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天理循環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2-02-19 18:03      字數:2267
  “回皇上,”方魯生道:“想必班大人已經向皇上奏報了。”

  “她們已經知道這裏是釜山而非天津,離著北京更不止千裏之遙。在她們的心目中,現在臣已經成了無信無義之人,任憑說什麽都沒用了!”

  “皇上問臣的見識,臣不敢不實話實說,臣以為在昭仁那裏沒說通之前,還是不要讓她們與本多忠良相見為好。”

  “應該讓他們隨聖駕一同返京,待日本那邊理出了頭緒後,再以此為條件之一,一步步的勸說本多忠良歸順朝廷。”

  “到時再有昭仁從旁說話,這事興許就水到渠成了。”

  一番奏對下來,方魯生已經不似最初那樣緊張了,言語也流利暢快了許多。

  “說得不錯,條理分明!”乾隆道:“吳鏡湖也有知人之明,你這個主事當的不含糊!”

  “班第,你與方魯生一同去見見本多忠良的家眷,明白的告訴她們,朕現就在這裏,所以才下旨命將她們送來了釜山。”

  “方魯生是奉旨行事,並非無端欺瞞她們。”

  “因為兩國現下正在交戰,本多忠良在日本又位高權重,興許北京就有人存了對他們一家不利的心思,朝廷不能不嚴加防範。”

  “讓她們安心在這裏住下來,將來隨朕一同回京,這也是保全他們的意思,對他們全家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你們看,這樣說如何?”

  方魯生見班第並不答話,反而用征詢的目光看向自己,遂答道:“皇上的這番說法可謂是入情入理了!”

  “有皇上的金口玉言,她們再沒有個不同意的。”

  乾隆又在幾案上翻揀了一下,在一摞題本下麵拿出一封書簡遞給班第道:“這是京師轉來的,本多忠良帶來的國書。”

  “你把這個拿去給他的夫人看,她就應該能信實了朕的話。再告訴她,君無戲言,朕定會讓她們與本多忠良團聚!”

  “臣遵旨!”班第接了那書簡道:“臣這就與方魯生去見她們,安排妥當後再來向皇上複命。”

  乾隆又道:“正好你要去碼頭,明天有一艘鐵甲船要返回天津,你命馮慶恩將那二百多箱金銀寶物裝到那艘船上。”

  “兵部出兩個幹練的吏員負責點驗並隨船押運,到天津後由當地駐軍派兵士護送到京師,交戶部依照清單盤點入庫。”

  “再讓釜山知府騰出一個冰窖,把德川父子三人的棺木放進去,將來一同運回京師。”

  兩天後的早晨,方魯生坐著馮慶恩的戰船自釜山港起程返航了。

  此時的他站在船頭的甲板上,迎著和煦的朝陽,吹著微微的海風,望著遠處的海天一線和船舷旁追逐嬉戲的海鷗,心中無比的愜意。

  這次來釜山見駕,出乎意料的順利和圓滿。

  前天下午,他和班第一起順利的把本多忠良的家眷勸上了岸,在驛館安頓下來。

  昨天頭晌,又奉旨與班第一同請見,皇上特命把上午要見的人都推到了下午,專門聽他說兆惠大軍在日本的一應情形。

  連日來精心的準備終於全部派上了用場,他口才本就極佳,加之準備充分,說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流暢自如。

  揀著皇上最關心的事情,口說手比、繪聲繪色的娓娓道來。

  既把大軍的戰績都說足了,又無半點的誇大其辭,甚至連些微的過失和不足也一並說了,聽起來甚是中肯。看得出來,皇上聽得很是滿意。

  直到現在,他耳邊還回想著昨天自行宮退出來之前皇上對他說的話。

  “你沒辜負吳鏡湖多年的栽培,以後也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看來一個小小主事局限不了你,此番回到日本好生的襄助兆惠建功立業,隻要有功於國家社稷,朝廷定然不會虧負了你。”

  他的差事昨日後晌就都辦利索了,晚上再沒有別的公務,隻等著睡一宿覺就起程了。

  無事一身輕,加之他心情極好,特意請馮慶恩去釜山城中一家上好的館子吃了一頓,馮慶恩又叫上了北洋海軍另兩艘鐵甲艦的都司。

  共有近十艘北洋海軍的鐵甲艦奉命在釜山與天津、日本之間傳遞訊息公文兼著運送人員,碰巧這二人率領的戰船也正停留在釜山港待命,便被拉過來湊了個熱鬧。

  早在李氏朝鮮時,釜山就是軍事重鎮,還特別設置了倭館,專門從事對日本的貿易與外交。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入侵朝鮮,釜山就是主要的登陸地點。

  戰鬥隻打了一天,釜山就淪陷了,從此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直到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朝鮮與日本簽訂和約,結束了戰爭狀態,釜山才得以重建。

  乾隆元年朝鮮並入中國設為東海省,釜山經過了短暫的動蕩與蕭條,很快恢複了往日的熱鬧。

  尤其是幾年前這裏開設了通商口岸後,更是一日比一日繁榮起來。

  港口裏,各國的商船桅杆林立,穿梭往來;街市上,商號店鋪、客棧酒肆鱗次櫛比,行人摩肩接踵,店家吆喝不停,好一派繁華景象。

  昔日被日本侵占多年的地方,如今成了中國滅亡日本的指揮前沿,真真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晚上這頓席麵十分豐盛,雖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在輿情司效力多年,方魯生早就養成了時時保持警覺,從不貪杯大醉的性子。

  他隻喝到六、七分的酒量就不再多喝,倒是馮慶恩他們三人喝了個酣暢淋漓。

  酒席直吃到亥正方才散了,就這還沒喝盡興,若不是戰時,這三個丘八一定能喝得酩酊大醉。

  兩天後,戰船駛入了大阪灣,黃昏時分在大阪碼頭靠岸了。

  碼頭裏停滿了東洋海軍的戰船,馮慶恩差人出去一打聽,都沒聽說兆軍門的大軍到達京都的消息。

  方魯生想想也是,京都是內陸,並不臨海,離著最近的港口就是大阪。若大軍真的到了京都,必定要有澳省海軍的戰船停泊在大阪港的。

  “馮兄弟,”他對馮慶恩道:“雖說兆軍門讓咱們在大阪等他,但這裏離著京都畢竟還有一段路程。”

  “咱們既然先回來了,一直等在這裏就不恭了,還是先行到京都候著好些。我想今晚在船上住一夜,明早起程去京都。”

  “方兄說的在理,”馮慶恩道:“隻是我還要約束這一船的兵士,不能和你一起去了。”

  “明日差一棚兵士護送你去京都,我就在這裏等著,隨時聽候軍門的吩咐。”

  “那就多謝了!”方魯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