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因禍得福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2-02-19 18:04      字數:2194
  “你還在病中,鬧這些虛禮做什麽?”黃越已經進了屋,搶過來一把摁住了他。

  “皇上!皇上……”張廷玉已經老淚縱橫。

  小孫女聽說來的人皇上,嚇得“撲通”在一邊跪了,伏在地上大氣兒也不敢出一聲。

  “萬沒想到聖駕竟然親到舍下來!臣惶恐之至!無論怎樣還是要請個安的!不然太失了禮數!”張廷玉哽噎著道。

  “朕是來探病的,你這樣反倒讓我不安,就這樣半倚著,咱們說話。”

  他親自拿過靠墊在張廷玉身後墊實了,又說道:“怕攪擾了為若靄料理後事,所以直到現在才來看你。”

  “人死不能複生,這也是他的命。你是有年歲的人,還該節哀順變,好生保重身子才是。”

  “皇上萬幾宸翰之中還惦念著臣!臣真不知該說些什麽才好!”

  “皇上賞賜了賻儀,又命所有的軍機大臣前來看望,臣已經感激不盡了!”

  “去把最好的龍井沏上一壺來!”他對著跪在門口的家人吩咐完,又轉頭衝著孫女道:“秋妍,快!來見過皇上!”

  秋妍聽了爺爺的話,膝行幾步到了黃越近前:“民女張秋妍見過皇上!”說罷恭恭敬敬的叩了一個頭。

  “她是……”黃越轉頭看向張廷玉。

  “她是犬子若靄的三女張秋妍,這些日子隻有她在我身邊,我這心裏還稍稍好過些。”張廷玉說著眼裏又泛出了淚光。

  伏在地上的張秋妍也流出了淚水,卻不敢擦拭,隻得輕聲的抽泣,身子也微微的聳動著。

  “秋妍,起來說話,”黃越溫聲道:“不要拘著了,快拿帕子擦擦。”

  “謝皇上!”秋妍又叩了一個頭,這才起身站在一邊,掏出帕子將眼淚擦了,垂手低頭的一聲不吭。

  在她拿帕子拭淚時,黃越目不轉睛的盯著她。

  這孩子高挑的身材亭亭玉立,長得眉目如畫,秀麗端莊,隻是麵容有些憔悴,梨花帶雨的模樣煞是招人心疼。

  “你多大了?”

  “回皇上,民女是雍正九年生,今年十六歲。”

  黃越聽了心中更是歡喜,臉上卻不能帶出來,輕歎一聲道:“可憐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沒了父親。”

  “你也甭在這裏立規矩了,下去歇著吧,有什麽需要他們幾個太監就侍候了。”

  “等你祖父的身子好些了,讓你娘帶你到宮裏去給皇後娘娘請安,就便說說話,心裏興許就能好過些。”

  “民女遵旨!”秋妍脆生生的應過,又向黃越和爺爺各福了一福,才轉過身款款的走了出去。

  張廷玉是何等聰明的人,早就從皇上看秋妍的眼神裏覺察出了異樣!

  除了親王、郡王的福晉,還有宗室裏長輩或平輩的正室,連王爺家的格格都沒資格進宮去給皇後娘娘請安。

  秋妍母女算什麽位份上的人,皇上特意讓她們進宮去請安?

  二阿哥永璉剛封了親王不久,接下來必定就要大婚了,卻還沒聽說選中了誰家的女兒做福晉。

  難道是秋妍因禍得福,有這個機緣見到皇上,被皇上一眼相中了,有意讓皇後也看過,然後再決定要不要選她做瑞親王福晉?

  張廷玉心中一陣暗喜,頓時感覺精神頭都好了許多。君臣二人說了一會兒話,黃越便起身要回宮,他說什麽也要家人攙扶著將皇上送出門去。

  立在宅邸正門前,目送著皇上一行人走遠,他轉身對管家吩咐道:“讓人去傳話,叫二少夫人和秋妍到我這裏來,我有話說!”

  秋妍的母親聽說公公召喚,趕忙和女兒一齊過來。

  待她們見過了禮,張廷玉緩緩的對兒媳道:“你們坐下說話,大概你也聽秋妍說了,皇上剛剛來過。”

  “有旨意讓你們母女倆過些日子去宮裏給皇後娘娘請安,你們都沒有去過,我給你們說說這裏麵的規矩,省得到時候失了禮數。”

  說著,張廷玉便不厭其煩的講了起來,把每一個細微之處都想到了。

  看著爺爺炯炯有神的雙目和侃侃而談的樣子,張秋妍心中好生奇怪,怎麽爺爺的病突然間就好了許多?

  自打皇上來探望過,張廷玉的病一日比一日見好,五天後終於能強撐著來養心殿議事了。

  “已經是中華帝國了,卻還在用著《大清律例》,這實在是不成話!”

  黃越道:“正好今天衡臣也來了,今天就把這事議定了,然後著三法司立即抽出人手來編纂。”

  “草案出來後還要會商修改,要想青晏二年元旦起施行,還得抓緊些才成。”

  “三法司分別上的條陳朕都看過了,總覺得在條款的修改上還有些畏首畏尾,放不開手腳。”

  “比如在取消枷號這個事情上,三法司的意見是一致的反對,今天咱們就好好的議一議,把這些分歧都拿出定見來。”

  “皇上,”史貽直道:“立法之本意,乃欲使莠民畏刑而知恥,庶幾悔過而遷善。”

  “水至柔而火至烈,然溺於水者眾而亡於火者少。枷號之刑雖對人犯的羞辱過了些,但卻能使更多百姓知恥而遠罪,免受刑罰之苦,故臣以為不宜輕廢。”

  “你說的這些本意都不差,”黃越道:“但矯枉也要防著過正,治亂世用重典沒有錯,昌明之世就不能一味的依靠嚴刑峻法。”

  “就像孫劉氏一個女人家,生生的枷號了兩個月,連如廁時都不能避開身邊的看守,這種羞辱比要了她的命更甚!”

  “換了秉性脆弱些的人,怕是挺不過兩個月就絕食自盡了!”

  “這種刑罰不僅有失人道,也著實的有傷風化,這不該是立法的本意。”

  “千百年來都是這樣做的,”劉統勳道:“皇上登基以來已經變革了許多,擱在以前,淩遲、腰斬都是在鬧市。”

  “讓圍觀的百姓們看得心驚膽寒,才會對律法凜凜畏懼,不敢越雷池一步。兩害相權取其輕,有傷風化反而是次要的了。”

  “你這話放在以前說得通,”黃越道:“千百年來的曆朝曆代都是以農桑為立國之本,所以才有士農工商的排序。”

  “靠著嫻熟的把式代代相承,口口相傳,一個大字不識也同樣能種好糧食。”

  “但今時不同以往了,將來更是這樣,不信你們問問陳大受,這幾年來田賦在國家歲入中的比例是不是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