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難臨頭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1-03 20:55      字數:2277
  “我也有著同樣的擔心,”下總國佐倉藩藩主,本丸老中堀田正亮說道。

  “由於有信牌的管製,清國來我國貿易的人數並沒有太多的增加,但是最近一年多以來,被我們查出的清國派出的間諜搜集我國情報的事件比以前多了一倍還要多。”

  “隻可惜我們的人不能夠接觸到清國政府和軍隊的高層人物,不然一定會探聽到一些重要的情報。”

  (康熙時期,清政府授權的商人從日本大量購買銅料,為了遏製貴金屬大量外流,德川幕府於1715年頒布了新的貿易條例。)

  (大幅度削減了中國來日本貿易的商船數量以及銅料的交易數量,同時發給商人們一定數量的信牌照票,持有信牌的船隻才允許通商貿易。)

  “不管他們真正的用意是什麽,我們必須都要高度的重視起來。”德川吉宗道:“如果清國真的有對我們不利的打算,必定會嚴密的提防著我們,不太可能讓我們探聽到什麽消息。”

  “琉球尚氏與清國還保持著藩屬關係,他們雙方的往來會多一些。”

  “你馬上給島津重年寫信,讓薩摩藩派人去首裏城,看看從他們那裏能否打探出什麽消息。”

  “如果有必要,命令尚穆派人到中國去,一定要探聽出一些有價值的情報來!”

  “在國內,除了讓我們自己屬下的旗本武士們做好準備外,還要命令各藩整飭武備。”

  “西南沿海的各藩加強沿岸的警戒,重新加固和修整炮台,目前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聽著德川吉宗這多少有些蒼白無力的話,本多忠良的心情更加沉重了,他心裏明白,上樣的這些話不過是應付場麵罷了。

  以日本現有的岸防力量,就是把所有的炮台都整修一新,用那微不足道的火力去防禦圖畫上那樣的清軍戰艦,簡直就是螳臂當車!

  可是這也怪不到上樣的頭上,日本國內武器裝備的落後,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

  從室町幕府後期到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輪流稱霸日本的戰國時代,各地大名群雄並起,相互攻伐使得日本的火器使用經曆了一個高峰。

  不僅“鐵炮”(火繩槍)逐漸的普及,各式的歐洲火炮也經常會見到,日本國內製造火器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可是,自從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中大獲全勝,建立江戶幕府之後,日本一百多年的戰亂時代宣告結束。

  統一了日本的德川家康認為民間擁有如此多的火器不利於國家的穩定,於是通過多種辦法削減民間火器的持有量,後來幕府又壟斷了全日本的火器製造。

  這種做法受到了武士階層的極大歡迎,因為他們早已經對火器深惡痛絕。

  武士們之所以在日本擁有很高的地位,受到人們極大的尊重,就是因為他們是日本戰鬥力最高的一群人,用自己精湛的劍術護衛家主,消滅敵人。

  可是,再精湛的劍術,再鋒利的武士刀在火槍麵前都不堪一擊。

  當火器普及之後,一個毫不起眼的火槍兵隻要輕輕的扣動扳機就可以輕易的殺死一名功夫高深的武士,讓武士們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和一直信奉的武士道都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終於,在元?十三年(1700年),日本最後一個生產火器的作坊也被關閉。

  武士和劍術重拾往日的榮光,軍隊也開始製造和裝備製式的黑羽毛箭。

  如此的武器裝備,加上一百多年沒有經曆過戰爭,承平日久,文恬武嬉。

  幕藩領主們奢侈無度,很多武士都偃武修文,日本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了。

  不僅如此,德川家康還頒布了“一國一城令”,規定地方大名們隻能保留一個城池作為居住之城,其餘的必須全部拆除。

  此令一下,日本在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三千多座城池全部被拆除,隻留下了一百七十幾座。

  後來,第二代征夷大將軍德川秀忠又頒布了元和令,裏麵規定地方大名不僅不能新建城池,甚至連修繕現有的城池也不允許。

  總而言之,自德川幕府建立以來,想盡一切辦法削弱各藩國的實力,使他們根本沒有對抗幕府的能力,從而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他們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成功,卻根本顧不上考慮萬一遭受外敵入侵,讓地方的大名們如何保家衛國?

  “上樣,”本多忠良又道:“我認為對下麵下達整飭武備的命令時,措辭還是要含蓄一些,以演練的名義似乎要好很多。”

  “你考慮得很周到,”德川吉宗道:“你們商議一下具體的做法,寫個奏議上來,老夫看過後再向全國下發。”

  “今天商議的事情,僅限於在座的從人知道,不要向外擴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好了,今天就到這裏吧!”

  就這樣,除了幕府的幾個核心人物,整個日本都對這個情形一無所知。

  幕府下達的軍隊演練命令,除了直屬的旗本武士認真的執行了以外,各藩的大名們都是敷衍了事。

  沒有一個人知道,一場滅頂之災已經越來越近了,打破他們的平靜生活,把他們送到天國的的槍炮已經裝在了數百艘戰船上,朝著他們駛來了!

  經過緊鑼密鼓的準備,終於一切就緒,乾隆定下了三大海軍抵近本州島發動攻擊的日期——乾隆十年五月初十這一天!

  根據距離的遠近,滿載著海陸軍兵士和武器補給的各艦隊戰船先後出發了。

  因為路程最近,何誌遠是最後一個從釜山軍港率軍出發的。

  五月初十的清晨,浩浩蕩蕩的艦隊已經駛過了對馬海峽,離著本州島與九州島之間的關門海峽越來越近了。

  “發旗語,告訴關占元,命他按原計劃帶領艦隊向南!”指揮室中的何誌遠命令道。

  北洋海軍參將關占元在自己的座艦上聽兵士報說提台大人的旗艦定遠號上發來了命令,忙下令回複。

  接著又吩咐向屬下的各艦發出命令,他們這一支十艘鐵甲艦組成的艦隊漸次脫離了大軍的編隊,轉而向南,一字排開朝著長崎方向開來。

  艦隊遠遠的繞過了壹岐島,繼續向南,從平戶島與北鬆浦半島中間的海峽穿越而過。

  這海峽最窄處僅有一裏許,龐大的艦隊再也無法隱藏了。

  站在甲板上的關占元從望遠鏡裏能清清楚楚的看見左右兩岸上的百姓和士兵。

  他絲毫不理會岸上低矮的眾人那白日見鬼般驚詫惶恐的表情,冷冷的吩咐道:“傳令各艦,全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