員陪同下,進到鄯州城內。

  鄯州城內外,到處是大唐的軍旗迎風飄舞,夾道歡迎的百姓,也用他們最熱誠的簞食壺漿,迎接凱旋的九皇子。

  他們能不激動嗎?

  皇上為了邊境的安穩,居然派出了不到七歲的九皇子,隨軍出征。

  六歲的小孩出征,曆史上有過嗎?

  沒有,從來沒有!

  皇上萬歲,皇上萬萬歲!

  大唐萬勝,大唐萬勝!

  能不萬勝嗎?

  我大唐連六歲的皇子,都可出征、出策謀劃,我大唐還怕誰來!

  而吐穀渾被平滅了,青海之地成了大唐地盤,鄯州一帶百姓再也不用再擔心遭到吐穀渾軍隊侵襲。

  自這以後,他們可以在鄯州安居樂業,再也不要擔心兵亂,這讓他們如何不感激。

  王師凱旋歸來,鄯州一帶百姓可以說不需要官府的組織,自發迎出城去。

  ……

  李治把三十車鹽送給了鄯州刺史李玄運,在鄯州休息一夜,第二日又踏上回程。

  此時的神策軍騎兵,皆為一人雙馬,又都是輕騎出行,行程極速,在五月底即抵達長安。

  長孫皇後帶著長樂、豫章、高陽、甚至把小兜子都帶來了,武媚、蕭淑然也來了,在長安城外三裏地迎接李治。

  李承乾、李泰、李格等一眾皇子,李治的紈絝小夥伴們,有一個算一個,齊齊集聚於此。

  "來了,來了。"

  近了,近了,眾人心情瞬時激蕩。

  "小九子,幸運啊,六歲即可出征,史上未有,史上未有啊。"房遺直道。

  "是啊,九弟命好,有辣麽利害的師父,還能這麽小就出征、還打了大勝仗。"李格道。

  "噢、噢、噢,小師弟回來了,立了大功回來了,能上月亮了。"程家三兄弟嗷嗷叫著、跳著。

  四輪馬車停下,李治在薜仁貴攙扶下,下了馬車。

  晴兒趕緊從車裏拿過一個塑料墊子遞給了薜仁貴,薜仁貴把塑料墊子放到了長孫皇後麵前三步外。

  李治噗通一下跪倒,大禮拜見,"母後,小九回來了,母後,還好吧?"

  長樂、豫章、高陽抿嘴微笑,小九就是這麽逗,見到了母後,還大禮拜見,居然還要再墊一下墊子,唯恐衣服弄髒了。

  長孫皇後眼含熱淚,小九兒如他父皇一般,不帶髒癖。

  她把李治輕輕扶起,上下左右打量一陣李治小臉。

  還好,一點沒瘦,還胖了些呢,個子也長高不少。

  能不胖嗎?

  頓頓都吃肉,肉都吃膩吃煩了,打嗝都是一股子牛羊肉的膻腥味。

  她一把抱著李治道,"想死娘親,想死娘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母後,兒臣也想母後呀,很想、很想,作夢都想。"

  嘖嘖,作夢都想,小九兒孝順呀!

  哭過了,笑過了,剩下的隻有歡樂了。

  李治抱起了小兜子,親吻著她的小嫩臉,問她,"兜子,想哥哥沒有?"

  小兜子看見李治還是非常地親妮,摟著李治脖子,還是咦咦呀呀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話,"想,想,想。"

  "哈哈,西北狼回來了,西北狼,就是小九子你的新雅號。知道不?"

  西北狼?

  李治懵圈中。

  李承乾與李泰皆是吃味地看著,九弟的人緣就是這麽好,還得拉攏他啊!

  高陽緊緊拉著李治的胳膊道,"小九哥,作首詩唄,作首詩以此紀念你大勝凱旋而歸啊!"

  我暈,又要作詩,你以為詩詞都是大白菜,可以任由你滿大街撿?

  不過,高陽說得也有道理,如此時刻,做一首詩留作紀念,也是不錯的主意,那就作吧,不,我要唱首歌。

  李治唱了。

  泱泱大唐築幾多炫煌,看流彩承華光。

  聞誰解這芸芸眾相,恨同憾、頗~~思~~量;

  彎彎明月轉~照黃川,古今皆是情長~~;

  雲生淚、夢生花,可有哪人落心上~~~。

  一弦一柱或差參,何以知山河浩瀚;

  鄰水斷崖琴聲殘,從此故人不複還。

  光如日月心自暖,管塵世運多舛~~;

  天道酬勤路漫漫,我一~~肩~~擔~~。

  ……

  一首富有仙境仙界氣氛、充滿仙音仙韻、美輪美奐戲腔的長歌"妖譚"改詞版,應聲而出,仙音仙韻讓所有人都懵圈十分鍾。

  臥槽,這神馬歌?

  居然如此好聽!

  太好聽了,這是俺此生聽到的最好聽的歌曲,絕對是最好聽的,這就是仙音啊!

  聽這歌詞——泱泱大唐築幾多炫煌,看流彩承華光。

  一句詞,把我大唐的繁華似錦,全部包括,一網打盡

  彎彎明月輾轉照黃川,古今皆是情長;

  我怎麽流淚了,古今皆是情長,……。

  動如雷霆破浮嵐,以孤身逾百戰;天外紛爭幾時斷,我快刀斬。

  哇,熱血沸騰了,熱血沸騰哇!

  為甚麽僅僅一句詞,居然能撩撥的我滿腔熱血湧心口,太豪邁了!

  高陽拉著李治的手,蹦蹦跳跳地撒著嬌,雖然她隻比李治小一點,可她卻把小九當作大哥哥,最疼愛她的小哥哥。

  "我要歌詞,小九哥,你要教會我唱,我要唱這歌給父皇聽,這首歌怎麽寫的,居然包含了辣麽多的東西,太了不起了!"

  "好、好、好,教你、教你,一定教會你能唱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