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商鞅欠下的人情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7      字數:2328
  “季兒醒了?!!”

  從中年女子的身後,衝出了一名身穿棕色破麻衣,皮膚黝黑,麵容消瘦,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他看到易承蘇醒,便直直奔向易承撲了過來,一把抱住了易承,險些沒給他再勒暈過去。

  這一抱讓易承差點吐血,這種照顧病人的方式,是巴不得自己快點死?

  從他剛剛讀取過的記憶來看,麵前這個使勁抱住他的黝黑男人,應該就是他這輩子的便宜老爹了。

  長得寒顫,也沒文化,在地裏拋食拋了一輩子,卻對兒子的命看的比自己的命重要,易承對中國古代這類最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著相當熟悉的認知,在這個時代,是這些人構成了整個社會的九成。

  “老天保佑啊!”那名抱著易承的中年男子哀嚎了一嗓子,竟然還流出眼淚來。

  “耶耶,再抱著,咳咳...我可就喘不上氣了。”易承有些虛弱地說道。

  黝黑男子一聽,急忙鬆開了懷抱,用手抓著易承的兩肩,死死地盯著易承,“季兒可好些了。”

  “嗯...”易承哼了一聲,“可有吃的,餓的肚子疼。”

  “吃的?!有!有,耶耶剛才帶著那仨沒用的女娃去旁邊溝溝裏挖了幾顆野薺菜,快,季兒快吃。”

  黝黑男子從自己身上的麻布褡褳裏掏出幾顆薺菜秧。

  易承鬆了口氣,還好現在是春夏之際,雖然很多地方旱情嚴重,可一些陰溝角落,還是能找到一些植物稍稍填肚充饑。

  要不然,那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煮了吃。”易承下令道。

  雖然水不多,好在易承這個獨子的話在老柳眼中相當有分量,他要煮了吃,老柳便去尋了些幹草,架起一個火堆,開始給一個陶盆裏燒水。

  剛剛挖來的野菜全都丟進了鍋裏,老柳又帶著三個女兒去地溝裏尋覓野菜,這一次又挖回來一些,不過回來的時候,老柳歎了口氣表示這附近能挖的野菜都被挖光了,他們吃完這些,還得盡快再走遠些,繼續尋找吃的活命。

  雖然野薺菜帶著濃濃的土腥味,可易承卻覺得出奇的美味,一口氣吃了四顆,直到看到三個衣衫襤褸的姐姐眼巴巴地望著那口陶盆時,他才違心的表示自己吃飽了,其他人可以吃。

  一盆野薺菜,隻消一小會,就被分食一空。

  豔陽高照,炙烤大地,雖然隻是五月份,氣溫卻像是在盛夏。

  一家六口躲在一處避陽的土包後麵,大眼瞪小眼,不知該何去何從。

  “耶耶,咱們這離附近的大城還有多遠?”易承試探著問道。

  “此地距離鹹陽城,不過三日,不過現在鹹陽城正在趕流民,說是禁遊蕩之民,好些逃回來的都說了,城那邊可不敢過去,大王見不得流民,若是見了,都要被殺頭的。”老柳一陣唏噓道。

  易承之前就聽聞在戰國時期有驅趕流民這種事,不過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夠親身經曆一回,而且還是以流民的身份。

  不過,距離鹹陽不過三日?

  他上輩子就聽說,在商鞅的諫言下,秦王下令遷都鹹陽,如今過了十年,那自然商鞅現在就在鹹陽城內!

  回想起此前第一次和商鞅見麵時的情景,易承忽然覺得恍如隔世。

  “耶耶,帶我去鹹陽,我要見大良造!”

  ......

  五日後,秦國,鹹陽。

  鹹陽城城北的大良造府邸修建的高大而氣派,一名身穿玄色相服,身材瘦高,頭戴銀邊玄冠,頭發花白的老者正伏在大殿中的桌案上批閱文書,忽而,從殿外走進一名青帽小廝,叩首行禮道:“大良造大人,昨日在鹹陽城門口捉住了六名逃離戶籍之地的流民,乃是一家六口,兩男四女,其中一名十一歲的少年人,自稱認識大良造,並且說大良造說過欠他兄長一個人情,現在需要大良造相助,下麵的軍卒不敢怠慢,便匯報上來,請大人明示。”

  商鞅的眉頭皺了皺,他向來不是個輕易許諾的人,一旦輕易許諾,自然都會兌現,可現在卻有一小小流民說他欠下一個人情,簡直是無稽之談。

  商鞅剛想揮手嗬斥小廝,卻鬼使神差的揮揮手道:“把這個少年帶來見老夫。”

  “喏。”

  ......

  兩千四百年前的宮殿,雖不像明清宮殿那般精致,可占地麵積卻不遑多讓,穿過三個巨大的廣場,易承這才跟著一名小廝來到大良造府邸前。

  兩名甲士將易承身上從裏到外檢查了一番,確認沒有攜帶凶器之後,便命小廝帶著易承前往內殿。

  易承到的時候,商鞅正在內殿的桌案前批閱著什麽,待易承進來了,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毛筆,抬起頭看著易承。

  易承也毫不畏懼的與他對視。

  同二十六年前相比,眼前這個男人老了太多,原本烏黑的頭發,現在許多都已經花白,雙燕眉也長成了柳須眉,隻有那撮山羊胡,讓眼前這個老者和易承記憶中的商鞅能有些許重疊。

  還有一個讓易承覺得有些驚喜的點,就是商鞅此時用毛筆書寫的東西,不是竹簡,而是紙張,在他的案幾上,還有著厚厚一摞的紙。

  自己十幾年前在齊國改良的紙張發明,如今出現在了千裏之外的鹹陽,可見紙張這種文字載體的傳播速度與生命力確實強。

  強到隻需要時間,它便可以傳播到全世界。

  “汝認識老夫?”商鞅清冷的聲音傳來,仿佛易承一旦回答錯誤,他便會將易承無情的殺死。

  “回稟大良造,小子不認識您,不過小子一個兄長告訴過小子,您欠過他一個人情,如今小子前來,便是求大良造來兌現這個人情的。”

  “哦?你兄長是何人?”

  “大良造可還記得二十六年前,大良造入秦之時,路過北陽城,見到一名十一歲少年?”

  商鞅的眼睛半眯了一下,緩緩點頭道:“繼續。”

  “那名少年便是我的兄長,他跟我說,他請大良造喝了一碗酒,並且說大良造大才,此去櫟陽,獻法陛下,必得重用,而我這位兄長卻身患重疾,可惜不能與大良造一同覲見大王。”

  商鞅微微點頭,“老夫當時答應過他,盡力幫他了卻夙願。”

  “日後先生若是在秦國得以顯赫,若有人以小子親眷之名前往投奔,還請先生收留。”易承行了一個跪服之禮。

  商鞅望著大殿的正門,目光似乎也穿越了二十六年的時光,輕聲道:“自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