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看放榜,朕有一賭約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2      字數:3321
  <b></b>李治道"老餘放心,父皇是明君,豈會讓他的小九子,被那隔壁姓王的欺負,父皇早就收拾他了。"

  老餘聽罷,樂嗬嗬道"原來如此,倒是嚇了老夫一跳,無事便好。"

  他捋捋胡須,回頭吆喝。

  "快,都將刀劍收起來,我們是有閥閱的皇族,講的是詩書傳家,不要動輒喊打喊殺,別人要笑話的。"

  一群老兵便各藏了兵器,沒事人一般作鳥獸散。

  老餘還想說點甚麽,李治卻說餓了,於是便揮揮手"去吧,去吧。"

  李治卻是悲催難過,科舉之後,他樂嗬嗬修書給那七個讀書人,深情召喚他們來府上一敘;

  終究是格物學堂裏第一批學員,昨日他們以格物學堂為榮,他日格物學堂以他們為榮,學堂的榮譽第一啊!

  可哪裏能想到,這七個讀書人回了書信,不約而同,都稱病了不能走路。

  臥槽!

  這是人幹的事嗎?

  養你們兩月,人人吃的肥頭大耳,平日也沒少談心,噢,現在過了河,就想,拆橋?

  豈有此理,做人不能這樣,沒良心。

  李治氣得半死,又過兩日,朝廷發文,預備,放榜。

  放榜也是李治提的建議。

  這也是防後世明清所為,科舉出了結果,結果揭曉之時,還是要熱鬧一下才好。

  皇榜張貼出來,大家圍看,高中者,值得誇耀,落榜者,得到勉勵,這是好事嘛。

  放榜地點,就在承天門!

  此門是連接皇城與長安,出入宮禁的中軸門;

  承天門外,就是著名橫街。

  這橫街,就等於禦道;

  此處開闊,位置也顯要,在此放榜,足見皇帝和朝庭對科舉高中者的重視。

  選定吉日,便有宦官知會李治,後日去承天門城樓陪皇上觀禮。

  因為放榜意義重大,無數百姓觀榜,而皇帝與百官登上皇城城樓,熱鬧一場,不香嘛。

  李治還惦記著和父皇賭約呢,便在心裏默默碎碎念,但願都能中、都能中,我大唐,公正、公平、公開!

  奶爸給的名單,還會,有錯嗎?

  李治很期待,但兩天時間,似乎很難熬,李治便掐著時辰,終於熬到,當日清早!

  李治早早起來洗漱好,匆匆換上王袍,晴兒擺弄李治一番,穿戴打扮一新。

  大清早,李治就騎車出了門,天色還早;

  騎到宮門外,果然見許多文官武將都來了,李治便隨著人流走,身後有人猛拍李治的肩。

  這手如蒲扇,力道極大,嚇得李治以為是來尋仇的,身子一哆嗦,下意識要大叫。

  回頭看,果然,來人果然是來找他李治,尋仇的。

  這人齜牙咧嘴瞪著他,正是甑山縣公,郝相貴。

  李治身後的薜仁貴警惕萬分瞪著他。

  李治定定神,還不等他做出反應,郝相貴眯著眼,眼掠鋒芒,卻道"晉王殿下真難尋。"

  於是李治氣勢洶洶為自己壯膽。

  "我大唐是講王法的地方,甑山縣公請自重。"

  "老夫當然自重。老夫又不敢打你,你怕個甚麽,隻是和你打個招呼。"郝相貴咧著大嘴道。

  說著,瞪了李治一眼,所謂仇人見麵分外眼紅,他是不能拿李治怎麽樣。

  可郝相貴現今為滁州刺史,當初歸附李淵時,也曾提過大砍刀從街頭殺到街尾;

  這開國縣公的爵位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拿命拚出來的。

  所以他麵上,常帶殺氣。

  李治則誠懇道"不知處俊可好,我很想念他。"

  其實原本曆史上,郝處俊和李治的關係就很鐵,李治接了李世民的班後,郝處俊便官運亨通,最後還作到宰相。

  而李義府呢,李義府很早就是晉王府的人,即很早開始,李義府就是李治的部下。

  郝相貴,齜牙咧嘴,死死盯李治,眼神要噴火花,差點沒有憋住,怒火,恨不得拍扁,李治腦袋。

  可他還是忍住了,喘著粗氣言道"不勞掛心,吾兒與晉王沒瓜葛。"

  李治聳聳肩,鬱悶悵然"世人多誤我!"

  說罷便鑽入人流。

  此時,李世民已是身穿龍袍擺駕而來!

  城門樓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恭候禦駕。

  百官朝李世民行了禮。

  李世民含笑,言"科舉放榜,堪為盛典。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朕登極數年,殫精竭慮,心中所念,便是希望朕身邊,多一些賢才為朕分憂,讓天下英雄盡入朝堂。"

  姚公公為李世民斟茶,李世民抿一口,又笑"說起來,朕與人還有一場賭約呢?"

  眾臣,靜謐傾聽。

  聽李世民突的說賭約,都驚異,皇帝還打賭啊,跟誰?

  於是許多人來了興趣,願聞其詳。

  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聽到“看盡長安花”這句詩,便相互對視一笑,心裏暗綽綽地想。

  陛下又開始,表演了。

  皇帝可沒有,如此才華,這一定也是如這皇榜和賭約一樣,是李治專門說給皇帝的,陛下今天又拿來,顯擺。

  不過小李治還是飄了啊,你怎麽就能舉薦七人呢,唉,終究,還是個,小孩兒。

  李世民抬眸,目光搜尋到角落裏的李治。

  他看著李治,甑山縣公郝相貴眼睛也從未離開過李治,這令李治感覺自己被賊盯上了,鴨梨山大。

  李世民哈哈大笑"小九兒,你來,你說,朕說的是不是。"

  皇帝豈可與人打賭,如此兒戲,就有禦史躍躍欲試,想要上前進諫,糾正。

  可李世民四顧無人,隻盯著李治!

  李治硬著頭皮、無奈道"是的,兒臣記得,是有一個賭。"

  李世民繼續笑言"諸卿肯定以為朕與晉王在兒戲,這個賭,恰好與今日放榜有關。

  若是李治所薦七個舉人,有一人高中,朕便充許他隨大軍出征吐穀渾。"

  眾臣一聽,大笑。

  鬼知道那七人是神馬貨色,進士科有這麽,好考嗎?

  不過,七人,中一人,說不定還真讓這小子走鴻運蒙對一個呢?

  李治有點懵,賭約好像不是這樣,這標準還,降低了。

  令李治更始料不及的是,李世民繼續道"可若是這七人沒有中,晉王便承諾,要給大軍捐三萬套冬裝。"

  李治急了,下意識就說,"我,我沒這樣說過。"

  父皇,你這臉還要不要了,我有這樣說過嗎?

  這個坑有點,大呀!

  還是低估了父皇臉皮厚,早知如此,就該,簽字為據!

  李世民麵帶微笑,見李治否認,也不氣惱,笑吟吟言。

  "是嗎?也許是朕記錯了,朕年紀大啦,精力大不如前。

  可憐朕是白高興了一場。也罷,就當沒有這個賭約吧,哎……"

  一聲長歎,便裝出一副中年人常有惆悵。

  那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聽了,便曉得,這皇上果然又是在,壓榨,小九子;

  不是去吃豬肉占點小便宜辣麽簡單了,而是起心動念,改成貪婪,壓榨!

  大唐進士科,考中之難,有目可睹,莫說七人中一人,便是這屆全部進士都不一定能取,七個名額。

  所以,這個賭約是,皇帝穩贏!

  小九子肯定,輸!

  這下子九皇子又要,大出血!

  李治無奈無語。

  眼見所有人目光看著自己,李治驀然有一種,好像自己在犯罪的感覺。

  李治便打岔"咦?"

  長孫無忌即咳嗽一下道"晉王,不要發出怪聲,小心君前失儀。"

  李治便道"長孫相公明鑒,我之所以如此,說來也巧,經父皇提醒,我還真想起來啦,是有這麽一個,賭約。"

  李世民聽罷,濃眉揚起,一臉喜悅"你若是忘了,也不打緊,朕隻和小九兒你玩笑而已。"

  李治正氣凜然"父皇,兒臣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世民莞爾一笑。

  為了錢,他是愁白了頭發啊,吐穀渾越來越不安分,若是不給予痛擊,隻怕一入冬,各處邊鎮百姓便免不得要遭屠戮。

  朕是為了天下蒼生而賺小九兒手裏一些小錢錢,也罷,等國庫豐盈,內帑充實後,再尋由頭賞還他便是。

  想到這些,李世民心裏就悲傷、悲憤,沒錢,皇帝也難!

  李世民心裏千回百轉,卻不露聲色,環顧左右,問"不知在此,有多少人,子弟參與科舉?"

  他一聲詢問,立即有數十個大臣站了出來,也包括了同樣和李治站在角落裏的甑山縣公郝相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