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忠孝兩全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1      字數:2225
  吳波出了養心殿,來到西華門外,帶著等候的隨從打馬來到了商部。

  “下官參見中堂大人,”潘啟一邊行庭參禮,一邊說道。

  “屋裏又沒有別人,還扯這個幹嘛?來,老潘,坐下說。”吳波伸手半扶住,拉著他同到椅上坐了。

  打從去年五月自天津回京師籌建商部,也就一年多的功夫,潘啟把差事做得井井有條。

  商部的大小官員都一改最初的看法,開始從心裏欽佩這個年輕的侍郎,也暗自讚歎皇上慧眼識人。

  吳波本就是很容易相處的人,和潘啟相與的久了,見他確是實心做事,而且能力非凡,所以與他很是親近,在他麵前從沒有上憲的架子。

  他把皇上的意思揀著重要的和潘啟說了,潘啟道:“既然皇上有旨,下官明早就進宮陛辭,然後起程南下。”

  “好,那就這麽說了。”吳波道:“你肯定還要忙著交待一下部務,安排出行一應事宜,我就不多擾你了。”

  “有事盡可寫信來,不管是京裏還是福建家中,有需要辦的事千萬別和我客套。”

  “下官謝過吳中堂!”潘啟拱手道。

  因為膠州海關已經於今年三月開關,天津海關又接著運行了幾個月,隨著天津幾個工廠和水師學堂建設的不斷推進,自十月初一起,天津海關封關,碼頭也停止運營了。

  渤海灣上,以直隸永平府樂亭縣(今唐山市樂亭縣)到山東青州府樂安縣(約在今山東東營市)一線為界,以西實行軍事管製,非軍機處或兵部特許,任何船隻不得進入。

  山東、直隸兩省沿海的漁民,也隻能到管製區以東的海域去捕魚。

  天津碼頭已經無船可坐,潘啟等人要南下,隻能趕到最近的膠州碼頭上船,還有很長一段的陸路要走,所以第二天一早,潘啟就進宮遞牌子。

  乾隆知道一定是他著急趕路,所以先召他進來。見過了禮,賜座後,乾隆道:“吳鏡湖把事情都和你說了吧?”

  “回皇上,吳中堂都與臣說了,臣已經把部務安排妥當,陛辭過就啟程。”

  “好,這是給陳宏謀與何誌遠二人的信,你帶給他們,讓他們按信中旨意給你配備船隻人馬。”

  潘啟趕忙起身過來,雙手接過信,複又坐下。

  乾隆又道:“此去爪哇,朕送你幾句話,你記牢了,差事就辦得錯不了。”

  “臣恭聆聖訓!”潘啟拱手道。

  “有禮有節,不卑不亢,不受宴請,不要賠償。”

  “隻把事情弄明白,問清彼方的意思,也不要給他留下任何口風,徑直回來即可。”

  “謹遵聖命!”潘啟拱手道:“臣都記下了,若皇上沒有別的旨意,臣這就告退。”

  “昨日朕在氣頭上,也忘了讓吳鏡湖告訴你,”乾隆和顏悅色的說道:“一去一回,又要幾個月,怕是過年都趕不回來了。”

  “事情已經出了,雖然事體甚大,卻也不急在一時,部裏朕讓吳波常去料理著些,你不必太過掛心。”

  “回來時到泉州下船後,將事情經過詳細寫個折子奏進來給朕看,然後放你一個月的假,就便回去把全家老少都接到京裏來。”

  “去年就讓你寫信跟家裏說好,朕著福建地方上禮送他們來京師,可是一直不見你回話。見你整日裏忙得昏天黑地的,朕就沒忍再催你,卻始終在心裏記掛著。”

  “趁這次到了家門口,定要把這事辦了,你離家這麽久了,也該一家團圓了。”

  潘啟道:“皇上萬幾宸翰,日夕為國操勞,卻還記掛著臣家裏的瑣事,讓臣不知該說什麽好。”

  乾隆接著道:“接了家眷後,回到泉州找陳宏謀,朕的信裏已有旨意給他,著他安排一艘船,調些兵士護送。”

  “再由南洋大臣衙門出個勘合,就可以將船直接開到天津碼頭。這樣,雙親也可少受些車馬勞頓。”

  潘啟聽了,頓覺胸中一陣酸熱,喉頭都有些梗住了,忙站起身來拱手道:“謝皇上恩典,請恕臣不敢奉詔!”

  “為何?”

  “承蒙皇上賜假還鄉,已經是格外的恩典,臣怎敢再假公濟私,用朝廷的船載自己的家眷?還要破了兵部的章程駛入天津碼頭,臣不敢!”

  “朕說使得就使得,”乾隆微笑著道:“南洋大臣衙門在泉州與天津兩地常有船隻往來,載上你一家人又有什麽打緊?”

  “你為國家盡心盡力,你的家眷就當得起這份殊榮。你們這些人常年為朝廷的差事四處奔波,與家人本就聚少離多,但凡有了時機,朕就巴不得每個好臣子都能忠孝兩全。”

  “這是朕的旨意,你是不得不奉詔,萬事有朕給你做主,不必在意別人的說法。就這樣定了,不要再辭了,跪安吧。”

  潘啟“撲通”跪了,聲音顫顫的說道:“臣代全家老小叩謝天恩!”說話間,眼淚已經滴到了青磚地上……

  陳宏謀的南洋大臣衙門十月初就已經開衙理事了。

  潘啟一行在膠州港坐船到了泉州,下了船,讓碼頭上的人帶著到了南洋大臣衙門來見陳宏謀。

  因旨意是給陳、何兩個人的,陳宏謀不敢獨自拆看,讓人請來的何誌遠,二人一起拜讀了。

  接旨後,兩個人不敢怠慢,立刻忙碌起來,馬不停蹄的調集戰船,整訓官兵,配發武器,籌集所需一應物資。

  福建水師提督已經按照軍機處和兵部的命令把所屬的精銳共計兩萬三千多人拔給了何誌遠,所以他手下的兵士是現成的。

  南洋大臣衙門開衙理事後,不僅將造好的新式戰船全部接管過來,還奉命接收了大量的倉庫,用來儲存一應物資。天津港半個月前剛運來了一船武器彈藥,正好派上用場了。

  潘啟也沒有閑著,把手下人都撒出去,四處訪聽有沒有爪哇那邊回來的人,如果有就一定請到驛館來,詳細的詢問巴達維亞城裏發生的事。

  事件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以及當下那裏的情況和東印度公司當局的態度等等,事無巨細,都要認真的問個明白。

  五日後,潘啟及隨從等一行人在三千水師官兵的護衛下,乘坐十艘新式戰船,向爪哇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