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道路曲折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75
  “嗯,還是製台大人見得深遠,如此就可以寫折子了。”許容道:“兄弟還有個想頭,這折子裏再加上一句。”

  “經差人暗地訪察,查明聚集的士子中,有三成以上都是外省來江寧參加江南大學堂考試的。”

  “落榜以後,逗留在寧未歸,為泄心中不滿,附和省內士子聚集生事。”

  “好!”那蘇圖讚道:“此真乃點晴之筆也!我這就寫折子,你我聯名上奏,寫好了馬上拜發。”

  那蘇圖猜得一點都沒錯,江寧奏來的密折,比他和許容的聯名折子提前送進了紫禁城。

  折子遞到乾隆手裏的時候,宮門已經快下鑰了。

  他拿起密折粗粗的一看,心頭立時大驚,正要差人去傳吳波進宮商議,吳波已經匆匆的來了。

  吳波是接到了江寧送來的密信,一時也沒敢耽擱,馬上進宮來奏報。

  他看罷那蘇圖的折子,對乾隆道:“事情與我接到的密信中所說的大致不差。”

  “唯一不同的事,密信中說,江寧的一些官員不僅沒有勸阻聚集的士子,甚至還鼓動授意一些不相幹的士紳富戶,派出家人仆從到現場煽動助威。”

  “嗯?還有這樣的事?”乾隆心下又是吃了一驚。

  “其實,我是相信確有其事的。”吳波歎了口氣說道:“這事情很容易想明白。”

  “朝廷去年停了捐納,是斷了有錢人家子弟花錢買官的門路。而今年停了科舉,貢生的選拔自然也一並停了。”

  “這貢生不僅是很多官員子弟入仕的途徑,更是他們的一條財路。”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等,也稱“明經”,自國子監結業後即可授知縣及以下官職。)

  吳波接著道:“這貢生名義上是擇優而貢,實際上有幾個平民百姓家的士子能有這個幸運?”

  “那其實就是一些實權官員家中,正途出不來的子弟們當官的一條捷徑,或是有錢人家子弟當官的另一個方法。”

  “貢生們從府學、縣學裏選出來,哪一級的官員不得打點?如今這些路子都讓朝廷斷了,官員們嘴上不敢明說,肚子裏一定滿是怨氣。”

  “可巧遇上了討債逼死孝廉這樣的事,士子們群情激憤,他們巴不得事情鬧得大了,法不責眾,讓朝廷回心轉意也未可知。”

  聽著吳波入情入理的講解,乾隆的臉色漸漸變得很難看,恨恨的道:“這起子齷齪官,我就是向士子們讓步,也絕不會遂了他們的願!”

  他對吳波道:“依你看,士子們的事該怎樣處置?”

  吳波笑了笑,說道:“想必你心裏已經有了主意,不過既然問到我,我就直言不諱了。”

  “讀書育人是慢功夫,你為了盡快見效,想把士子們都引到新學上來,這想法沒有錯。”

  “但是把科舉一刀切的廢除了,似乎做得剛猛了些。很多讀書人滿腦子隻有四書五經,連五穀都分不清楚,如今逼著他棄科舉而就新學,要了命他也學不來。”

  “我的意思,還是要給這些人留一線希望,至於具體該如何去做,還是要和諸王、大臣商議一下才好。”

  “嗯,你說得不無道理。”乾隆道:“隻是現在不行,憑著密折奏事把這個拿出來議也不合適。”

  “那蘇圖他們一定也有奏折的,估計也快到了,看到省裏的處置方略,再計議應對辦法。”

  “隻是……”吳波有些為難的看了看他:“隻是這樣一來,你這皇上的顏麵上有些難看。”

  “嗬嗬嗬……”乾隆突然笑了,讓沉悶的氣氛一掃而空:“你真把我當成弘曆了?一輩子作了六萬多首詩,逮著古字畫就蓋章的的自戀狂。”

  “從來隻能聽皇上聖明的頌揚,聽不進一句反對的話。我對他那個七拚八湊,牽強附會的什麽‘十全武功’最不以為然。”

  “我們都是凡人,做的又是前無古人的事,沒有成例可循,沒有什麽可供借鑒。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有個磕磕絆絆很正常,出了偏差,修正過來,接著往前走就是。”

  吳波也輕鬆的笑了:“你能這麽想就最好了,道路是曲折滴,前途是光明滴!”

  “得嘞,讓江南的士子們先吹幾天冷風,沒別的事,我回去鑽夫人的熱被窩了,明兒見吧您。”

  淩晨,那蘇圖的奏折從宮門縫裏遞了進來,一層層的傳進了養心殿。

  嘴上說的輕鬆,可是乾隆一夜也沒睡實,值夜的太監見寢殿裏還亮著燭光,乍著膽子輕聲道:“主子?”

  乾隆知道若是沒有緊急的事,太監是絕對不敢這個時候叫他的,他說道:“進來吧。”

  太監開門進來,雙手捧著一個折匣,小心翼翼的道:“主子,有六百裏加急的折子。”

  乾隆起身坐了,接過折匣,拆了封拿出奏折,見果然是那蘇圖和許容的。

  打開細細看了,見與密折中所說的並無太大出入,心下稍安,合起奏折放在案上,複又躺下,沒過一會兒,竟然睡著了。

  諸王、軍機大臣們一大早就接到了宮裏太監過來傳的話,讓辰初時分(早上七點)進宮議事。

  一眾人知道是有了急務,一刻不敢耽誤,早早的到了養心殿外的垂花門候著。

  其實,自打乾隆登基,幾個雍正朝過來的臣子已經感覺輕鬆了許多。

  雍正生性喜涼怕熱,園子裏又沒有紫禁城裏那麽多的規矩,所以他一年當中有大半時間住在園子裏。

  有幾年甚至在園子裏住到臘月,回到紫禁城過完年,沒出正月又回園子去了,宮裏人管這叫“大搬家”。

  雍正在園子裏住得舒坦,可苦了這些臣子們。雖說雍正體恤臣子,叫眾人若沒有事情上奏,不必每日過去請安。

  可是軍機處的人卻幾乎每天都有事情要商議,親王、軍機大臣們每日天不亮就要起來,披星戴月的往園子裏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