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紅肚兜,難忘今霄
作者:大唐謫仙      更新:2021-04-20 09:01      字數:3699
  <b></b>崔傑撫掌笑言"在下答應,就當交李公子這個朋友了。

  大掌櫃,去取一萬二千貫官票來,再拿一百貫銅錢。

  不知李公子對店麵有要求?

  當然,崔某以本店信譽擔保,店麵的事情,一定讓您滿意。"

  李治再次搶說,"東市一間是做醫館,西市一間是賣雜貨。最好後麵有院子,本公子做倉庫用。"

  "哦,原來小公子還是一位醫生,利害,利害!"崔傑給李治拍馬屁道。

  雙方又聊幾句,溝通一些店麵要求,崔傑命人取來的一萬加上兩枚各一千貫官票也送到了。

  另外還額外奉送了一百貫現錢給李格,簽字畫押之後,待明日再來拿地契、房契。

  李治一把把銀票搶去,看了看李格和蕭淑然,把兩千貫銀票遞了過去。

  "這一千貫,給三哥你。這一千貫,給小妹妹。"

  "晉~~九弟,我不能要你的錢。"蕭淑然臉紅了,擺手拒絕。

  李格卻毫不客氣把一千貫銀票放進口袋,還勸著蕭淑然道,"蕭小妹,九弟給你的,你就拿著,不用跟他客氣。"

  崔傑和胖掌櫃笑眯眯地看著三人,敢情這不是親兄妹!

  也是,大戶人家嗎?

  誰家還沒有幾個表兄妹、堂兄妹的。

  李治趁機再次揩油,直接把銀票塞到她手裏,"拿著,哥送給你的,拿著。"

  她的手真滑!

  李格道,"好啦,拿著吧,走啦,吃飯去。"

  出了門,李治還在恍惚,一萬貫啊,一隻表就賣了一萬貫還搭上兩間鋪麵。

  師父不是說過幾天再給我一堆手表嗎?

  那得值多少錢?

  是啊,一萬貫,是多少錢呢?

  我們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麽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鬥米隻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那麽,一萬貫就是一萬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4130萬的購買力。

  這是多麽大的一筆巨款!

  ……

  李恪、李治,外加一個小丫頭,三人一馬當先,衝殺進鬆鶴樓。

  紈絝李恪是這裏常客,駕輕就熟摸進了一間包廂。

  李治今天得了一筆巨款,心情大好,又當著一個漂亮小妹妹的麵,這一頓大酒喝得那是天昏地暗。

  在那一刻,李治豪情萬丈,披發解衣,露出雪白的小身體,立於酒桌之上,望著鬆鶴樓下那翻滾的濤濤水麵,跳著搖擺,放聲高歌。

  "難忘今霄,難忘今霄,無論天涯與海角,大唐萬裏同懷抱,共祝願貞觀好、貞觀好,……。”

  就在李治因第一次喝酒,且因過量而興奮,大跳其舞的時候。

  一個紅色、錦繡、頗為精致的大紅肚兜,從其衣內飄然而下。

  好巧不巧地就落在了蕭淑然麵前。

  蕭淑然麵紅耳赤,這個九皇子竟然還有這愛好哇?!

  這是他的紅粉知己送給他的?

  是哪家小姑娘呢?

  這就尷尬了!

  李格臉刷一下就紅了。

  一時間,李格與小丫頭,大眼瞪小眼、瞅瞅人、瞅瞅肚兜。

  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把李格憋得臉紅的都要滴出血來。

  而李宮霸此時仍是不知不覺,還在跳的歡呢。

  然後,然後就一頭倒在歸海一刀身上了,李格不好意思地拿起肚兜,塞進李治懷裏。

  當然,後果也是很嚴重,吐得天旋地轉、日月無光!

  所以,李治就跟著悲劇了,被歸海一刀背回大明宮,李治就被憤怒的長孫皇後抓去麵壁思過。

  六歲小屁孩在鬆鶴樓喝的爛醉如泥,也確實讓人很無語,這也預示著一段時間內,李治的紈絝生活也停止了。

  因為長孫皇後在征得李世民同意下,給李治找了一個老師,當世大儒,孔穎達孔仲遠。

  對於這位孔老夫子,李治沒有抵觸,&nbp;但是說到要學習四書五經,李治可就不願意了。

  大唐時期科舉考試實際上是很輕鬆的,考的很多都是詩詞歌賦之類。

  所以,李治為了證明自己不需要再學習,當著孔夫子的麵就來了一首詩。

  "夫子,孤就不需要再學了吧,孤念一首新作給你聽,好不好?

  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孔穎達眼珠子瞪起來了,還好不好?

  這是傳世之作啊!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三歲小兒,都可以背誦!

  不過,這真是你寫的?

  看著孔夫子要吃人的眼神,李治嗬嗬笑了,師父真好,都給我想到了。

  晚上沒事兒時,躺在床上,師父還給我講故事,大內高手、程咬金隻會三板斧。

  嗯,哪天,也講給高陽和兜子聽聽!

  "這不算,誰知道是不是你讓人幫你寫的?"

  "那,老師,怎麽才算?"

  "老夫現在就給你出題,你當場作詩才算。"

  "那都是小事,夫子請出題。"

  "好,就以月亮為題,你作一首詩,給老夫聽聽。"

  "月亮啊,簡單,非常簡單,夫子,你看我是怎麽七步成詩。一步、兩步、三步、~~~七步,老師,有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啊,"孔夫子的眼睛再次瞪圓,又是傳世之作!

  明月光、地上霜,舉頭、低頭。

  對仗還是那麽工整!

  七步,隻有七步,妖孽,妖孽啊!

  "還不行,老夫還得看你寫的字,一個人寫的字,就象人的臉麵,如果字寫得醜,那就意味著人也長得醜。

  所以,老夫要看看你寫的字。"

  李治悠悠道,"夫子啊,孤發現你耍賴呀。"

  "嘿嘿,為了不辜負陛下信任,為了讓大唐有一個賢明皇子,老夫耍一下賴,有神馬大不了的?"

  孔夫子看樣子是一心要難為李治,這不,臉皮都不要了,連耍賴這話都敢承認。

  "嘿嘿,夫子,你好好看孤王寫字吧。"

  李治邊說邊在白紙上、用廋金體寫下了上麵的兩首詩。

  孔夫子拿起白紙,隻看了一眼就愣住,這是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字體,看起來瘦長骨傲,猶如斷金割玉一般,倒是別有一番韻味!

  "這,這,這……"孔夫子真的被鎮住,因為這樣的書體他確實沒有見過。

  以他的眼光自然明白此字體不凡,不知不覺地,他仔細又認真鑒賞起來。

  這真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字體!

  老夫子抬頭、懷疑"晉王殿下,這真是你寫的?"

  要知道,若是李治真的開創了新書體,那就可以給他冠上一個書法大家稱號了,而能獲得書法大家稱號的,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李治十分認真點頭"這叫廋金體。真的,比真金還真!這不是當著夫子麵寫的嗎?難道夫子不相信自己眼睛?"

  孔夫子狐疑地又看幾眼李治,這麽點大小屁孩真有這麽大才能?

  你才六歲,不是六十歲!

  孔夫子又開始耍賴皮,"還不行,老夫還得看看你寫的文章?"

  "老師,這是最後一個問題了,你不能再耍賴皮,說話算數?"

  "行,隻要你的文章能通過老夫的考核,老夫就不讓你學四書五經。"

  "好吧,老師,你看看這個。"李治說著從書桌下拿出了一本小冊子。

  孔穎達接過、細細看起。

  字體仍然是這種從未見過的,所謂廋金體。

  第一頁大大標題寫著《李治說格物》。

  孔穎達快速地看過第一頁,翻到第二頁,標題竟然是《老子論格物》。

  這裏麵都是一條一條的話語。

  ……

  "老子曰,於事變間存之道,格物即將審知之。"(在經驗現象之間還存在一些規律,格物就是要正確地發現它們。)

  ……

  "老子曰,試錯可以尋真。"

  ……

  孔穎達看著、看著,看到後來,竟然嚎啕大哭起來,一邊哭還一邊在嘮叨。

  "嗚嗚……多少年了,多少年了,隻知道要格物以致知,可是怎麽格呢?也沒個法子……老子啊!

  您怎麽到現在才把格物的法子傳給世人?這就是寶啊,是大道!"

  也許後世的人沒有辦法理解這個"大道"和科技樹有關聯,但是隻要他們深入知道儒學對古人思維方式的塑造,就能理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了。

  有了這個寶,儒家就開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過去因為不知道怎麽格物,所以儒家也就沒法致知,隻能一味搞道德、搞政治。

  雖然這兩樣東西能為儒家子弟帶來不少好處,能讓儒學變成顯學。

  但是儒學再怎麽顯赫,也掩蓋不了發展停滯的真相!

  所以儒學真正的出路,還是格物致知,而要走通這條出路,看來就得靠"老子論格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