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不堪回首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10-25 19:12      字數:2116
  “嗯,”乾隆道:“你這見得很透了。所以料理川西的事情,也要從這上頭找門路,想辦法。”

  他轉問嶽鍾琪道:“朕聽說你和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有些交情?”

  嶽鍾琪剛才聽說要議的事和自己的差事有關,這又聽皇上說起了川西,問起了莎羅奔,已經大概猜到了召自己進京的原委。

  “回皇上,臣與莎羅奔是有些交情。”他答道:“康熙六十年,臣任四川提督,莎羅奔遣手下的頭目前來投誠。”

  “六十一年,適逢羊峒(今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土番作亂,莎羅奔聽說臣要率兵前往征剿,親自帶了五百土兵前來相助。”

  “他那時雖然還隻是個不足二十歲的後生,打起仗來卻一點兒也不含糊,身手也好,與敵軍對陣時總是衝在最前麵,身後的五百藏兵個個都不要命的往上衝。”

  “剿滅了羊峒叛亂後,臣與時任四川巡撫的色爾圖共同委他副長官司的職銜,暫時掌管大金川的事務。”

  “後來年羹堯奏請朝廷授給他大金川安撫司一職,這才有了正式的名份,直到如今。”

  “臣在來京的路上也聽說了,這個小狼崽子又不安生了,出兵把小金川給奪了?”

  “嗯,”乾隆輕歎了一口氣道:“打從雍正年間,上下瞻對的土司就不甚安份,陽奉陰違、首鼠兩端,拐帶著其他一些地方的土司、頭人也蠢蠢欲動。”

  “朕登基以來,隻顧忙著內地和海外的事,沒抽出功夫料理他們。”

  “如今俄國的事情已經了結,你也騰出了身子,正想著召你回來議一議川西的事,不想莎羅奔在那裏已經鬧起來了。”

  “你來之前我們已經議了一會子了,關於如何處置金川的事,是剿是撫?朕想聽聽你的章程。”

  嶽鍾琪道:“既然皇上垂問,世不敢不據實以稟,出兵征剿實非良策!”

  “臣在四川呆的時間不算短,仗也沒少打,自問對那裏的情形還是有些了解。”

  “朝廷的軍隊戰力雖強,但若是去川西那裏去征剿當地的亂民,就如同穿著馬靴去踩樹下的螞蟻。”

  “任憑你使再大的勁,隻是踩到了碎石和枯枝上,很難踩死幾隻螞蟻,想根除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嗬嗬,”乾隆輕笑道:“這個比喻有點兒意思,你接著說。”

  “是,就拿大金川來說,全族的男女老幼加到一起也不過幾萬人,與朝廷的大軍比起來,可不就如同螻蟻一般?”

  “若是放在內地,都不需用腳去踩,幾個指頭也能碾死了他!”

  “可是放在川西的高山密林裏,他們就成了河裏的泥鰍,成了土行孫,任你是天兵天將,隻是讓你看得見卻打不著!”

  在座的眾人中,嶽鍾琪無疑是對川西的事情最有發言權的,班第見他的見解與乾隆不謀而合,如出一轍,不僅又臉上微紅。

  雍正三年他任內閣學士,四川、雲南與西藏定界,他奉旨率人入藏宣諭,曾途經川西。

  領略過那裏的道路難行,卻不知當地的藏民竟然如此的棘手!

  身為軍機大臣、兵部尚書,川西的事情定然是繞不過去的,他也想多從嶽鍾琪這裏了解一些情況。

  於是開口問道:“人生三尺,世界難藏,更何況是幾萬人眾?他們怎麽能來去無蹤?”

  “也難怪班大人有此一問,我若不是親眼所見,也是斷然難以信實的。”嶽鍾琪道。

  “那連綿不絕的大山裏遍布著藏民的村寨,大的有幾千人,小的也有幾十、幾百人的。”

  “平素他們之間也是你爭我奪,打打殺殺的。可是麵對官軍卻出了奇的一條心,一聽說是被官兵追殺,沒個不幫的。”

  “那深山裏還有著數不清的山洞,洞口極為隱密,不是當地走熟了的人根本發現不了,有很多山洞裏麵都藏著現成的糧食、武器。”

  “平時看著是成千上萬人,一旦有了戰事要逃時,土司頭人或是活佛一聲令下,藏民們或投村寨,或鑽山洞,眨眼之間就四處逃散得無影無蹤!”

  “在剿滅羊峒土番作亂時,我經曆過幾次這樣的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明明提前派出哨探看得清清楚楚,好幾百亂民在一個寨子裏生火做飯,等咱們的隊伍火速趕過去圍剿時,灶下的柴火還沒完全熄滅,人卻跑得一個不剩,隻留下一個空空的寨子。”

  “一次眼見著一夥亂民在一條小路上拐個彎兒不見了,兵士們緊跟著追過去,突然‘轟’的一聲巨響,十幾個人像下餃子一樣齊齊的掉進了陷坑裏!”

  “那慘叫聲讓人聽了心裏發瘮,我走到近前看了,一丈見方的深坑裏密密麻麻的栽滿了削得尖尖的毛竹。”

  “刺穿了兵士們的胸膛、肚腹和大腿……”

  “還有一次,幾十個兵士追著五、六個亂民進了一個山洞,眨眼間就哭爹喊娘的逃了出來,許多人身上都纏著毒蛇……”

  “我登時氣得兩眼發黑,命親兵們把身上裹嚴實了,拿著火槍、火把和長木棍一齊衝了進去。”

  “把毒蛇都驅散了,再搜遍了整個山洞,在一個岔路的盡頭才發現,那裏有一個極小的出口,用幾捆草遮住了光線。”

  “把草掀開向外望去,通到了山上的密林裏,那幾個人早就沒了蹤影……”

  “他們沒有統一的軍裝,都穿著平常的衣服,拿起武器就是亂民,扔下武器就是百姓。”

  “咱們看他們長得都差不多,不仔細辨認,根本分不出誰是誰。”

  “一次我帶著一隊兵士正走在回營的路上,突然一陣‘嗖、嗖’的聲響,緊接著幾個兵士就慘叫著倒在地上,個個都被弩箭射中了。”

  “兵士們照著弩箭射來的方向就是一陣亂槍,卻一個都沒打到,眼見著幾個人影向山下跑去了。”

  “我指揮著兵士們緊追不舍,眼見著他們跑進了一個寨子,當下一千多人就把寨子圍了。”

  “逼著家家戶戶的人都出來集中在了打穀場上,多數都是老幼婦孺,隻有幾個壯年男人十分的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