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稷下學宮論道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3-19 02:36      字數:2256
  “既然能被宮主稱讚,也定是天資聰穎之輩。”孫臏淡淡地說道。

  “哈哈,確是如此,這幾日在伯靈府上多有叨擾,若是伯靈不嫌棄老夫嘮叨,倒是也可隨老夫一同去學宮看一看這幾個小輩。”

  “善。”

  淳於髡這連著幾日在孫臏府上做客,不是詢問軍略,就是在沙盤軍演,目的便是想要探探孫臏這名鬼穀弟子的口風。

  自從五年前桂陵之戰後,四萬魏武卒被伏殺,讓野心勃勃的魏嬰遭到了沉重打擊,魏國不僅和趙國關係破裂,還為自己的北線豎立了一個長期的對手。

  而在平陵山穀消滅了龐涓的部隊後,齊宋衛三國聯軍也順勢前進,又擊敗了匆匆趕來的鑽荼部魏軍。至於西線戰場,秦國的衛鞅親自掛帥攻陷了魏國的故都安邑,並包圍了重鎮固陽。

  眼看戰局越來越複雜,魏嬰隻好在邯鄲城下與趙國言和,並將原本包圍趙國邯鄲的軍士全部撤回大梁。

  緊接著又從東線戰場上抽身,調動盟友韓國的軍隊從襄陵展開攻勢,利用平原戰場和魏武卒的優勢,擊敗了齊宋衛聯軍。

  最後迫使齊國委托第三方的楚國將軍景舍來求和,並且把俘獲的龐涓送還魏國,這樣,魏國人才勉強扳平了桂陵之戰後的不利局麵。

  可如今,五年過去了,五年的休養生息,讓魏國逐漸從上次的失利中走了出來,這一次,魏嬰啟用了太子申、又再次重用龐涓,想要把從上次桂陵之戰失去的東西全部奪回。

  於是魏國近幾個月來,小動作接連不斷,先是派遣使者前往宋衛兩個小國,而後又派遣探子前往趙國,打探如今趙國的駐軍情況,顯然有所圖謀。

  在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都互有探子,有些動作自以為隱秘,可很多時候,消息就早已經傳到對手耳中。

  五年前的桂陵之戰,是孫臏一手策劃的,淳於髡相信,如果說對於敵人的了解,那麽孫臏當仁不讓是齊國第一人,聽一聽他的想法,對他在朝堂上奏對陛下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於是他這幾天,便頻頻前往孫臏府上拜謁,暢談魏國日後很可能會有怎樣的軍事行動,並且和孫臏在軍演沙盤上進行模擬推演,現在他們兩人已經推演到了的尾聲。

  “所議軍略之事便到這裏吧,伯靈對武略的見解甚為精深,與君推演了幾日之後,老夫也了了一樁心思,有伯靈在齊國運籌,大王無憂矣。”

  “宮主過譽了,沙盤雖有一定的價值,可終究隻是虛物構想,不可等同於實際作戰情況,臏雖看好齊國的局勢,可在軍備上,魏武卒依舊比齊國技擊強上許多,五年前在平原戰場之敗,便可看出,齊國以現如今的軍力,仍不可與魏軍正麵作戰。”

  淳於髡麵色嚴肅地點點頭,示意自己知曉,而後由跪坐起身,揮手彈了彈下裳,轉頭對易承道:“幾日前老夫便收到孟文小友的書信,汝雖貴為稷下學宮的上大夫,可卻很少來稷下學宮論道,到現在,老夫也隻知道汝道門理綜講究的是一個格物致知,究竟是怎麽個格物,怎麽個致知法倒是不甚知曉,怎麽隻是區區幾個新入的孩童的名字,卻讓小友如此上心?”

  對於淳於髡的疑惑,易承嘿嘿笑道:“小子隻是想見見這兩個孩子”。

  孟軻、莊周這兩個名字現在雖不顯眼,可是千百年後,這兩位仁兄,一位與孔子並稱孔孟,一位與老子並稱老莊,名氣早就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

  易承沒趕上孔子老子所在的春秋時期,卻趕上了孟子莊子所在的戰國,更有緣分的是還能同時見到這兩位仁兄,這叫他怎能不上心。

  “罷了罷了,老夫年紀大了,最是不懂汝等青年人的心思,爾等隨我來,老夫帶你們去見見這幾個孩童。”

  “那就多謝宮主了。”

  ....

  淳於髡的地位在稷下學宮非常之高。

  雖然他的個頭矮小,甚至易承懷疑他連一米五都不到,不過一路上隻要是從他身邊路過的人,都會停下來,朝他拱手行禮,而淳於髡似乎也已經習慣了被人這樣對待,對於那些朝他拱手行禮的學生,他也會快速的拱手回禮,而後繼續朝學宮裏麵走。

  稷下學宮的建築很多,每一門每一派都有自己的房間,在稷下學宮中間,還有一座巨大的議事殿,外方內圓,中間十個有十階台階的巨大凹坑,可以容納幾百人坐在凹坑中,這樣隻要有人站在凹坑的中央說話,清晰的回聲便會傳遍整座大殿,讓所有人都能聽到說話人的聲音。

  剛到稷下學宮時,易承也被古人這種設計思路的建築狠狠地驚訝了一把,確實,身為一個後世人,無處不在的麥克風和音響讓人早已經忘記了如果沒有這些東西,幾百上千人若是想要開會究竟怎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能清楚的聽到演說者所說的話。

  而古人用建築回聲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淳於髡帶著易承孫臏等人走進大殿,此刻正有一名中年模樣的瘦高男子,正站在凹坑的中央侃侃而談,見到宮主從殿門外走進來,頓時停了下來。

  而圍坐在大殿一圈的幾百號人,也都轉過頭盯著站在大門前的淳於髡等人。

  “莫要停下,繼續。”淳於髡擺了擺手,就讓易承孫臏跟著他,坐在了最外麵的一層空的階梯旁。

  似乎是覺得受到了宮主的鼓舞,那名中年瘦高男子竟然興奮了起來,麵色漲紅地繼續開始他的論點。

  淳於髡待易承與孫臏坐穩之後,便指了指坐在大殿東北角一處偏遠地方,那些坐著十多名孩童。

  “孟軻、莊周、荀坤,他們三個便在那裏坐著了,待辯論結束之後,爾等便可去看看這幾個孩子。”

  易承順著淳於髡手指的方向,就看到十來個衣著短袖麻布衫,紮著兩個總角的孩童們,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凹坑中間演說的男子,似乎聽的很認真。

  誰能想到,日後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童年時期竟還有過共同在稷下學宮求學的經曆,易承有些興奮地搓了搓手,雖然荀坤他沒聽說過,不過這並不影響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忽悠忽悠前兩位名人,若是能把孟子莊子忽悠進自己的道門理綜,不知道曆史又會有怎樣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