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煙雨江南
作者:好夢留君      更新:2021-04-16 08:50      字數:2231
  在杭州又盤桓了幾日,奉著皇太後去過靈隱寺,上了六合塔,看過了運河碼頭。

  召見了幾個休致在杭城的老臣,乾隆還抽出空來,帶著潘啟幾人扮作客商詳細的看了幾家絲綢作坊和綢緞行。

  這一日清晨用過早膳,眾人上了車駕,準備前往江寧。

  出了杭州城,乾隆便命浙省的一眾官員悉數回衙理事,隻讓南天祥調來的兩千綠營兵護衛著,向江寧而來。

  杭州到江寧六百多裏的路程,途中要經過德清縣、湖州府、長興縣、宜興縣、溧陽縣、溧水縣,都是江南繁華地帶,人煙稠密,河流縱橫。

  雖然正值冬天,卻不似京師那樣寒風凜冽,飛雪漫天。

  鄉村裏,小橋流水,薄霧氤氳;城鎮中,青階苔滑,古巷幽深,遇有雨雪天氣,還會看見一柄柄油紙傘當街飄過。

  好一派江南美景。

  從京師出發之前,內務府就給帶上了足夠的手爐,小炭盆和幾大車京城裏最好的紅羅炭。

  天冷時,就在車裏燃起炭火,再加上帝、後、官員們身著重衣貂裘,其餘從駕人等都穿上了浙江巡撫衙門給準備的簇新棉衣,所以絲毫不覺得寒冷。

  一眾人邊走邊遊玩,車駕走走停停,到了沿途府縣就駐蹕一晚,路過太湖時還逗留了一日,一直走到第九日午時,才在江寧城外三十裏見到了早已等候多時的江蘇省大小官員。

  其實江寧也有現成的行宮,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當時的江寧織造府,與時任監理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察禦使的曹寅感情非同一般,因為曹家幾代人都是清皇室的忠實奴仆。

  曹寅的曾祖父曹錫遠本是明朝官員,曾任沈陽中衛指揮使。大明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六年)三月,努爾哈赤率領八旗軍攻占沈陽。

  曹錫遠被俘投降,帶著兒子曹振彥和年僅兩歲的孫子曹璽一起做了後金國四貝勒皇太極府上的包衣奴才。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曹璽幼年的不幸卻成為了曹家日後發達的根源。

  由於幾代人都是皇家的忠實奴才,深受信賴。特別是曹璽的兒子曹寅,比玄燁小四歲,自幼做他的伴讀,十七歲就做了內廷侍衛,從此平步青雲。

  因鎮壓山西叛亂有功,曹璽於康熙二年監理江寧織造,他死後,兒子曹寅接任。

  曹寅死後,他的長子曹顒、嗣子曹頫又相繼承襲,直到雍正六年,曹頫因未能彌補虧空,轉移家產等罪被革職抄家,舉家遷回北京,曹家才徹底破敗下來。

  當年曹寅把江寧織造府改為了康熙的行宮,此後這裏便被當地人稱為大行宮。按說這大行宮完全是依照皇帝行宮的規製而建,是聖駕駐蹕的最佳選擇。

  但因有在杭州的例子,弘曉壓根沒敢跟皇上提起大行宮的茬兒,他隻問是不是將行在安排在兩江總督衙門,乾隆立時就準了。

  一行人住進了早已經布置妥當的總督衙門。當晚,在床榻上躺了,乾隆笑對芷蘭道:“怎麽瞧著你到了這裏,特別興奮?”

  “傻瓜,這你還能猜不到?”

  “早猜到了,這裏是你的老家,嗬嗬。我隻是有些納悶,你幾歲時就去了北京,能對這裏有多少記憶呀?”

  “不是跟你說過嗎,我大學是在南方上的,笨!”芷蘭笑著嗔道。

  “啊,明白了,原來你大學是回老家上的。”

  “嗯,因為我奶奶和外婆都在這邊,所以我媽極力讓我報老家的大學。而且我爸媽在家裏都說家鄉話,來到這兒,聽見熟悉的鄉音,怎麽能不興奮?”

  “好啊,那咱們就在這裏多呆些日子,反正船就泊在碼頭呢,什麽時候玩夠了,直接上船回北京。”

  “嗯,我正想跟你說呢,這些日子,你在皇太後和皇後那邊幫我告個假,我就不隨她們同行了,想領著學生們自由自在的逛一逛。”

  “這個沒問題,但是明天不成,明天你得領著她們,同我一起去江南貢院。”

  “去那做什麽?”

  “去了你就知道了,反正隻占用你一天時間,然後你就自由了。對了,你問問愛莉莎,若是她願意,你出去逛時把她帶上。”

  “那就說定了,從後天開始,我就不隨駕了。你也別每天晚上往我這跑,那拉氏她們都來了,你總得應付一下,雨露均沾呀。”芷蘭壞笑著說道。

  “嗬,如此深明大義的愛妃,娶幾個都不多呀!”乾隆也沒了正經。

  “滾,你倒還順竿兒爬上來了,自己愛惜點兒身子才是真的。”芷蘭輕捶了他一拳。

  第二日,乾隆向皇太後告了假,由富察皇後和那拉氏她們奉著皇太後去遊玄武湖。

  乾隆在兩江總督那蘇圖、江蘇巡撫許容以及江蘇布政使、按察使、江寧知府及以下一眾官員的扈從下,來到了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全國各省貢院之首。

  用了約一個時辰,在貢院裏大概的轉過了,便來了至公堂。乾隆在正中坐了,愉貴妃坐在一側。

  下麵,眾官員按品秩高低排列在左側,芷蘭的幾十名女學生則站立在右側,瞧著比那群官員人數還多出了一些。

  左側的眾官員從一開始就大惑不解,皇上巡視貢院,帶上貴妃也還說得過去,可是帶上這一大群宮女,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在貢院裏走這一遭,還有人給她們指點講解。最讓人費解的事,此刻這一群年輕的宮女竟然和朝廷大員一同立在了至公堂上,好似還要聽皇上的聖訓,這種事情真是聞所未聞!

  非禮勿視,一眾官員盡自心中納悶,卻也不敢亂瞅一眼。因知皇上就要說話,眾人默然肅立,至公堂裏鴉雀無聲,一聲痰咳不聞。

  “諸臣工,”乾隆開了口:“江南自古人文薈萃之地,這江南貢院建了近六百年,在江南開科取士,為國掄才。”

  “自前明至我朝,全國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這裏,江南貢院可謂居功至偉。”

  “如今這偌大的貢院冷冷清清的閑置著,不知道你們瞧著是什麽感受,反正朕覺得甚是可惜。”