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中國龍圓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91
  乾隆道:“起來吧,朕還是那句話,用人不疑,你勉力做去。盡快把商部的牌子掛起來,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一應吏員,你與張廷玉、明安圖和吏部去商議。”

  “就說是朕的意思,你來挑選,他們也可舉薦,但最後還要你來考核通過才作數。”

  “你切莫礙於情麵,頂不住王公大臣的托請,胡亂的由著他們塞進一些門外漢來,到時辦砸了差事,朕隻衝你一人說話。”

  “新建一個國家部堂,這裏麵的繁難多著呢,遇到他們解決不了的事,隻管遞牌子進來,朕給你做主。隻記住一條,差事辦得要既快又好。”

  “你去挑選部裏的人手,隻要是好的,寧多勿少,選定的要集中起來習學。等到部裏四平八穩了,一邊著手接管各海關,一邊設立各省分司,海關及各省裏都要有部裏下去的人。”

  “將來省裏的分司落了地,就要逐步向府裏,最後直到縣裏,一級一級都要設高務署,把該管的都管起來。”

  “商戶們做的好的,該扶持的扶持,該獎掖的獎掖,讓百姓真正看到國家工商皆本的決心。”

  “等這些都做完了,就該逐一接管各類事務了。潘啟,任重且道遠,朕可是寄厚望於你呀。”

  “皇上,”潘啟就座上拱手道:“臣別不多說,隻曉得庶竭駑鈍,拚死報效就是了。”

  “嗯,你在京裏有日子呆呢,反正宅子也夠大,給老家寫封信去,家人們若能來京師,朕讓軍機處給地方上行文,著官府出人禮送他們北上,你們也好一家團圓,如何?”

  潘啟起身伏地叩頭道:“臣謝皇上恩典!”

  江南大學堂三月裏開始動工修建了,因原來的房屋都還堅固,所以隻是進行了簡單的改建,工程量不是很大。

  戶部的撥款及時足額,學部的官吏駐現場監督質量和進度,經過了半年時間,有一半以上的房屋陸續交付使用了。

  五月間明發詔諭到了江寧,今年的已未科會試取消了,盡管早有風聞,但一經證實,還是有不少讀了多年四書五經的士子們難以接受。

  一時間,瘋癲的,絕食的,罵街的,鬧事的各種各樣,甚至還有人尋了短見,官府四下裏出人規勸,彈壓,一時間鬧得烏煙瘴氣。

  終歸老百姓拗不過朝廷,如今科舉之路斷了,士子們別無進身的出路,加之京師大學堂幾年辦下來,民間對新學的抵觸也少了許多。

  江南本是人文薈萃之地,六月裏,江南大學堂首次考試招生的布告出來之後,不管心裏樂意不樂意,還是有很多人蜂湧而來,短短的幾天內就有數千人報名應試。

  明安圖在京師接到了江蘇分司的呈報之後,唯恐江寧這邊人手不夠用,忙從京師大學堂當年的畢業生中挑出了百十人,送到天津港上了海船,急急的趕往江寧來助陣。

  明安圖還專門具本上奏,這些人參與主持完招生考試之後,就直接留在江南大學堂任教。

  好在江南大學堂原本就是開科取士之所,地方足夠大。

  八月初一開場考試,學部及分司的官員主持,都察分司委員監督,京師大學堂來的人維持秩序。

  幾天的考試結束,又經過十幾天緊張的閱卷,最終錄取了一千五百多人。

  接著又是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終於在九月初六這日,江南大學堂如期開學了。

  這天頭晌,養心殿,西暖閣。

  禦前會議已經結束,其他人都退了出去,張廷玉留了下來,說道:“皇上,仿製的十台造幣機器已經大體成形,戶部問銀幣的圖案,臣請旨示下。”

  “嗯,”乾隆略思索了一會兒,說道:“正麵自然應是正龍,兩邊是龍圓二字,背麵是一艘海船揚帆航行在海上,底部根據銀幣大小分別是庫平壹兩和庫平半兩。”

  張廷玉道:“皇上,銀幣上沒有大清或是乾隆字樣嗎?”

  “不要,因為銀幣不同於製錢,它的含銀量極高,到了哪個國家都能直接當銀子使。”

  “看見上麵的正龍,任誰也知道是大清的銀幣。可若是標明大清或乾隆的字樣,到別的國家使用時就容易有阻礙,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臣明白了,”張廷玉道:“皇上此舉是為這龍圓日後通行世界預留了地步。”

  “正是,所以你要交待下去,這銀圓的製作務必要力求精美,這樣才會增加仿造的難度,讓人放心使用。按照朕的意思,讓畫師先繪出圖樣來給朕看。”

  “還有,這銀元是明年,乾隆五年向民間發行,在正龍的下方注下這個字樣。”他就案上提筆寫下了1740字樣,遞給張廷玉。

  “皇上,”張廷玉接過紙來看了,遲疑著道:“我朝造的銀幣,用這阿拉伯數字注上西元紀年,怕不妥吧?”

  “民間的百姓,有很多甚至不知道西元紀年和這阿拉伯數字為何物,這……”

  乾隆道:“西洋各國通用西元紀年和阿拉伯數字,要想讓這龍圓通行世界,自然要注上西元紀年。製造銀幣本就是從西洋國家學來的,注上西元紀年有何不可?”

  “還有這阿拉伯數字,本來傳入中國已經有幾百年了,隻是因為我們有自已的算籌方法,所以一直也沒人用它,這也是因為國家沒有大力推行的緣故。”

  “隻是這阿拉伯數字比起算籌法一道道的寫出來,不知道要簡便了多少。”

  “朕過幾日就下旨給學部,自明年三月起,全國學堂停止教習算籌法,統一教習阿拉伯數字。”

  “到時軍機處也行文給各省,倡導百姓改用阿拉伯數字,這龍圓上先標注出來,正好與此呼應,如此可好?”

  “好,好!”張廷玉連聲道:“臣心裏也十分清楚,這阿拉伯數字若是用得慣了,比算籌法方便多了。”

  “這正應了南巡聖訓裏說的,積習難改就容易致使積弊叢生,明明知道是好的,卻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

  “臣領旨告退,看來回家得預先學學使用這阿拉伯數字了。”

  一句話說得兩個人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