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津海關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174
  他躬身趨至拜墊前,雙膝跪倒,口中道:“草民恭請聖安!”

  “嗬嗬嗬,你這規矩學得倒是一絲不差了,隻是這草民聽著不倫不類,起來坐吧。”

  “謝皇上!”潘啟又磕了一個頭,才起身在小櫈子上斜簽著坐了。

  “你不再是草民了,”乾隆笑道:“已經讓吏部出票擬,給你戶部郎中的銜,你是堂堂的正五品官員了!”

  潘啟忙又起身跪了,口中的自稱已經改了過來:“皇上,臣本是一介草民,如此超擢,臣惶恐之至!”

  “起來吧,你謙讓一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不過,這個官可不是白當的。”

  待潘啟坐了,乾隆接著道:“過了年就有差事要你去辦,辦的不好要受罰,辦的好了,正五品的前程也局限不了你!”

  潘啟拱手道:“臣定當盡心竭力,以效犬馬!”

  乾隆換了正色道:“你原本就是行商之人,又跟著朕走了這一遭,情勢就不用多說了,海關厘金必定要交到戶部收取,不能再由著內務府那些人把持了。”

  “但是內務府在海關的人全部撤差之後,海關上的事總要有人來管。”

  “朕想不能都交給戶部,一則戶部管理商務貿易不是本行,二則管理又兼征收厘金,容易滋生弊端。”

  “所以朕想新建一個部,就叫商部,把這海關都管起來。”

  “皇上,”潘啟道:“海關上的事務雖多,畢竟隻有四口通商,為此建一個國家部堂,似乎大了些。”

  乾隆道:“不是這話,將來貿易越來越多,肯定遠遠不止四口通商,海關會越來越多,事務也會越來越繁雜。”

  “還有,等商部及各省的分司都建立起來後,就不能隻管海關上的進出口,要把國內的貿易也一並管起來。”

  “不止是行商,還有航運、作坊、客棧、酒樓、甚至漕運,還有鹽、鐵、銅這些國家專營的貨品都管起來。”

  “製定條例,日常監督,規劃指引,使得物暢其流,百業興旺,你說這個商部該不該建?”

  “皇上,”潘啟興奮的說道:“臣愚鈍,想不到聖慮如此高遠,如此說來,這商部建起來,真的是商家之福!”

  “不止是商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國家之福。但有一宗,這個商部必須要做得好,如你所言,要讓買賣公平,使得人盡其力,財盡其用。”

  “無論地方大小,市麵上都越來越繁華熱鬧,這才能真正的造福國家和百姓。”

  潘啟問道:“皇上,臣有一事不明,漕運不是有漕運總督衙門在管嗎?”

  乾隆道:“東北四省所產糧食一年比一年多,需要從江南北運的糧食逐年減少,海運糧食又比運河裏方便的多。”

  “如果商部將來把海上航運管起來了,再把內河航運也管起來,朝廷還有必要養著一個漕運總督衙門嗎?”

  “臣懂了,隻是這商部要真想做到皇上說的那樣,恐怕還有一個阻礙。”

  “你是怕惹不起皇商,對吧?”

  “正是。”

  “這個你放心,朕既然決意要建這個商部,必定要提前為它掃清障礙,這個先不去說它。”

  “你這個戶部郎中第一件差事就是去天津,以戶部的名義先把天津海關建起來。目前通商的四口都在江南,北方一個沒有,這不成。”

  “以後新建的海關,內務府的人一個也不能用,你先從戶部借一些人,再去學部找明侍郎,就說朕的意思。”

  “過了年,京師大學堂第一批學生也該畢業了,你和明侍郎籌劃一下,招一些人到天津海關上。”

  “等天津的差事辦好了回來,商部的事就要你擔起來了。”

  “皇上,”潘啟拱手道:“臣驟登朝堂,人微言輕,哪能擔得起這麽重的擔子?隻怕要誤了大事。”

  “你也不必自疑,這商部本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衙門,千百年來重農抑商。廟堂之上王公大臣,皓首白發者倒是不缺,哪個懂這些?”

  “朕自會給讓人給你撐台麵,敲鑼鼓,隻是這戲還得你來唱。你隻管放膽做去,朕不會看走眼,你定然能成!”

  “如此,臣再無話說,隻有拚力效力的份兒了。”

  “好,就這麽說定了。朕把內務府一處三進的院子賞你,連同四個使喚丫頭和一些安家的銀兩,一會讓孫靜領你去認認門兒。”

  “明天你就可以從怡親王府搬出來了,置辦一些家當,備些年貨,安生的過個年。年後遞牌子進來,陛辭後就去天津。”

  潘啟激動得臉頰微紅,起身伏地叩下頭去:“臣謝皇上隆恩!”

  第二日用過早膳,乾隆和芷蘭坐上了十六人抬的大輿轎,在幾十名侍衛和二百名護軍營兵丁的扈從下出了宮,向學部衙門而去。

  至學部衙門住了轎,孫靜剛一掀開轎簾,一股凜冽的寒風吹進溫暖的輿轎裏。

  兩人下了轎,早就候在門前的明安圖帶著身後幾十個官員“呼拉”跪了,齊聲道:“恭請皇上聖安!恭請愉貴妃金安!”

  “起來吧,”乾隆微笑著道:“各衙門都封印過年去了,若不是有要緊的事,也不會特特把你們找來。”

  明安圖拱手道:“皇上為國事尚且不避風寒,臣等些許微勞不足為道。”

  “好,那就忙完這半日,咱們君臣各自回轉,準備過年去。明安圖,前麵帶路。”

  “遵旨。”明安圖在前麵引導著皇上和愉貴妃進了學部衙門,眾官員在後麵跟隨。

  從前堂的北門穿過去,就是學部衙門的後院了,走不多遠,來到一排庫房前。庫房的大門洞開,門前站立著一排兵丁,見聖駕到了,齊刷刷的打下千去。

  乾隆叫起,腳步卻未停留,徑直走進了庫房裏。庫房裏燈火通明,很是寬敞,中間一溜擺著陳宏謀從英吉利國運回來的幾十口大木箱子。

  乾隆指著木箱吩咐道:“都打開,開時千萬小心,別碰壞了裏麵的物件。”

  明字圖一擺手,就有手下官員指揮著兵丁,拿著家什開始小心的撬開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