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造紙術,豈能示於人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2      字數:2935
  <b></b>這造紙利益顯而易見,哪怕將來廉價出售,想必‘樂章紙’也將擊敗天下其他各處紙張,利潤可想而知。

  李治這個小子,掙錢倒是很有一套,未來這樂章紙業牟取利益,隻怕不在鹽業之下。

  而這份利益還都在自己兒女手裏,在他們手裏不就是在他李世民手裏!

  李治這孩子,忠厚,居然對她兩姐姐這麽好,朕放心了,那怕朕不在了,長樂、豫章、兜子,還有小九子照顧。

  李世民此刻心裏美滋滋。

  不過李治又開始作怪。

  "不過父皇既然詢問造紙的秘方,兒臣乃是父皇的兒子,既是父子,也是君臣,於情於理,兒臣都不敢藏私,更不敢欺君罔上。

  樂章造紙與其他造紙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改進了工藝,譬如對於毛料進行……"

  房玄齡覺得自己心跳加快,心要從嗓子眼裏跳出,表麵上雲淡風輕,可這一刻,他卻連呼吸都不敢粗重。

  虞世南擦拭唇角血跡,他本是麵白如紙,在這一刻,居然麵上也恢複血色,他紋絲不動,不敢使自己發出任何輕微響動。

  但卻在此時,李世民大手一揮,恨恨喝道,"夠了!"。

  你個笨蛋,這麽重要的東西,也要大庭廣眾說出來,也不怕人偷去。

  不對呀,這個孽子辣麽聰明,有時都敢戲弄朕,這次表現這麽笨,這對嗎?

  這小子有點像故意的?

  這一定是這小子又在戲弄朕!

  但是,李世民仍然義正言辭職"這是奶爸送給你的秘方,朕方才不過是隨口一問。

  你這個小子,真是好不曉事,此為你晉王府立業之本,豈可輕易示人?

  朕問你你便答,那朕若是讓你去死呢?"

  李治立馬苦瓜相變了出來——這算不算要賜死啊?!

  房玄齡和虞世南流露出了失望之色,而後,用一種複雜而幽怨目光看李世民一眼。

  李治尷尬"若是君要臣死,臣……"

  "住口。"

  李世民怒瞪李治"小九兒你自小就聰明,應該知道朕的本意,朕方才不是說了,這是晉王府的秘方,不可示人。

  往後莫說是別人,便是朕來問你,你也要守口如瓶,年輕人要善於愛護自己財富,做人要留一點心眼。"

  這算不算是皇帝親口下旨,讓自己保護秘方。

  李治心裏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千古一帝,就是牛逼,居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有了版權和專利的意識!

  佩服,佩服!

  "兒臣明白了,兒臣一定謹記父皇之命,往後無論是誰,打死也不說。"

  李世民臉色緩和,他眼睛閃動著,帶著幾分對未來期許。

  朕征遼東的錢有望了。

  然後,李世民才想起,方才虞世南似乎有異樣"虞公,你身體無礙吧。"

  虞世南隻覺得方才自己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真差一點,便要性命垂危。

  可到了後頭,刺激量陡然又大增,可能是激發了身體某些潛能,雖是顯得蒼老許多,卻還能勉力撐住"陛~~,陛下,老臣~~~,無礙、無礙。"

  李世民放下心來,輕籲口氣"朕擔心呀,無礙那便更好,再或者朕讓太醫給虞公看一下,讓人安心些。"

  說著話,他又滿麵紅光言"虞公看朕這小九子如何,朕就愛他老實忠厚,朕年輕時,也是這樣實在。"

  虞世南,"~~~"

  這一次,虞世南著李世民眼神,帶著幾分嫌棄,不過這眼神隻在眼底一閃而過,並沒有表露,因為他遺憾啊,可惜沒聽到造紙秘方。

  可虞世南登時又,激動了。

  "臣要恭喜陛下啊,若一切都如李治所言,那麽,我大唐將開千年未有的先河。

  一旦紙張可以大量使用,那麽,這天下可以湧現多少人才呢。

  就說版書之道,更不知要出多少大家,任何文章,都是需用紙書寫,紙為載體,有此,則陛下文治,可期。"

  他這話,很公道、很現實,確實如此。

  房玄齡眼掠神采,讚同說道"陛下,虞公所想乃是文治盛世,而臣卻以為,樂章紙還有一個巨大好處,可謂是利在百世萬代。

  陛下,紙張昂貴,雖然三省六部,以及各州官長可以隨意用紙,紙張昂貴,便是州縣公文,也無法做到普及用紙。

  文吏們很還是采用竹簡來進行公文往來和記錄,這竹簡,沉重不說,而且無法大量記載,以至於許多公文和文牘都有記載模糊,語焉不詳跡象。

  且竹簡笨重,占地又多,據臣所知,一縣之地,單單為存放文牘,就需有數間庫房,用來庫存竹簡。

  且想要搜索往年文牘,還費時費力,許多文吏,不堪其擾,怨聲載道。"

  房玄齡終究是宰輔,站在他的角度,這紙用處可就更大了。

  房玄齡直接指向的,乃是紙張廣泛應用之後,所帶來的行政效率問題。

  用更少人,輕鬆辦更多事,這帶來的行政效率,還有官府對士民掌控,甚至是賦稅征取,都有著巨大都好處。

  說到激動之處,房玄齡滿臉興奮,他太清楚這廉價紙張的好處了。

  "陛下可知,去歲,餘杭郡將一年錢糧簿冊以及兵、戶、田畝等等文牘送來長安,花費多少時間?

  他們自三月出發,到了五月,方才到達,來的有文吏一人,差役三人,徭役十二人,帶來文牘,足足有四口大箱子,沿途跋山涉水,搬抬如此重物,耗時耗力。

  而大量文牘送到戶部,戶部又不得不派出三個文吏與之接洽,又花近半月,方才將越州之事理清。

  陛下啊,若是可以大量用紙,則事半功倍,所有文牘,都可直接用快馬送到京師,何須如此多人力物力,這還隻是其一。

  官府借此,還可以精簡庫房。可以減少文吏浪費。

  陛下啊,臣之所言,不過是這好處些許,將來還有更多好處,臣也無法想象。"

  "隻是,"房玄齡容光煥發、笑逐顏開,,雖然不能得知這造紙秘方,令他遺憾;

  可他終究,目光遠大,清楚知道,廉價的紙張,能給大唐帶來的巨大好處是甚麽。

  "隻是臣可以斷言,一旦可以大規模造紙,其妙用無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李世民目光閃鑠,房玄齡一直都是沉穩低調、謙虛謹慎,而今日房玄齡如此激動,可見這位肱骨之臣,已經激動到了何等程度。

  李世民也激動起來。

  文治武功啊,憑著這個,朕之文治,便可更近一步,文治武功齊頭並進,這天下才能興旺強盛。。

  李世民眉飛色舞"房卿與朕可謂是不謀而合。此紙妙不可言,這一次,李治立了大功勞,李治~~"

  "兒臣在。"

  李治聽他們這麽說,也嚇著了,原來我這樣偉大。

  不過,若是紙張當真能廣泛應用,其效用,其實不啻和後世用電腦取代紙張辦公差不多。

  李治此前沒有想到這一點,他所想到的是能賺多少錢,或者,是能給自己學堂招生帶來多少好處。

  哎,還是粗俗了些啊,本來可以脫離更多一點低級趣味的,還得努力,爭取早日成為一個格局崇高的人。

  李世民滿是欣賞看著李治"造紙之事,絕不可懈怠,朕要你趕緊提高產量,朕等你好消息。"

  李治道"兒臣遵旨。"

  李治雖然應承下來後,但頭腦卻有些發暈,來時被人指責,現在卻一下子金光閃閃了,反差太大、有點不適應。

  原來,我這麽,偉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