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很簡單 ,燃燒需充分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1      字數:4207
  <b></b>"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燃燒的火堆,如果你用棍子攪動一下,火勢會變得更大。"

  李世民皺眉、思索,"這個倒確實如此,以前野外行軍,火堆快要熄滅了。

  兵士往往就會用木棍翻動一下,火勢又重新變大了,難道這也是格物?"

  "是的,那父皇有沒有想過,為何會這樣?"

  "為甚?"

  "因為燃燒的更加充分。"

  "燃燒的更加充分?"

  看到李世民開始對自己說的話提起了興趣。

  李治便好好的給大唐天子和宰相好好上一堂入門級物理課,也就是格物。

  太極殿中,李世民和房玄齡他們都瞪著眼睛盯著李治用火折子點燃蜂窩煤爐子。

  李治的話,他們已經對蜂窩煤的情況有了簡單了解。

  現在就要看事實是不是和李治說的一樣。

  "父皇,第一次用蜂窩煤爐子,需要一點點木炭,或者其他易燃東西幫助點燃蜂窩煤。

  之後就隻需要在蜂窩煤燃燒完之後逐個更換就行。"

  "按照你這麽說,蜂窩煤豈不是一直在燃燒,太浪費了吧?"

  李世民算得上是一個節儉皇帝,所以李治的話,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浪費。

  "父皇聖明,您這是問到點子上了。"

  李治雙手放在開始變得火紅蜂窩煤上麵,不急不慢回答著李世民問話,順便輕輕拍一個馬屁。

  "一樣爐子,如果不熄火一直燃燒的話,肯定是很浪費材料,甚至浪費的比使用的還要多。

  但是父皇注意到沒有,兒臣這個蜂窩煤爐子和一樣爐子有一個不一樣地方。"

  "哪裏不一樣?除了形狀稍微奇怪一點,也沒有看出來和碳爐有多大區別。"

  李世民圍繞著蜂窩煤爐子轉了一圈,有點困惑看李治。

  "是沒有多大區別,但您看到這小鐵片沒?"

  "小鐵片?你說的莫非是這個東西,它有用?"

  李世民看到整個爐子也就是其中一個側下麵有一個圓圓鐵皮。

  "沒錯,妙就妙在這裏。"

  李治露出微笑,"剛才我解釋碳毒的時候,有提到過燃燒原理。

  這燃燒的物體如果不能和空氣充分接觸,就會燃燒的不充分,甚至是不燃燒……"

  沒等李治說完,房玄齡猛的一拍腦袋,"我大概明白了,莫非這個小鐵皮就是控製蜂窩煤和空氣接觸?

  需要使用的時候打開,讓蜂窩煤充分燃燒;

  不需要使用的時候就蓋上,讓蜂窩煤盡可能不燃燒,這樣就能夠讓蜂窩煤變得更加耐燒。"

  房玄齡這麽一說,李世民也很快就理解。

  "這麽說來,這個蜂窩煤和蜂窩煤爐子還真是好東西,很是適合各家各戶使用。

  對了,這個蜂窩煤價格貴不貴?"

  "父皇,蜂窩煤成本很低,普通一個匠人一天可以加工出兩千個。

  算上前麵煤礦挖掘、粉碎的人員,平均一個人也能有五百個以上產量。

  所以兒臣認為一文錢五個蜂窩煤算是一個比較合適價格。"

  李治喜歡錢,但也不是那種為了錢趁火打劫的人。

  長安城乃至關中道,這段時間非常需要取暖物質,如果有了廉價蜂窩煤,至少可以解決大半問題。

  "一文錢五個?晉王殿下,這一家五口普通人家,像是這樣天氣大概需要幾個蜂窩煤?"

  房玄齡緊張的看李治,生怕聽到一個很高數字。

  蜂窩煤要能走進千家萬戶,一定需要具備便宜好用屬性,否則再好也沒用。

  李治道,"像是這種天氣,如果一天都窩在家裏的話,取暖比較耗煤,大概需要十個蜂窩煤;

  如果省著點用,七八個也行。"

  李世民問,"隻是單純的取暖還是包含了一日兩餐做飯?"

  一日兩餐,你沒看錯。

  在大唐乃至大部分的封建王朝,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日兩餐。

  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沒有午餐說法的。

  頂多就是農忙的時候,早晚兩頓稍微吃的稠一點。

  "自然是不含的。事實上,使用這個蜂窩煤爐子,很多時候都是取暖與加熱兩不誤。

  上麵放上一個鐵鍋,裏麵裝滿水,既不耽誤取暖也可以燒水。

  同樣的,如果用來燉煮一個吃食,也甚是方便。"

  看李世民和房玄齡,似乎有大規模推廣蜂窩煤的意思,李治自然是要認真介紹一下蜂窩煤優點。

  自己王府"抵押"的各種東西,還指望著城外礦山變成金山銀山,好把東西重新贖回來。

  "如果天氣不冷,普通人家一天需要幾個蜂窩煤?"

  房玄齡心中已經有計較,這場倒春寒看來是有辦法對付了,這個時候他倒是開始關注更加長遠的事情。

  不愧是千古一相。

  "房相,如果普通人家單純做飯的話,一天三四個蜂窩煤就足夠了,比較節約的兩三塊夠了。"

  房玄齡在心裏默默算賬。

  一天兩三塊的話,也就半文錢花費,一個月也就是十幾文錢。

  放在山民那裏,自然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砍柴很方便,也沒有必要使用蜂窩煤。

  但是對於長安城裏人來說,不管是買柴火還是木炭,一個月需要的都不止十幾文錢,現在蜂窩煤又方便、又便宜,沒有理由不受歡迎。

  "陛下,外人對晉王殿下多有誤解,哪怕是微臣以前也沒有理解晉王才智。

  城外煤礦在前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開采了,但是一直到現在,晉王殿下才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這是實實在在的變廢為寶,利國利民啊!"

  李治解決了房玄齡最近一直發愁事情,他自然是不吝讚美之詞。

  "這個孽子,總算又幹了一件正事。

  不過無忌這次算是看走眼了,整個長安城勳貴都看走眼了。"

  李世民臉上雖然沒有笑容,不過心裏卻是一陣滿意。

  "三萬貫把煤礦賣了,長孫家以為賣了個好價錢,過幾天要是再有人想要買那些煤礦,微臣估摸著三十萬貫,晉王殿下也未必肯賣呢。"房玄齡微笑著看了一眼李治。

  "玄齡,你就別在誇獎這個孽子了,要不然指不定他又再幹出不靠譜事情。

  當務之急是立馬提高蜂窩煤產量,讓長安城百姓在最短時間內用上蜂窩煤!"

  李世民話一出口,李治就仿佛看到了無數銅錢在往晉王府滾滾而來,數之不盡,用之不竭。

  奶爸說得不錯,果然能把錢堆滿大明宮和太極宮。

  ……

  昨天又下一場大雪,放眼望去,整個長安城都白茫茫一片。

  文人騷客,找一家酒樓,約上好友,煮一壺米酒,日子不要太滋潤。

  但對長安城普通老百姓來說,卻是最難熬日子。

  這下雪天,不管是做小生意還是做農活,基本上都不要指望能有收獲。

  而漫長冬天已經把老百姓家中燃燒物消耗的差不多。

  "孩子他娘,實在是太冷,你看狗娃嘴唇都紫了,再這樣下去我擔心他受不了。"

  永慶坊裏一間普通民宅裏頭,一家四口正擠在一張木床上。

  家裏柴火已經所剩無幾,再用來取暖的話就連做飯都沒了。

  "他爹,家裏隻剩下幾十文錢,就是出去買木炭回來取暖,又能頂的了幾天?

  現在西市木炭價格已經是去年冬天兩倍,根本就不是我們家能夠用的起的。"

  看著懷中精神不佳一雙兒女,夫妻兩愁眉不展。

  "要不我去娘家看看,找我哥借些木炭。他在西市裏給大商家做事,多少積蓄。"

  "算了,他不是前段時間剛被人解雇嗎,也不知道他最近在忙,估計也不比我們家強。"

  夫妻兩唉聲歎氣時候,傳來敲門聲。

  "五娘,快開門,我給你們帶來好東西。"

  "是大哥,大哥來了,快去開門。"

  五娘剛開始還嚇一跳,這樣天氣有人敲門,可別是出事了?

  聽到是自家大哥,倒鬆一口氣。

  "大哥,這麽冷天,你不在家待怎麽跑來了?"

  他爹一邊開門一邊說,"咦,你怎麽挑著一擔東西?這是?"

  "這是蜂窩煤爐子,那個是蜂窩煤。非常好用,這兩天在長安城是一爐難求呢。"

  雖然是大冷天,但是挑著一擔東西過來的五娘大哥卻是滿頭大汗。

  蜂窩煤爐子也好,蜂窩煤也好,都是重物,挑著過來不出汗才怪。

  "大哥,這蜂窩煤莫非是用來取暖?"

  五娘之前覺得煤炭有毒不敢用,現在大哥又帶過來,有點糾結是要還是不要。

  不要,實在太冷,孩子扛不住。

  要吧,萬一中碳毒?

  "五娘,我前陣子不是被東家解雇了嗎。剛好西市新開一家蜂窩煤鋪子,大量招募夥計,我在西市算是比較有經驗的,新東家便讓我負責幫忙賣蜂窩煤。"

  五娘大哥興奮說著,"剛開始我也就是圖這家東家工錢給的足,也沒覺得其他有怎麽樣。

  但是我告訴你,這個蜂窩煤可不一樣,就連長安縣縣衙都幫忙到處推廣。

  原本我還擔心賣煤沒人要,結果現在卻是搶著買。"

  "煤炭有煤毒,大家不怕?"

  五娘一家四口自己做點小生意,平時在街口賣點胡餅,日子也算還過得去,所以煤炭這東西是從來沒有用過的。

  "五娘,你放心,大哥還能害你不成?這蜂窩煤和普通煤石不一樣,配合著這蜂窩煤爐子一起用。

  隻要你別把它放在完全封閉房間,就不用擔心中碳毒。聽說連陛下都在用,你難道還能比陛下更金貴?"

  "大哥你說呢,有你這麽比喻的嘛。"

  聽大哥這麽說,五娘的心鬆一口氣。

  蜂窩煤要是好用,那真就雪中送炭了。

  "蜂窩煤一文錢五塊,價格比木炭便宜一大截,關鍵還很耐燒。你們在街頭賣胡餅,使用蜂窩煤,單單木炭錢就能省下不少。"

  五娘大哥也算是真心替五娘著想。

  兄弟姐妹五個,前麵四個都是男的,隻有五娘一個女孩,所以他們家倒是沒有重男輕女。

  "當真如此?要好用的話,今天我們就可以重新出攤。前幾天因為木炭用完了,生意又不好,我們都躲在家裏沒有出門。"

  "好不好用,我給你試一試就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