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戰前會,速殲吐穀渾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6 12:30      字數:2809
  李靖指著軍事地圖,向各部將介紹軍情和地形。

  "今日召集諸位,商議下一步行動,據我們探知,慕容伏允已縮兵力退至青海庫山、曼頭山一線,據險而守。

  離我軍最近處的庫山、牛心堆距我部有四百餘裏路程。"

  李靖繼續講。

  "吐穀渾在青海東南布置近十萬作戰兵力;

  其中庫山,兵力約三萬人;

  曼頭山,兵力兩萬,依托曼頭山和曼頭城而守;

  牛心堆,兵力三萬餘,扼守拉脊山;

  樹墩城,兵力約兩萬。

  這幾部均是依據險峻山勢而守,易守難攻;

  其中尤以庫山為最,為吐穀渾精銳。

  更遠處,大非川有兵力和族人約四萬;

  伏俟城,有兵力約三萬人。"

  正麵十多萬精兵,另外幾處相加,總計有近二十多萬作戰力量,除了吐穀渾所部的鮮卑部,還有一些黨項、羌等仆從部落,吐穀渾看來是全民動員了。

  此次大唐~軍隊總共不過八萬人,加上段誌玄和涼州的李大亮所部,也差不多才十一萬人,還是以步兵為主,騎兵隻占不到五成。

  吐穀渾軍隊打仗的特點,若打不贏你,撒腿就跑,讓你很難追擊。

  情報也顯示,吐穀渾軍隊是打算見機不妙就撒丫子跑路!

  通報完軍情,李靖看著將領說,"本帥想先聽聽各位對此戰的看法,如何打為好?"

  這是李靖風格,李靖深諳禦將之道。

  "大帥,末將以為,我方當以精銳騎兵,出其不意,快速進擊,殲滅吐穀渾有生力量。"

  李道宗發表意見。

  "我軍此番西征,兵力之巨,實乃近年罕見,最好是一舉全滅吐穀渾軍隊,萬不可停止進軍,自損士氣。"

  李孝恭發言。

  "大帥,末將有不同看法。在此之前,末將也認為應以精銳騎兵長驅直入,速殲吐穀渾部兵馬;

  但現在,慕容伏允已做好防備,將軍隊後撤到庫山至曼頭山,據險而守。

  他們對當地地形非常熟悉,我方雖有詳細情報,但吐穀渾軍隊也已探知我軍動向,我方戰機已失。

  在這種情況下,不宜深入,所以末將以為,應作長遠打算!"

  段誌玄發言。

  "大帥,末將同意李將軍看法。末將以為,速殲吐穀渾軍隊想法固然是好。

  然,吐穀渾在此經營多年,對環境熟悉,今又據險死守,攻擊難度非常高。

  近段時間,末將也曾與吐穀渾軍隊交過幾手,一接觸,若不敵我,吐穀渾軍隊即快速撤離,我方難以追殲,也怕中其埋伏。

  我軍遠道而來,不知敵情,不熟環境,當不可深入,宜穩紮穩打為上。"

  薛萬徹和薛萬均兄弟也支持李孝恭和段誌玄的意見,認為應穩步推進、穩紮穩打,鄯州刺史李玄運也持相同觀點。

  "哦,還有人有不同意見嗎?"幾位將領發言後,李靖臉上沒有變化,也沒發表意見,而是問餘下諸將。

  剛歸唐不久的契苾何力發言。

  "大帥,末將支持李道宗意見,我方以騎兵高速突進,尋機與敵正麵交手,殲其有生力量,速戰速決。

  此舉定出乎吐穀渾意料之外,也正是大帥用兵之道,若屯兵不前,定會損我士氣,我契苾部願作為進攻的前鋒。"

  契苾何力長的粗大威猛,年不過十五六歲,一口流利漢話,舉手投足間頗似漢人。

  執思失力也持契苾何力一樣觀點,並願領其本部打頭陣。

  這兩員胡將的言論,完全可以理解,他倆歸附後,得李世民重用,都授以左領軍將軍職,然卻未建軍功,都想借此大戰機會立下戰功,以證明自己能力,從而得到李世民和朝中官員的認可。

  李道宗再次強調說"大帥,戰機轉瞬即逝,必須盡快決斷,快速出擊,庫山一線吐穀渾軍隊離我軍最近,請大帥允許末將率部先行,攻擊庫山敵軍。"

  接著又有一些各部部將發表觀點,但多是傾向於,全軍逐步推進、穩紮穩打。

  李靖還是沒有表現出特別神色,環顧左右言道,"唔,還有嗎?"

  其他將領不約而同看向李治。

  這個九皇子,怎麽就不說話呢?

  李靖也望向李治,微一頜首。

  "大帥,末將以為,如今我軍已掌握敵人詳細情報,宜舉大軍快速出擊,快速殲滅吐穀渾有生力量。

  從幾個方向分兵包抄,一旦其逃跑,我軍也能夠及時阻擊,不讓其遠遁入漠及河源。"

  李治把在李靖麵前說過的計劃再詳細講一遍!

  李治剛說完,眾將瞠目結舌,滿臉訝然,一些人在下麵交頭接耳討論。

  嗡嗡聲,不絕於耳,大手筆,絕對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大手筆!

  這小李治和老李靖就像是一個模子裏印出的,胃口大得出奇,不戰則已,一戰就要把對手,全吞。

  也有人覺得李治說大話,初生牛犢不怕虎,對方可是有二十多萬兵力!

  "各位。"李靖壓壓手,示意將領們安靜。

  "眾將都發表了看法,本帥都會考慮,還有一些情況你們也要了解。"

  李靖接著把已掌握其他地方情報都向在場將領們進行了通報。

  "據最新戰報,洮州羌叛亂,殺刺史孔長秀,附於吐穀渾,高甑生部對洮州羌發起進攻,經過數日戰鬥後,擊破了叛羌。

  這些部落遊移不定,給高甑生和李道彥部帶來諸多不便,本帥已使人以重金利誘黨項人,但願李、高兩將能領會其中意思,率部到達預期目的地。"

  跟著李靖又和諸將熱烈討論一番,商議近兩個時辰後,李靖宣布作戰計劃,

  "本帥決定,快速出擊,速殲吐穀渾,各將聽令。"

  李治聽著訝然,李靖布置的作戰計劃居然和他剛才所說基本相似!

  按李靖安排,各部分兵出擊。

  北麵,青海北岸方向涼州李大亮部,加速從青海北方穿插,經浩門河穀插向湖西部伏矣城西北,重點是阻斷吐穀渾軍隊西北逃竄之路;

  段誌玄部,從鄯州南下越過拉脊山,穿插至黃河河穀行至黃河源一線,截斷吐穀渾往烏海、河源的退路;

  高甑生部,從鹽池一帶插進,李道彥從鬆州經赤水與段誌玄部匯合後,攻擊大非川一線。

  本部人馬,從正麵攻擊吐穀渾軍隊;

  唐~軍由三個方向,對吐穀渾軍隊形成合圍之勢;

  糧草物資運輸,由李玄運負責。

  第一仗,由李道宗率一部及契苾何力部及李治所部神策軍,共兩萬五千餘精兵,快速突進,攻擊庫山之敵,力求出其不意,全殲庫山之敵。

  李靖親率餘部,跟隨突進,目標是攻擊曼頭山及牛心堆一帶吐穀渾軍隊。

  眾將看著李靖的手在地圖上移動,和李治剛才所說相似,隻不過部署更周密。

  這老李靖與小李治,爺孫倆是早已經商議好的,還是想到一塊了?

  分兵突進,麵對人數占優的吐穀渾軍隊,會不會冒很大風險?

  眾將心裏明白,若進展順利,吐穀渾的幾十萬大軍和族人,定是在劫難逃,而且,李靖指揮的戰役,還未曾有過敗績!

  李靖寫完作戰命令,令以六百裏加急送往長安;

  也急送李大亮部、李道彥部、高甑生部;

  並令其嚴格按令行事,不得有誤,否則軍法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