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居安思危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1      字數:2262
  “地方也不能太小,”乾隆接著道:“防著將來學生多了裝不下,還要有先生、學生們的住處和飯堂。”

  “就這樣定了,愉貴妃以女子學堂總教習的身份繼續參與學術上的事,三天一次的東暖閣會議繼續進行。”

  “這東暖閣的會議,倒不是說學部的事情樣樣離不開愉貴妃,她也不是聖人,沒有那樣全掛子的本事。”

  “讓你們三天進來養心殿會議一次,就是要讓學部、工部這些辦差的人都知道,朕時刻在留意著他們。”

  “不管是誰做出了業績,朕都看在眼裏,這樣大家做起事來才有勁頭,不致懈怠。”

  “同時,也讓朝中所有臣工都明白,學部和工部的事情,是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的。這樣無論到了哪個部堂衙門,都會盡量行個方便,再沒人敢刁難你們。”

  在座的幾個人,都被皇上的良苦用心打動了,陳世倌拱手道:“皇上為國事用心至此,臣等複有何言?唯有拚死報效罷了!”

  乾隆站起身來,在地上慢慢的踱著,語重心長的道:“自祖龍以降,朝代更迭,戰亂頻仍,最苦的就是百姓。”

  “治國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何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因為打江山時,無論君主還是文官武將,心裏時時刻刻想的都是如何進取、自強。”

  “而到了守江山時,繼位的君主不知道打江山的難處,開下承平久了,君主若耽於玩樂,百官必文恬武嬉,哪還能有進取的心思?”

  “天下就這麽大,這江山誰都想坐,這種事情是此消彼長的,你驕奢淫逸,就給了別人進取壯大的機會。”

  “所以我們君臣要居安思危,時時奮力進取,不敢稍有懈怠,致中國於極盛之世,讓百姓世代都過上好日子,才不愧對這大好江山,億兆黎庶。”

  眾人聽了,一齊要起身,被乾隆擺手止住:“再說說這棉紡織的機器該如何盡快推廣使用吧。”

  芷蘭見要議別的政務,自己再留下已經大不相宜了,遂起身道:“皇上,若沒有別的吩咐,奴婢告退了。”

  見乾隆微笑點頭,芷蘭蹲了一個福,又向在座幾人微微頷首致意,退了出去。

  幾個人拱手送愉貴妃出去,潘啟接著乾隆的話頭問道:“皇上,有了新機器,要不要官辦紡紗織布的工廠?”

  潘啟雖然是商部侍郎,但吳波隻是掛個尚書的名頭,從不過多幹涉商部的事務,這潘啟實際上就是商部的當家人。

  他早知道皇上最反感繁文縟節這一套,所以也沒有太多的顧慮,事關部務便直接開口發問。

  乾隆想了片刻道:“還是不要,有許多比這更重要的產業需要官辦,弄得太多了顧不過來。”

  “既如此,那就由商部主持,盡快向全國的商家推廣,有人開始用上了,其他人看到了這機器的好處,就主動找上門來買了。”

  “好,你打算如何推廣?”乾隆問道。

  “臣想在京師、江寧、廣州各辦一次推廣展賣會,提前給相關的商家發去帖子,邀他們來參會。”

  “在展賣會上向他們展示機器紡紗織布的過程,看生產出來的樣品,有要訂購機器的,交上定金,由工部按訂單製造交付,皇上看如此可行否?”

  “可行,”乾隆道:“眼下機器就在京師,展賣會就從這裏辦起,有訂購的商家,工部交貨時,還要差人前往,指導安裝,培訓操作。”

  “還要教會人家小故障的維修,提供更換的配件,遇有大的故障就要差人前去維修。”

  “總之就是讓花錢買了機器的商家必須能把機器用好,賺到了錢,才能讓更多的人來訂購機器。”

  “皇上,”陳世倌道:“工部會維修的人都在京師,若是江南的商家買了機器,去維修一次,殊為不易。”

  “嗯,開始著實是麻煩些,等訂購機器的多了,工部要在江南建個大的機器製造廠。”

  “不止是紡紗織布的機器,好多機器都要能在江南造出來,這樣就方便多了。”

  “不管是蒸汽機還是紡紗織布機器,目前這世上隻有我們造得出來,尤其蒸汽機還要用在最新式的戰船上,所以務必要對技術嚴格保密,務使泄露。”

  “這些機器一露麵,肯定會有國家買回去研究仿製,所以潘啟要嚴令海關,禁止這類機器出口。”

  “工部也要會同刑部發下部文,嚴禁民間私自仿製機器,違者治罪。”

  “皇上,恕臣直言,”潘啟說道:“這機器的誘惑太大了,那後麵簡直就如同金山銀山。”

  “縱然嚴禁出口,西洋人可以在國內買來機器拆解,然後將圖形數據記錄下來,再帶回國去。”

  “嗯,你說的也在理,這種技術被別人學去,那是早早晚晚的事,但隻要我們的技術不外泄,就是他們仿製也需要不短的時間。”

  “我們就是要想方設法延長這個時間,容出的這個功夫夠我們做很多事了,不僅可以形成我們的優勢,也可為下一次的技術升級預作準備。”

  “剛才不是說到官辦的事嗎?這些事情才是必須要官辦的,在別國學會這個技術之前,這些機器必須專一由官辦的工廠製造。”

  潘啟拱手道:“臣懂了,謹遵聖諭。”

  乾隆話鋒一轉,說道:“明靜庵你們學部和兩院的武器研製不能稍有懈怠,陳秉之工部那邊槍炮彈藥的製造也要抓緊,在這上頭不能疼惜銀子。”

  “紡紗織布的機器造出來後,槍炮彈藥的製造更要加快。”

  陳世倌道:“皇上是說……”

  “英吉利國豈是什麽良善之輩?眼裏隻有金錢、利益而已。自打馳禁通商後,彼國與我們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大。”

  “這次派了使團來,就是來討價還價的,結果也沒撈到什麽大的好處。”

  “這紡紗織布的機器再一製造出來,隻怕要徹底把他們的銀子掏空了,他們能不狗急跳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英之間早晚必有一戰,而且是大戰,決定未來數百年國運之戰,我們豈可不未雨綢繆?”

  陳世倌拱手道:“皇上安不忘危,高瞻遠矚,臣等必將盡心竭力,不敢有一絲懈怠。”

  “嗯,如此朕也心下稍安,時候不早了,道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