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瓦剌舊部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5-23 11:51      字數:2200
  進到衙署裏坐了,阿桂即去安排晚上為劉墉一行人接風的宴席。

  好在水師官兵的大夥房有幾十個,多出千把人吃飯不是什麽難事。

  每天都有上千人專門駕著幾艘船去海上捕魚,捕上來的魚各種各樣。

  每個大夥房旁邊都挖了一個碩大的水池,裏麵用沙石墊了注入海水,再放進去捕撈上來的海魚。

  沒用了多長時間,晚宴就備好了。

  幾個主官都沒有家眷來陪劉墉的小妾,倒是新任命的南坤知府讓自己的夫人隨著百姓們一起來了,遂讓她來陪劉墉的家小在別的房裏單獨吃飯去了。

  雖說劉墉現在的品級比阿桂都低了很多,與兆惠、何誌遠兩人就差得更遠了,但是這幾個人心裏都明白,以劉墉在歐羅巴辦差時日最久的這份功勞,以及他父子倆的聖眷和人望,回到京師即刻大用是必然的事。

  連李侍堯都賞了侍郎的銜,這劉崇如必不在他之下,所以幾個人誰都沒有在劉墉麵前拿大的想頭。

  幾個人在廳中圍著飯桌坐了,兆惠先開口道;“到澳省已近兩個月,除了全體軍民俱都上岸住進了屋裏那日喝了一頓喬遷酒外,這是第二次喝酒。”

  “這酒是皇上賞賜的禦酒,今日咱們飲了它,一則感念皇恩浩蕩,二則為崇如接風洗塵。”

  “自英吉利回來,一路遠航著實辛苦了,澳省一切尚在草創之際,處處皆因陋就簡,在座各位都是為朝廷實心辦事的臣子,想是崇如也不會介意。來,諸位請滿飲此杯!”

  喝了這一杯,複又滿上了酒,劉墉正色道:“幾位大人不遠萬裏來此荒僻之地,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為國家開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勳,學生我感佩莫名。”

  “唯願此後以諸位大人為楷模,將勤補拙,勉力為之,以報聖恩於萬一,這杯酒學生敬幾位大人!”說罷一口喝幹了杯中的酒。

  還記得在“土木堡之變”中俘虜了明英宗朱祁鎮的蒙古瓦剌部吧,在元、明時期是瓦剌,清朝時稱衛拉特蒙古或厄魯特蒙古。

  分為四大部落分散於西域,分別是和碩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土爾扈特部,另有輝特等附屬於四大部的一部小部。

  這四部組成了一個強大的聯盟,稱為衛拉特盟,大明崇禎八年(1635年,後金天聰九年),時任衛拉特盟主的和碩部首領固始汗遣使至盛京納貢,表示歸順後金。

  清順治三年(1646年),衛拉特蒙古各部首領聯名歸順清朝,成為清朝的藩屬。

  然而好景不長,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逐漸強大起來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打敗了時任衛拉特盟主的和碩部首領鄂齊爾圖汗。

  此後,他一步步的將原本鬆散的聯盟體製變為中央集權的體製,把自己作為準噶爾部首領的台吉地位上升為汗王,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式建立準噶爾汗國。

  從此改變了衛拉特與清朝的主從關係,標誌著衛拉特蒙古的重新獨立。此後,準噶爾汗國在葛爾丹的帶領下走上了擴張的道路。

  康熙十七年出兵南疆,占領葉爾羌汗國;康熙二十七(1688年)年,葛爾丹又突然率兵越過杭愛山(古稱燕然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向南遷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爾丹又率大軍進攻漠北喀爾喀蒙古,這一下可逼得康熙不得不出手還擊了。

  這時的清朝,已經從被三藩之亂折騰得半死中逐漸恢複了元氣,又通過兩次雅克薩之戰,於康熙二十八年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暫時平息了與羅刹國的紛爭,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噶爾丹了,於是就有了自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的三次親征漠北。

  這仗斷斷續續,前後打了近七年,前兩次大戰沉重的打擊了噶爾丹的統治地位,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第三次帶兵渡過黃河親征。

  這時,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著後方空虛,占領了噶爾丹的根據地伊犁,並且奪取了他控製下的哈密,切斷了他的退路。

  消息傳到了前線,噶爾丹軍中人心大亂,部屬們紛紛投降,噶爾丹眾叛親離,兵敗流竄一年後,在走投無路之下服毒自盡。

  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並沒有清朝自己宣揚的那麽輝煌,充其量隻是打了幾次自衛反擊戰,成功阻止了準噶爾的東進,將被奪走的喀爾喀蒙古重新並入了版圖,沒有攻占漠西衛拉特蒙古的一寸土地。

  康熙三十七年九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的屍體並向清朝臣服,繼任了準噶爾部的台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紮都綱(金頂寺),所以後來清朝稱這個地方為固勒紮(今新疆伊犁自治州首府伊寧市)。

  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統治下,準噶爾部又逐漸的強大起來,再一次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出兵西藏,攻占了拉薩,康熙五十七年清廷出兵自青海入藏平叛,這一對老冤家又開始了斷斷續續,曠日持久的戰爭。

  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爾丹策零即位。

  自雍正七年開始,清朝又數次派軍征討準噶爾,前後又打了幾年,雙方互有勝負。

  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爾丹策零向清廷請和,雍正也屬實是有些打不動了,於是雙方罷兵議和。

  雍正十三年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簽訂和約,約定以漠北杭愛山為界,以東屬大清,以西屬準噶爾。

  雍正與他爹康熙一樣,也隻不過是打了數年的自衛還擊戰,最後在一份沒有取得勝利的和約上簽了字。

  與清朝簽約停戰後,準噶爾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又向西部、北部開疆拓土,不斷發展壯大。

  至今已經擁有人口五百餘萬,軍隊三十萬,控製著南疆、北疆、蒙古高原西部、哈薩克汗國(今哈薩克斯坦)、浩罕汗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等大片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