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挖銅礦,沒破銅爛鐵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3      字數:2848
  <b></b>呀,不是索要那帖子啊!

  心中一寬,李治狡猾一笑"父皇,若是單純的賣豬,哪怕是盈利不少,可這些錢,父皇,看得上嘛?"

  李世民本想說看得上,可想了想、似乎不妥,便又,微笑不語。

  李治趁機道"父皇,我想在鹽田湖設立豬的集市。李莊呢,則提供種豬,傳授養豬,之道。

  如此,可以借機大力的推廣養豬,並且也在鹽田湖養豬,擴大肉豬數量。"

  李世民便恨恨道"白白便宜了他們。"

  李治看著父皇李世民,忍不住笑,言"父皇啊,經營之道,買賣是最下乘的,要掌握市場,隻有掌握了市場,才有主動權。

  一旦大量人口來此鹽田湖給豬配種,派人來學習養豬之道,那麽,這市集就建立了,便可帶來,繁榮繁華。

  有了人口的流動,即可衍生百業,而百業興旺,又可促進更多交易產生,所以兒臣打算和母後、姐姐在此設立市場,到時收益,還是原來方法分賬,父皇以為如何?"

  李世民眼睛精光四射了,他極為滿意頷首,這個法子更妥當,隻有如此,才可大力推廣,養豬;

  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天下有莫大好處,對他大唐盛世夢想也有極大,好處。

  至於李治分賬法,則很合自己,胃口,自己還沒開口,李治就願意將七成利潤分給他父皇和姐妹們。

  "隻是,"李治隨即道"要管理市場,就必須有權威,如若不然,有人尋釁滋事,這鹽田湖又在荒郊。"

  李世民便笑言"此事,朕自有主張,你不必擔心。隻是朕最近很擔心太子,他行事不像你,不專注、沒毅力。"

  李治沉默不語,這是父皇在試探我呢,我才不會,上當。

  "小九兒,關於國企建立的問題,朕與幾位重臣商量了一下,決定先搞個試點。你看在那裏搞比較好?"

  "父皇,當然是東都洛陽了。"

  "哎,對,這是個最理想的地方。你那個工業區不是需要利用水力嘛,那就在洛水尋一處地方試驗好了。

  此事,你也不用管了,你隻負責接待東都派來的工匠們就行了。"

  "父皇,兒臣想在長安也建個國企,叫皇家建築工程公司。專門給人蓋樓房、修路,兒臣想先把長安到洛陽的水泥路修起來。"

  "哦,這要投不少錢吧?"

  "不要父皇一文錢,兒臣捐10萬貫,作為這公司啟動資金。"

  聽說不要他掏錢,李世民心情就愉悅,小九兒懂事,這是國企啊,小九兒自己掏錢幫朕建國企,就是幫朕賺錢啊!

  "你的國企運作章程呢?"

  "哦,兒臣見到父皇一高興,就忘記呈給父皇。兒臣帶來了。"

  "好,好,不過呢,總是要你捐錢,父皇心裏過意不去,還有你練出強悍的新軍,隻給你一個鹽田湖,有點說不過去。

  房相和杜相、李靖、李績,都給朕諫言,說給你的賞賜太輕了,朕再給你些賞賜吧,免得他們總說朕不公。

  你想要什麽?"

  "父皇,真要再賞賜些兒臣些寶貝?"

  "真的,用你的話說,比真金還真。"

  "好吧,父皇,兒臣要鄠縣,最好是鄠縣西南。"

  鄠縣?

  鄠縣也屬於京兆府,其實和長安相鄰,不過數十裏的路程罷了!

  這個小縣與長安隔河相望,卻因為縣中多山,處於秦嶺餘脈,因此農地稀少,格外貧瘠!

  在朝廷看來,這京兆府之下小縣,若不是靠近長安,簡直就是雞肋,和關中區域其他縣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每一次遇到災荒,最慘的往往都是這鄠縣,原因無他,窮,非常窮!

  李世民聽罷,啞然失笑。

  他還以為李治會獅子大開口呢,可卻是小九子要了這麽窮的窮縣。

  李世民就故意數落"小九子,你什麽都好,唯獨對地理有所欠缺,好吧,姚力士,你查查,這鄠縣有多少戶人口?"

  可李世民還有重口味,他想看小九子出臭的表情,一定會很精彩。

  未幾,姚公公房進來道"陛下,鄠縣乃是小縣,前些年遭遇戰亂,去歲又遭雪災,可謂是十室九空,前年的時候,縣中戶冊尚有三千,到了今歲,以臣預計,隻怕不到兩千。"

  "如此甚好,這鄠縣貧瘠,便將這鄠縣封給小九子吧,你勞苦功高,理當受此封賞。"

  這純是李世民在說反話。

  李治立即道"兒臣感激不盡。"

  李世民卻笑言,"你到時不要哭才好。"

  我會哭?

  我現在高興得都想高歌一曲《難忘今霄》了!

  李治心裏想,到時還不知道哭的是誰呢?

  真以為他傻嗎?

  奶爸都說了,這是他故意沒在大唐礦藏分布圖上標注礦產的地方,是專門留給李治的。

  鄠縣,是關中地區最大礦脈!

  無論是銅是鐵,或是金銀、煤炭,出產都是極大!

  到了後世,整個陝西礦產,很都是從那裏來的,隻不過在唐朝,沒有發現這鄠縣的價值。

  李治有了鄠縣,可以吃十個一百年!

  有了這鄠縣,下麵才能演出一幕更大的好戲!

  這樣的大實話,當然不能在這個時候說出來。

  李治便正色道"父皇所賜,莫說是這鄠縣,便是破銅爛鐵,兒臣也甘之如飴,無一日不感念父皇恩澤。"

  破銅爛鐵?

  這銅,可是當今貨幣,銅說穿了就是錢。

  而至於鐵,那自不必說,乃是天下最重要物資,唐朝可沒有破銅爛鐵之說法。

  不過李世民也隻是輕描淡寫、一笑而過,朕就等著你來,哭訴吧!

  ……

  鹽田湖建起了專門豬市,隻是這豬市位置卻偏僻,這是當然的,終究配種這東西,兒童不宜。

  大量勞力,砍伐樹木,搭建起了數個房屋,鹽田湖鹽業總部也在此掛牌,專門向外作批發。

  此前,因為白鹽、雪紙大賣而大舉招工,引來四麵八方數萬流民,也在附近搭建了自己屋舍;

  當然,這些屋舍很粗陋、寒酸,不過求一個遮風避雨地方罷了。

  這些人統統落戶鹽田湖,而很快,他們就嚐到鹽田湖的好處。

  鹽田湖這裏,到處都需要人工,各式作坊,印刷、建築、製鹽,行業公會已經建立,這就意味著,所有鹽田湖雇工,都必須雇傭落戶本地人,勞力在這裏,變得緊俏。

  在鹽田湖外頭,哪怕是你有力氣,也沒人雇傭,就算雇傭,在大唐能給你混口飯就不錯。

  可在鹽田湖這裏,作坊主發現作坊隻靠供應一日三餐,已經雇傭不到勞力,甚至還需每月再支付數百文薪水。

  一下子,鹽田湖庶民草根,驀然意識到,本是無根浮萍客他鄉的他們,居然產生了優越感。

  更可貴的是,鹽田湖逐漸收緊了落戶條件。

  想進的人再沒機會,原本留在這裏的人,有了大量工作機會,隻要肯出力氣,就可以保證自己衣食無憂;

  於是鹽田湖內各種傳言登時傳開,在關中各處,竟成了一處幸福孤島。

  老餘看著各個作坊和行會所花出去大量雇傭成本,心疼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