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嬴政的棋
作者:吾禦      更新:2021-09-07 16:30      字數:2183
  自古起兵造反,需要哪些條件?

  不外乎三點:有武器,有糧食,有人。

  隻有擁有這三個基本條件,才有機會造反成功。

  秦始皇嬴政是個很聰明的人。

  可後世對他的評價如同對曹操一樣,都因為帶著濃厚的主觀色彩而變得有失偏頗。

  在不少人的刻板映像中,嬴政是個殘暴無度,盤剝百姓以至於二世而亡的昏君。

  後世人說,秦二世而亡,就是因為嬴政沒有做出穩定天下的政策,以至於他一死,秦國就快速滅亡了。

  這話其實很冤枉。

  可以說,嬴政為了他子孫萬世的基業能夠永傳,下了一盤極大的棋。

  武器,嬴政下令收集天下所有的兵器,匯聚在鹹陽城,拉鐵劍鐵戈的板車足足堆滿了戶縣五千人挖出來的九座大坑。

  然後將那些兵器銷毀、融化、重鑄。

  最後熔煉成了十二座很大的金屬巨人。

  易承聽張良說,其中有六座金屬巨人都被運送到了嬴政正在修建的始皇陵中。

  自此,天下青銅和鐵質武器極為稀缺,以至於秦國民間還多用石刀石斧生活。

  糧食,嬴政下令將臨淄、郢都、新鄭、大梁等城,一共二十萬戶貴族富戶,舉家搬遷到鹹陽城居住,這些富戶每家至少帶來了一萬石糧食。

  還命各地官員嚴格把控糧倉存儲,將大量糧食不斷運往鹹陽,以增加鹹陽人口。

  這些糧食全部被集中到鹹陽附近,極大的削弱了地方上的糧食儲備。

  使得地方上就算是想要起兵,也沒有足夠的糧食養活那麽多人。

  人,嬴政劃分的郡縣製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

  郡下設郡守、郡尉、郡丞;下再設縣,有縣令、縣尉、縣丞;縣下再設鄉,鄉中有三老和遊徼管理;鄉下還有亭,每亭設一亭長,劉邦就是泗水亭的亭長;亭長下麵還有最低級的裏正,也有叫裏力、裏卒。

  如此詳細的郡縣劃分,使得秦國的法令能夠迅速的層層精準下達,從而控製到每一個人。

  當所有人都在這張行政管轄的大網中時,就算有人想要謀逆,也會被第一時間從下至上的反饋到中央,然後被出兵剿滅。

  巨大的棋盤,完美的算計,精準的控製,秦始皇是一個把主觀能動性發揮到極致的帝王,一切都在他的意誌下被安排,所有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偉大始皇帝的領導下,千秋萬代的服侍著他的子孫後代。

  現在,嬴政又發現了這張棋盤上新的一個落子點。

  人之所以不好管理,是因為人的思想不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這世上最難的,就是控製人的想法。

  一場宮廷奏對,讓嬴政意識到了這種想法的可怕,即便郡縣製已經施行了八年,可現在依舊還有人在說分封製的好話。

  大秦帝國現有的製度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製度,這一點不容辯駁。

  可淳於越卻還說出:殷朝、周朝因沿襲上古聖王的治世之法統治天下達一千多年,凡事不師法古人而能長久的,還沒有聽說過。這種話。

  這讓嬴政意識到並非所有人都和他一條心,至少在朝堂之上,就有不少人對上古聖王治世的分封製心向往之。

  李斯所說的很有道理,五帝的製度不是一代重複一代,夏、商、周的製度也不是一代因襲一代,可是都憑著各自的製度治理,這並不是他們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於時代變了。

  現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自己一人,百姓在家就應該致力於農工生產,讀書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現在儒生們不學習今天的卻要效法古代的,以此來誹謗當世,惑亂民心。

  民心是最容易蠱惑的東西,因為民是最愚蠢的,他們聽到什麽或者看到什麽,就會相信什麽。

  對此,嬴政深以為然。

  想要民心不被蠱惑,那麽最先要做的就是焚毀那些蠱惑人心的書籍,然後殺掉那些指責朝廷所建製度的儒生,讓剩下的人遵守規矩,服從規矩,敬畏規矩。

  民心是可以控製的,隻要不讓他們聽到看到別人所說所寫的,他們就會相信你告訴他們的。

  大規模的焚書開始了。

  徐州城東一處空曠的校場燃起了衝天大火。

  被堆成小山一樣高的書籍紛紛被大火吞噬,而在那些大火堆的旁邊,還在源源不斷的從城中運送搜刮來的書籍。

  嬴政下令,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黥刑並罰苦役四年。

  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如此法令一出,大秦帝國的行政機構迅速開始行動起來,不論是紙質書籍還是竹簡,不論是私人收藏還是民間販賣的,全都被官府收繳,然後集中燒毀。

  這種場麵不僅在徐州城中,在豐縣、沛縣等等那些小縣城中一樣在上演。

  易承和張良劉邦等人一起去看了徐州城燒書的情形。

  書很多,燒的火焰也很大,因為無風,書籍燃燒後的灰塵直衝雲霄,像是連接天地而滾動的龍卷。

  張良神情凝重,雖然他們半個多月前就已經收到了嬴政要焚書的消息,可現在焚書的政令真的下達,作為一個喜愛讀書的人,他似乎還不能接受眼前的焚書慘景。

  映襯著衝天的火光,張良的眼底似乎也有火光閃動。

  易承看了看劉邦,這位老哥倒是一臉無所謂的,文化人和世俗人確實不一樣,一種對於文化有著類似於信仰的執著,一種似乎就真的隻是看個熱鬧。

  “卿雲爛兮,乣縵縵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張良又唱起了那首《卿雲歌》,隻不過這一次他的語氣中沒有悲傷,有的似乎是一個鬥士視死如歸的堅決。

  張良的卿雲歌唱完了,可燒書的大火還沒有停息。

  “我們走吧。”張良轉過身淡淡的說道,“吾打算去一趟臨淄。”

  “去臨淄做什麽?”易承問道。

  “去見一麵師尊。”

  易承有些驚訝,“你...要去見荀子?他...他還在世?”

  張良看著易承,點了點頭道:“正是。”

  “我隨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