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武林三祖之一的司徒玄空
作者:吾禦      更新:2021-03-24 12:28      字數:2401
  易承在蘭陵山的問道廬住了下來。

  張良駕著馬車回去了,也去告知張蕤不用再繼續調查易承的身世。

  荀子對易承很是看中,命府上仆役都要以貴客之禮待之,還給易承備好了客房。

  而易承也心安理得的住下,張良答應他幫他捎口信給雲娘,他現在沒有什麽後顧之憂,正好可以在荀子在府上品茗談天。

  人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荀子也不例外。

  易承這個曾經的故人,與荀子如同多年老友再次相逢,話匣子一打開,便收不住,兩人在房間裏常常一聊便是半宿,暢談當年往事。

  ...

  “話說當年在漢北與屈原第一次相遇之時,屈大夫還在河邊浣紗杵衣,你那時倒也不害怕,上去就要看人家寫的《天問》一篇。”

  “哈哈,那時確實不知屈原先生在楚國地位,唐突上門,還先質問人家,有失禮節,不過師尊說過,《天問》乃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吾幼時便能讀到如此奇文,也是平生一大幸事...”

  ...

  “那時候李門主在行車途中還給你講過一篇名為《西遊記》的故事,你可還記得那隻猴子?”

  “哎...吾後來將師尊所講,全都記述下來,每日翻讀,竟是百看不厭,隻可惜師尊當年叮囑,此書莫要流傳出去,否則此文現於世間,也是一段佳話...”

  ...

  “李門主逝世之時,還送給韓非李斯一本《道門理綜戰國策》,那本書你可看了?”

  “當然看過,師尊的文筆幹練簡達,洞悉通透,當年在書中所預測天下局勢,如今看來,幾乎言無不中...”

  隻是在一起暢聊了三日,荀子便徹底相信了易承的身份。

  雖然易承說的很多話題都是些曾經發生過的小事,可他就如同當事人一樣,對當時發生的所有場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有著精確的了解。

  就好似當年發生那些事時,他就在旁邊看著一樣。

  荀子自詡記憶無雙,幾十年前在哪裏發生的事,他一般都能記住,而易承不僅記得比他清楚,而且還了解許多他當年不知道的秘辛。

  看著易承那具少年人的麵孔,荀子卻生出一股崇敬之心,此人諸事通曉,智珠在握的言談舉止,竟然和五十多年前逝世的李長安師尊漸漸重合起來。

  而且越看越像,恍惚間,竟然令荀子有一種他們就是同一個人的錯覺。

  ......

  蘭陵山,問道廬頂亭。

  春風和煦,陽光甚好,今日吃完早膳易承和荀子二人就帶著三名仆役來到蘭陵山頂的問道亭中賞景品茗。

  春日裏的山風輕撫麵龐,令人愜意而舒適,亭外是一處空地,四下平曠,綠草如茵,遠處能看到阡陌農田,風景秀麗,很適合對酌談天。

  “我聽聞張良也是夫子的弟子,夫子覺得這個青年如何?”易承端起杯盞,吹了吹一口飲下,杯中泡著的是蔥薑和橘瓣,一口下去,苦中有回甘,是戰國時代獨特的飲品。

  荀子也喝了一口薑橘水道:“子房此子身世顯赫,家學淵源,又聰明伶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博采眾長,道家、墨家、儒家、道門理綜之學均有涉獵,此子心性堅韌,誌向高遠,嚐求古仁人之心,若是日後能得機緣,必成大器。”

  “嗯...”易承點點頭,張良雖然現在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不過僅僅十幾年之後,這個人就逐漸成長為叱吒秦末風雲的人物,荀子的眼光也很敏銳。

  “不知夫子可認識張蕤?”易承忽然想到了張良身邊一直跟著的那位黑臉俠客。

  這個張蕤也是荊軻一直在等的人,易承其實很想了解一下張蕤這個人,他的武功究竟有多高?才能讓荊軻都要以他為主刺殺秦王。

  如果有機會易承還想與他這聊聊天,問問他為什麽失約,沒有同荊軻一同前往刺秦。

  “張蕤啊。”荀子捋了捋胡子,“張蕤同子房一樣,也是韓張一脈,此子自小被送往峨眉,隨武學宗師司徒玄空習武多年,七年前下山之後,回到韓國,就一直跟在子房左右...”

  當聽到司徒玄空這個名字的時候,易承腦海中競有些混亂的記憶不斷浮現出來。

  這些記憶是如此的遙遠和陌生,但卻又無比的清晰和熟悉。

  幾輩子前,還在那個世界的時候,易承乘坐火車和大巴來到峨眉山,在導遊的引導下,徒步攀山十多公裏,在聖水禪院不遠處還看過司徒玄空的雕像和廟觀。

  根據導遊當時的介紹,司徒玄空乃是中國先秦時代武學宗師。

  據《峨眉山誌》記載,司徒玄空姓白,仿山中靈猴的姿態創峨眉通臂拳,因其愛穿白衣,弟子尊稱其為白猿祖師。

  後代武術中的三大派,少林、武當、峨眉,其中峨眉派的創始人,據說就是這位司徒玄空。

  也是後世公認的武林三祖之一。

  當時對著那具石質的雕像,易承還曾幻想過這位傳說中的人物現實究竟存不存在,可未曾想到,居然在千年前,又從荀子口中聽到了這個名字。

  現代與古代的記憶混亂的衝擊著易承的思緒,以至於荀子後麵說的話易承都沒聽進去。

  “荊兄弟?”

  直到荀子開始呼喚易承的名字,易承這才從記憶中脫離出來。

  “抱歉,聽到司徒玄空這個名字,一時間有些恍惚。”易承搖了搖頭道。

  “荊兄弟也與司徒兄相識?”荀子有些好奇地問道。

  “啊?”易承繼續搖頭,“不認識,不過你認識他?”

  荀子點頭道:“司徒兄乃是一位奇人,雖然吾與他隻是淺交,不過也算是認識。”

  聽到荀子這麽一說,易承頓時好奇心起,傳說中的曆史名人變成了現實人物,這讓他非常想打聽打聽,如果可能的話,他甚至想見識見識這位開宗立派的宗門始祖,中國傳統武學真有古時講的那麽神,還是根本沒有後世自由搏擊厲害。

  “這位司徒玄空功夫很厲害?”

  “這是自然,此人武學一道,已到至臻造極之境。”

  “哦,何以見得?”

  “其身手可以在十數帶甲技擊之士中脫身,腳力無雙飛簷走壁不在話下,一雙劍招可破飛羽,老夫活到古稀之年,卻還沒聽聞這世間有比他更擅技擊之術之人。”

  能得到荀子如此評價,易承恨不得現在就去見識一下這位傳說中的武林奇人,可惜峨眉地處巴蜀,如今的巴蜀又成了秦國底盤,想要過去,沒個半年行程,恐怕都到不了。

  不過這個人的弟子張蕤如今就在齊國。

  易承打算這幾日就找個機會去拜訪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