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再見荀子,初見韓非
作者:吾禦      更新:2020-05-26 17:00      字數:2180
  戰國時代的外交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質子而交。

  帝王將自己的子女等親屬送到敵對國家作為人質,從而在戰略上達成一種外交妥協。

  春秋初年,鄭伯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權於虢公,鄭伯怨王,因此周鄭互相交出自己的兒子為質,得以信任,質子之事,便由此發端。

  此後百餘年間,質子而交這種事便頻頻發生,到了戰國末期,這幾乎已經成了各國間外交結好的必須手段。

  齊共王來了秦國。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的次子田升,以及一千餘眾隨從,一眾人馬浩浩蕩蕩地從齊地趕到秦國,與嬴政在鹹陽舉行了盛大的秦齊會盟。

  會盟上,齊共王表示,願意將次子田升作為質子安置在秦國,以結秦齊之好,嬴政欣然允諾,會盟便在一片祥和中奠定了秦齊各不為敵的綏靖政策。

  對於齊共王這個人,易承沒什麽興趣,作為齊國的末代君王,這家夥做的每一項決定都在一步步把齊國引上絕路。

  開國帝王,沒幾個是飯桶,但是末代帝王,幾乎大部分都是飯桶。

  如此飯桶,不結交也罷。

  雖然對齊共王沒興趣,不過對於齊共王帶來的人,易承還是比較感興趣。

  荀況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不過他一把花白的頭發和滿是皺紋的麵龐,讓他看上去更像七十五歲。

  易承很是感慨,在他的記憶中,第九世分別時,荀況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中年人,可如今他也變成了一位暮氣沉沉的老者。

  此次他作為齊國稷下學宮祭酒,齊國大司空,隨王上一同前往秦國會盟,同時他還帶來了他的親傳弟子——同樣在齊國任職大諫官的韓非。

  “荀祭酒與韓諫官此次能來秦國,乃是秦齊兩國幸事,當飲盛。”易承舉起酒杯,朝著廳堂前坐著的荀況和韓非說道。

  在秦齊會盟之後,易承以長安君的身份邀請齊國使節團中的荀況與韓非到他府上一敘,這兩位不好拒絕,於是今日便一同來易承府上,來看看這位秦國權勢第二的男人究竟在打什麽算盤。

  同蒼老的荀況相比,韓非看上去則年輕的多,他穿著一身紫綢緞帶袍服,腰係紅緞帶,戴著一頂青銅冠,短須無髯,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卻是一副成熟穩重,彬彬有禮的君子形象。

  “不知公子召見我等所為何事?”荀況倒是沒有跟易承客套的意思,在飲過一杯酒後,便用他蒼老的聲音開門見山地問道。

  “本侯仰慕道門理綜已久,今日相邀,便是為了請教道門理綜之事。”易承微笑著回答。

  荀況頷首點頭,麵容平和,“不知公子想請教道門理綜何事?”

  “本侯前些陣子偶遇一人,自稱是道門理綜之人,且是其門中隱派,這有一張他所書絹帛,上麵寫了一串字符,不知先生可識得。”易承說完,就命婢女上來將他手中的絹帛拿下去,遞給荀況觀摩。

  荀況在看到這張絹帛的第一眼,就皺起了眉頭,略微思量之後,便緩緩開口道:“這確是我道門理綜的暗符,不知此人現在何處,老朽可否與之相見?”

  易承輕拍雙手,一名個頭不高,頭戴黑笠,身穿黑袍,臉上也蒙著黑色綢布的黑衣人就從殿側的屏風後走了出來。

  “老朽有幾句私言想請教這位兄台,不知公子可否同意?”

  “準。”

  荀況這便喚那位黑衣人走到他身邊,兩人竊竊私語一番,不用說,易承也知道他們是在對暗號。

  當初製定道門理綜隱派的暗號時,易承就設置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坎,他將李白的《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全詩都作為暗語,不過前四句是必須的暗語,後麵每隔三年,便可增加一句,全詩八十九句,也就是說,按照道門理綜的傳承,這首詩作為暗語的話,一共能對答延續二百五十五年。

  二百五十五年之後,也就是公元一世紀左右,距離李白出生,還有六百多年時間,這首暗語詩完全不可能被世上人所知,所以易承也不擔心這個時代有人能輕易冒充道門理綜的隱派人士。

  在同黑衣人對答了一番之後,顯然黑衣人回答的全部正確,荀況原本有些昏聵的眼睛忽然變得有些晶亮。

  自從十五年前,一個自稱是道門理綜隱派叫做啞奴的人,給他寫過一封長信後,荀況就再也沒有收到過任何道門理綜隱派的消息。

  甚至荀況一度以為,道門理綜的隱派,實際上已經斷絕,可現在忽然遇到一個既對的上道門理綜數字,又能答出所有暗語的人,這讓半隻腳踏進墳墓的荀況也難得激動一回。

  “不知道門理綜的隱派現如今還有多少人?”荀況語重心長地朝黑衣人問道。

  “不可說。”黑衣人低聲道。

  “老夫大半生都在編纂書籍,教授弟子,如今道門理綜已有外圍弟子三百餘眾,親傳弟子兩名,吾自認已盡力傳承我道門理綜一脈,就算是現在就入九泉之下,也已無憾矣...”

  ......

  同荀況韓非的第一次會麵很愉快,因為有道門理綜隱派這個話題的原因,荀況與易承聊了許多道門理綜這些年發展遇到的諸多問題。

  黑衣人是甘羅假扮的,作為驪山宮的大長老,墨家義堂的堂主,易承對他比較放心。

  在易承心底,秘密需要分等級,有些秘密他打算一輩子爛在心裏,對任何人都不會說,還有一些秘密,他會在夜深人靜時自言自語地說,至於再次一級的秘密,易承現在會和甘羅說。

  到了能跟甘羅說的時候,這些秘密的影響其實就已經很小了,即便是散播出去,對易承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用完晚膳,易承輕輕叩響了韓非的房門,今天白日裏在廳堂上,這家夥一句話不說,就算是易承逼他說話,這家夥也隻是寥寥回答幾句。

  易承記得曆史上記載的韓非好像有輕微口吃,所以不善言談,但是易承怎麽會放過這樣一個單獨接近韓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